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81851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110100520.6
申请日:2011-04-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C23C2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镁合金表面涂装的无水前处理方法。对基体材料表面进行预磨处理;将基体材料放入无水乙醇或丙酮溶液中进行超声处理;将经超声处理过的基体材料用冷风吹干;将基体材料置于转化液进行转化处理,所述转化液由无水乙醇、稀土盐和强氧化性促进剂组成;经转化处理的基体材料用去离子水冲洗后吹干;将基体材料放入植酸溶液中进行后处理,无水乙醇冲洗后吹干。本发明通过无水溶剂的使用减少镁及合金在前处理工序中造成的镁的氧化和腐蚀,从而提高转化处理后行形成的稀土盐转化膜层的附着力及耐腐蚀性能,并且以有机溶液作为溶剂可以在转化膜层表面形成大量的有机官能团,从而提高镁合金涂装体系的附着力,实现对镁合金的有效防护。
-
公开(公告)号:CN102392234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314195.3
申请日:2011-10-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C23C18/20 , C25D5/04 , C25D5/56 , C09D5/24 , C09D163/00 , C09D17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有机不导电基材的化学镀或电刷镀前处理方法及树脂基导电涂料。对不导电有机基材表面进行平整化、除油、粗化处理;向已粗化的不导电有机基材表面涂覆树脂基导电涂料,在热压状态下进行固化,在不导电有机基材表面形成导电固化层;对导电固化层进行抛光,使其暴露出金属质点。所述的树脂基导电涂料是5g~30g/l金属粉,在1-5g/l偶联剂和20~60g/l无水乙醇的混合物中进行2h~24h表面改性处理,再在0.01~0.1g/l硬脂酸和有机溶剂中进行1min~10min超声共混,配置与形成的树脂基导电涂料。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调控性强,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899641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99837.6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竞争陶瓷化机制的多元金属陶瓷涂层的原位合成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通过外加法引入多种陶瓷相存在着性能不均、界面复杂不稳定等问题。合成方法:一、基体预处理;二、将碳化物陶瓷粉和金属粘结剂前驱体粉末置于球磨机中充分混合;三、向熔覆仓中充入氮气;四、以金属陶瓷激光熔覆粉体作为熔覆粉体,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在预处理基体表面原位合成多元金属陶瓷涂层。本发明通过激光工艺参数、多元陶瓷相前驱体碳化物粉末含量、金属粘结剂配比控制重塑和自生的陶瓷相含量,最终实现外加单一陶瓷相诱导生成多元陶瓷相结构,在原位反应的作用下涂层内部陶瓷相分布均匀且具有更稳定的界面,同时提高了涂层的硬度和摩擦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62064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011473489.6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用于熔凝工艺可匀质同步送粉的碳材料微球/金属基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它为了解决石墨烯等轻质碳材料在熔凝技术中易被吹飞、相容性差、易团聚上浮等问题。碳材料微球/金属基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一、将金属盐溶于蒸馏水中;二、将碳材料加入到金属盐溶液中;三、向碳材料‑金属盐共混溶液中加入络合剂,得到具有粘性的溶胶;四、将具有粘性的溶胶逐滴加入到固化剂中;五、过滤含有碳材料微球的混合液收集固相微球,用蒸馏水洗涤、干燥;六、将碳材料微球和金属基体粉置于球磨机中球磨处理。本发明通过质量较大的微球有效的解决了碳材料易被吹飞的问题;提高了碳材料与金属基粉体的相容性,避免了碳材料团聚上浮现象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38893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111350.6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海洋宽温域非稳态模拟环境下水下变压增材修复试验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水下激光增材修复模拟试验装置存在对实际的极端海洋环境因素考量与耦合性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水下变压增材修复试验装置中的主水箱呈凹字形空腔结构,主水箱的内凹处形成第一腔室,主水箱的内部空腔形成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补水‑排水喷嘴组;水压模拟调节系统包括耐压密封舱、过渡舱、两个高压储气罐和进排气喷嘴等,三向移动手臂设置在耐压密封舱的顶壁上,水下激光枪头固定在三向移动手臂上并位于待修复工件上方。本发明能实现海水环境的影响因素可控调节,从而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模拟环境下多种极端工况下的水下激光增材修复模拟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2284953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1147904.9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海洋变温模拟环境下多元介质腐蚀‑冲蚀耦合试验装置,本发明腐蚀‑冲蚀耦合试验装置包括多元气氛发生及耦合系统、固体颗粒物混合系统、冲蚀颗粒及盐雾气氛耦合装置和腐蚀‑冲蚀反应系统,多个盐类气氛发生器、微生物气氛发生器和污染气氛发生器通过气管与多元气氛混合装置相连通,海洋环境固体颗粒发生器、选定粒径固体颗粒发生器、海洋黏着类固体颗粒发生器通过管路与搅拌混合加热装置相连通,搅拌混合加热装置与冲蚀颗粒及盐雾气氛耦合装置相连,冲蚀颗粒及盐雾气氛耦合装置通过冲蚀输出管道与腐蚀‑冲蚀反应系统相连。本发明能够满足现有实验室环境下海洋大气多元介质腐蚀气氛与冲蚀硬质颗粒多介质变温环境的复合检测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1304581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0204212.7
申请日:2020-03-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重载齿轮表面渗碳层的循环渗碳处理方法,通过在对待处理齿轮进行真空渗碳处理前,对待处理齿轮表面进行超音速微粒轰击,实现对待处理齿轮表面进行复合催渗处理,使得待处理齿轮表面产生塑性变形,形成晶粒细小,晶界多的复合改性层,便于碳原子的扩散与渗入待处理齿轮表面。在完成一个复合催渗‑真空渗碳的循环渗碳周期后,通过反复执行多个复合催渗‑真空渗碳的循环渗碳周期,使得待处理齿轮表面生成碳浓度较高、厚度较大、表面强硬度较大的渗碳层。本申请涉及的重载齿轮表面渗碳层的循环渗碳处理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获得相对于传统气氛渗碳方法而言碳浓度更高、厚度更大、表面强硬度更大的渗碳层,满足重载齿轮的服役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918978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1295162.1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用于熔凝技术具有功能层的增强相强化的复合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它要解决现有纳米粒子混粉的方式容易发生团聚,使其形核效应降低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具有功能层的增强相强化复合粉末是由96wt.%~98wt.%金属基粉末为基体粉,4wt.%~2wt.%具有功能层的石墨烯材料作为掺杂相组成。所述的具有功能层的增强相的制备方法:将非金属纳米粒子加入到含有镍盐的混合溶液中,得到反应溶液,将氯化钯处理后的增强相加入到反应溶液中进行反应。本发明在合金粉中通过增强相的介质作用引入纳米颗粒,非金属纳米颗粒与合金粉具有较好的相容性,能均匀分散在合金粉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19695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58124.8
申请日:2021-12-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C23C24/10
Abstract: 具有共晶界面的高熵合金仿生梯度结构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它为了解决高熵合金涂层强度与韧性难以同时提升的难题。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一、对基体材料进行抛光和清洗;二、分别制备两种高熵合金粉体;三、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在基体材料表面制备FeCrNiX高熵合金涂层;四、在基体材料上施加超声振动,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在FeCrNiX高熵合金底层上原位制备FeNiCrAlX共晶高熵合金层;五、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在FeNiCrAlX共晶高熵合金层上制备FeCrAlX高熵合金涂层。本发明复合涂层的外层为BCC高熵合金、界面为BCC和FCC双相共晶高熵合金、内层为FCC高熵合金,提高了涂层的强度和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551963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910828054.X
申请日:2019-09-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障涂层孔隙率调控与强度补充的材料及方法,包括:采用抑制孔隙形成的抑孔改性相与陶瓷基质粉共混处理,制备热障涂层喷涂用抑孔粉;采用促进孔隙形成的增韧造孔改性相与陶瓷基质粉共混处理,制备热障涂层喷涂用增韧造孔粉。运用机械混合、悬浮吸、悬浮分散、喷雾造粒手段制备抑孔粉与增韧造孔粉;将抑孔粉装入同步送粉器的第一送粉筒中,将增韧造孔粉装入同步送粉器的第二送粉筒中;通过精确调控抑孔粉与增韧造孔粉的配比,在粘结层表面制备孔隙率可控的等离子喷涂陶瓷功能层。本发明充分利用抑孔改性相与增韧造孔改性相对热障涂层孔隙率调控的特性,达到充分发挥热障涂层孔隙隔热性能,并避免涂层力学结构稳定性降低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