一种散热装置
    2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517732U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20216484.2

    申请日:2017-03-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包括外壳、翅片体和一级发射电极;所述翅片体设于外壳内部一侧;所述一级发射电极的放电端正对所述翅片体设于所述外壳内部另一侧,且所述一级发射电极的放电端与所述翅片相距第一预置距离;所述一级发射电极与所述翅片体之间设有高压直流电流。本实用新型使电能直接转变为空气动能,产生离子风,巧妙把离子风冷却技术和翅片散热技术结合起来提高了散热效率。同时,本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拆卸,方便维修及清洗。

    一种电动汽车及其动力电池组散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059579U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20895024.2

    申请日:2016-08-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散热系统,包括设置于电池盒内、用于对所述电池盒内的动力电池组形成定向离子风的离子发生器。其中,离子发生器是一种通过电能将气体分子电离成带电粒子,然后使带电粒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运动的部件。如此,运动中的带电粒子与空气中的众多中性气体分子发生碰撞,宏观上即形成了离子风。该离子风流经电池盒内时,即对动力电池组进行散热。由于整个散热过程中没有机械运动,不存在机械磨损,直接将电能转化为空气动能,能量转化率高,利用率也较高,自然散热效率较高,杜绝噪音和振动的产生,提高了乘坐舒适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动力电池组散热系统的电动汽车,其有益效果如上所述。

    一种生物质气化焦油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799547U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20440153.7

    申请日:2017-04-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气化焦油处理系统,包括旋风分离器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旋风分离器上设有用于生物质气化气进入的第二进气口,旋风分离器的底部设有残炭出口,旋风分离器的顶部设有第二出气口,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的顶部设有与第二出气口连通第三进气口,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的底部设有分离物出口,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上还设有第三出气口;通过旋风分离器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依次对生物质气化气进行除焦,除焦效果好,有效避免了生物质气化气中焦油含量高易堵塞管路设备等问题,另外经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装置萃取分离的焦油可作为化工原料,应用于塑料等领域,二次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旋转射流式离子风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06620402U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20401749.6

    申请日:2017-04-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旋转射流式离子风散热器,包括导风管、用于吸收热量的导热管、与导热管相连的散热片、设置于导风管内并用于产生离子风的第一电极对、设置于导风管的出口端并用于产生离子风射流的第二电极对,以及设置于第一电极对与第二电极对之间并用于使离子风旋转的螺旋桨叶;导风管的出口端正对散热片,且第一电极对和第二电极对产生的离子风风向均朝向导风管的出口端。如此,由于第一电极对、第二电极对以及螺旋桨叶均设置在导风管内或端部位置,并不会额外增加散热器体积,同时旋转射流的散热效率高,无需额外增设多级电极对或风扇进行辅助散热,因此能够在增强离子风散热效果的基础上,避免体积额外增加,降低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CPU散热装置
    2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058088U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20609570.5

    申请日:2016-06-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PU散热装置,包括液体冷却循环系统,所述液体冷却循环系统中设置有释放热量的冷凝水箱,所述冷凝水箱上设置有离子风装置。由于离子风装置的体积较小,容易集成,从而使得CPU散热装置的整体体积变小,有利于其他部件在电子设备中的布置,由于离子风装置的冷却过程无机械运动,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减小对外界环境的干扰。

    一种微电子芯片散热装置
    2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681741U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20346762.1

    申请日:2016-04-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电子芯片散热装置,结构简单,小巧紧凑,便于安装,能够有效对微电子芯片进行散热。本实用新型的微电子芯片散热装置包括:离子风发生阵列和平板热管(4);所述离子风发生阵列与所述平板热管(4)的第一面连接;所述平板热管(4)的第二面与微电子芯片连接;其中,所述平板热管(4)内置液体。

    离子风散热单体、离子风散热系统和离子风散热温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284607U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721776133.3

    申请日:2017-12-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离子风散热单体,包括多级电极对,每级所述电极对均包括接收电极,以及设置于所述接收电极上,且发射源相对于所述接收电极朝向外侧的发射电极;其中,所述电极对按预定间隔依次排列,且发射源朝向一致,产生由所述发射电极到下一电极对的接收电极的离子风。该离子风散热单体将离子风的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式结构,有效解决了离子风散热单体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离子风散热单体的离子风散热系统,一种离子风散热温控系统,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应急发电装置
    2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060328U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20963286.8

    申请日:2016-08-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急发电装置,包括温差发电装置,温差发电装置的冷端连接离子风冷却装置,温差发电装置的热端连接高温导热装置,温差发电装置的电力输出端与蓄电装置的输入端连接,蓄电装置连接有充电接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差发电装置的热端设置有热源、冷端设置有离子风冷却装置,离子风冷却装置的冷却效果好,可以直接对温差发电装置的冷端进行冷却。在温差发电装置的电力输出端连接蓄电装置,可以将温差发电装置的产出电量直接导入蓄电装置,以便移动设备或其他耗电设备的使用。离子风冷却装置耗电量低,仅损耗少量的电能,离子风冷却装置增加了温差发电装置的冷、热端温差,有效的提高了发电效率。

    一种等离子风冷却装置
    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335244U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20037282.7

    申请日:2016-01-15

    Abstract: 一种等离子风冷却装置,设置有发射电极、集电极和绝缘性质的基体;所述集电极和所述发射电极均固定于所述基体,所述集电极设置为具有多个通孔的平板形电极,所述集电极与所述基体之间的夹角A的范围为60°~70°;所述发射电极的固定于所述基体上的一端与所述集电极之间加设有高压直流电源,所述集电极的固定于所述基体的一端接地。发射电极的末段与所述集电极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发射电极的末端距离所述集电极之间的距离为0.5~15毫米,末端在中截面上对应的点的曲率半径为10~15微米。该等离子风冷却装置具有换热效率高、灵活性好、可集成度高、体积小、噪音低、成本低、工作稳定的特点。

    一种散热结构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460717U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21546670.9

    申请日:2017-1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结构,包括绝缘导热板和多个散热板件,所述绝缘导热板一侧为受热安装面、另一侧与各个散热板件导热接触,各个散热板件沿板厚方向依次并列设置,至少一组相邻散热板件中一个设置有针状的发射电极、另一个相对设置有与所述发射电极相配合的集电极,且相对设置的所述发射电极与所述集电极接入电压源两端时能够形成离子风。在该散热结构中,产生的离子风加速了空气流动,继而提高了散热板件的散热效率。其中集电极和发射电极,体积相比散热电扇非常小,大大缩小了体积,自身结构为静止结构,不会产生噪声。综上所述,该散热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电子器件散热结构体积大、噪声大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