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液管道主被动一体化复合消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244014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657878.7

    申请日:2015-10-1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充液管道主被动一体化复合消声装置,包括壳体、上游外管封头、下游外管封头,壳体上设置有通孔,上游外管封头和下游外管封头分别固定在通孔的两端,上游外管封头连接管状传感/作动集成装置,下游外管封头连接穿孔管段,管状传感/作动集成装置与穿孔管段相连,管状传感/作动集成装置包括基层、传感层、作动层,作动层固定在基层外表面,传感层固定在基层内表面,上游外管封头上安装水听器,水听器和传感层产生的信号通过电缆经信号拾取及低头滤波系统进入主动控制器,主动控制器计算出控制信号后通过功率放大系统驱动作动层。本发明在消声频带上互为补充、能够实现全频带的噪声控制。

    一种船舶通海管路管口辐射噪声指标评估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6255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69814.2

    申请日:2024-07-01

    Abstract: 一种船舶通海管路管口辐射噪声指标评估方法及装置,涉及船舶减振降噪指标论证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船舶通海管口辐射噪声指标评估方法研究中,无法按照现有的方法进行船舶通海管口辐射噪声指标的计算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方法包括:采集通海管路材料参数、噪声源以及消声元器件的参数;得到流噪声传递至通海管路的管口时的衰减量;根据噪声源、降噪效果和衰减量,得到通海管路管口位置的综合声压级;根据综合声压级,得到预设考核点的辐射噪声的平均声压级;根据辐射噪声的平均声压级得到通海管路管口位置的辐射噪声的声压谱源级和声源级总级。适用于早期设计阶段的噪声评估,为船舶减振降噪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种水下航行器振动声辐射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6734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32819.7

    申请日:2024-0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航行器振动声辐射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涉及水下航行器振动噪声测试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开展密闭水下航行器不同潜深状态振动声辐射同步测试难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方案,所述试验装置包括:待测的水下航行器、信号采集系统和激励装置;待测的水下航行器内部的光调制解器通过光纤传输至岸上的光调制解器,最后传输至岸基计算机;水听器,用于采集水下航行器的声辐射数据发送给采集控制终端,采集控制终端将所述声辐射数据发送至岸基计算机;激振器固定在固定支架上,用于产生任意激励信号,完成不同设备激励载荷的模拟。本发明可用于水下航行器等水下结构不同潜深环境振动声辐射测试领域。

    一种船舶声纳平台自噪声试验测试系统及水平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43208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1810855311.4

    申请日:2018-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声纳平台自噪声试验测试系统及水平测试方法,属于水下噪声控制工程领域;本发明通过计算机控制三种信号源发生器产生激励信号,使三种激励源分别产生模拟水动力噪声,模拟机械噪声与和模拟螺旋桨噪声;再通信号采集记录端采集数据并分析;本发明既可进行单一噪声源作用下声纳平台自造声的测试,也可以实施多个噪声源同时作用下的平台自造声测试的优势,一次即可获得整个宽频带上的试验测试数据,避免了分频段测试,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为真实地模拟了船舶在各工况下声纳舱室的自噪声特性;实现了船舶声纳平台自噪声试验测试系统的建立。

    一种用于水下探测设备工作环境的降噪隔声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718204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1910904580.X

    申请日:2019-09-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水下探测设备工作环境的降噪隔声结构,包括吸声层,所述吸声层下方设置有第一除噪层,所述第一除噪层下方设置有第二除噪层,所述第二除噪层下方设置有隔声层,所述吸声层与第一除噪层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除噪层与第二除噪层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除噪层与隔声层接触连接,所述吸声层、第一除噪层、第二除噪层和隔声层的侧边分别可拆卸连接有密封层;本发明公开的用于水下探测设备工作环境的降噪隔声结构不仅可以将噪声有效降低甚至消除,还可以防止噪声在被处理的过程中出现外泄现象,进而提高了降噪去噪性能,且密封性好,保证了水下探测设备的工作环境,防止出现噪声干扰,提高探测效率、距离及精准度。

    一种弹性板结构的振动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18209B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711016929.3

    申请日:2017-10-26

    Abstract: 一种弹性板结构的振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卡诺高阶截取技术对弹性板结构厚度方向位移进行拟合;采用二维改进傅里叶级数对弹性板结构面内位移进行全求解域展开;由弹性板结构截面面内位移和轴向位移计算得到弹性板结构的整体位移;计算弹性板结构的应变向量和应力向量;计算弹性板结构的应变能和动能方程,设置虚拟弹簧边界从而获取边界能;建立结构拉格朗日能量泛函,计算得到弹性板结构的核心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通过迭代循环核心矩阵求得整体的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和结构的特征方程;计算弹性板结构的固有频率,根据特征向量输出结构的振型。本发明方法适用于多形状、多边界条件的弹性板结构,且精度高、收敛快、计算成本低。

    充液管道主被动一体化复合消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244014B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1510657878.7

    申请日:2015-10-1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充液管道主被动一体化复合消声装置,包括壳体、上游外管封头、下游外管封头,壳体上设置有通孔,上游外管封头和下游外管封头分别固定在通孔的两端,上游外管封头连接管状传感/作动集成装置,下游外管封头连接穿孔管段,管状传感/作动集成装置与穿孔管段相连,管状传感/作动集成装置包括基层、传感层、作动层,作动层固定在基层外表面,传感层固定在基层内表面,上游外管封头上安装水听器,水听器和传感层产生的信号通过电缆经信号拾取及低头滤波系统进入主动控制器,主动控制器计算出控制信号后通过功率放大系统驱动作动层。本发明在消声频带上互为补充、能够实现全频带的噪声控制。

    一种三维耦合结构的振动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48821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1032905.7

    申请日:2017-10-30

    Abstract: 一种三维耦合结构的振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耦合板划分为子单元板结构;将耦合板结构的位移场函数分解,结合边界条件,计算面内、面外位移向量以及面内、面外力向量;计算边界上面内、面外边界位移和力的映射;计算面内、面外动力刚度矩阵;将动力刚度矩阵进行组合,计算面内、面外动力刚度矩阵;通过整合得到子单元板结构的动力刚度矩阵与运动学方程;选取其中一个子单元所在笛卡尔坐标系为全局坐标系,将动力刚度矩阵转换到全局坐标系下,然后进行矩阵组装得到结构整体的动力学控制方程;求解结构整体的动力学控制方程,得到三维耦合结构的强迫振动响应。本发明方法可以解决任意经典边界任意耦合角度三维耦合壳体的强迫振动问题。

    一种用于水下探测设备的声障板组合

    公开(公告)号:CN211376188U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921593671.8

    申请日:2019-09-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水下探测设备的声障板组合,包括水下探测设备、隔声障板和吸声障板,所述隔声障板在所述水下探测设备的后方横向布置,所述吸声障板纵向布置,且吸声障板位于所述隔声障板与所述水下探测设备之间;本实用新型的隔声障板在设计上集成了阻尼、隔声、吸声等功能与结构,其隔声量可达15dB,吸声系数可达0.9以上,吸声障板两侧采用吸声尖劈作为第二吸声层,将隔声结构居中并起支撑作用,吸声障板吸声系数可达0.9以上,对声信号的插入损失为8dB,在水下探测设备后方组合使用隔声障板和吸声障板,在保障水下探测设备150°视角的情况下,降噪量将可达3~8dB,提高水下探测设备信噪比、增益。(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