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368800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917135.3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2B37/013 , F02B3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37/013 , F02B37/1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轴双压气机可控的增压器结构,包括涡轮、压气机A、压气机B,涡轮入口气路连通发动机的排气管路,涡轮出口气路连通大气,压气机A的出口气路Ⅰ连通发动机进气管路,涡轮与压气机A同轴,压气机B通过可控制与其断开或连接的联轴器与压气机A的轴相连,压气机B的进口连接进口气路Ⅱ,进口气路Ⅱ连通大气,压气机B的出口连接连通气路Ⅱ,压气机A的进口连接连通气路Ⅰ,压气机A的进口气路Ⅰ以及连通气路Ⅰ、连通气路Ⅱ通过具有三通功能的切换控制阀相连,进口气路Ⅰ连通大气。本发明可实现单级增压和两级增压的切换,明显减小了增压系统的结构尺寸,在广泛的工况下与内燃机合理匹配,使得增压器运行在高效率区。
-
公开(公告)号:CN105822602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293289.X
申请日:2016-05-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4D29/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66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扩压器旁通防喘振装置,包括扩压器外壳、扩压器叶片、电磁阀,扩压器外壳上固定安装有扩压器叶片,挡板护壁固定在扩压器外壳上,电磁阀设置在挡板护壁上,电磁阀的电磁阀杆末端安装可上下移动的挡板,挡板的行程均位于挡板护壁里,电磁阀杆位于最底端时,挡板与扩压器叶片贴合,电磁阀杆提升后,扩压器叶片的压力面和吸力面相通。本发明能够解决增压器在低负荷时出现的喘振问题,从而扩大增压器流量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5317534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10771193.5
申请日:2015-11-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单级、两级增压的涡轮增压器结构,包括涡轮、压气机,压气机包括叶轮A和叶轮B,叶轮A通过进口气路Ⅰ与大气相连,向压气机内部引入空气;在叶轮A的出口气路Ⅰ后接有切换控制阀Ⅰ,切换控制阀Ⅰ后气路分成两路:其中一条气路与连通气路Ⅰ相连,另一条气路与连通气路Ⅱ相连;所述的叶轮B的进口气路Ⅱ上装有切换控制阀Ⅱ,切换控制阀Ⅱ分别与两条气路连接:其中一条与连通气路Ⅰ相连;另一条气路上与大气相连;所述叶轮B的出口气路Ⅱ与连通气路Ⅱ相连汇成一支气路后,与内燃机的进气管相连,给内燃机提供压缩空气。本发明可实现两级增压和单级增压的切换,可以明显减小增压系统的结构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105020006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400262.1
申请日:2015-07-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压内燃机的压缩空气辅助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压气机、喷管a、喷管b,促动器Ⅰ和促动器Ⅱ,管a安装在压气机进气道处,喷管b安装在机匣壁上,=通过促动器Ⅰ控制喷管a的喷气角度;通过促动器Ⅱ调节喷管a在压气机进气道中的位置。控制方法为在监测到增压内燃机开始加速、加载的过程,喷管a和喷管b开始向压气机内部喷气,促动器Ⅰ根据压气机的转速和流量调节喷管a的喷气角度受,促动器Ⅱ调节喷管a在压气机进气道的位置;在监测到加速、加载过程结束,喷管a和喷管b喷气结束,同时通过促动器Ⅱ控制,喷管b移出压气机进气道到虚线位置。本发明结构简单,能改善涡轮增压内燃机加速或加载过程中经济性及排放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912602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70960.4
申请日:2015-05-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喷水装置的增压器涡轮,包括涡轮蜗壳、涡轮叶片、增压器轴,安装在增压器轴上的涡轮叶片设置在涡轮蜗壳里,涡轮蜗壳上设置涡轮进口,在涡轮进口处设置喷水器,增压器轴旁设置转速传感器,涡轮蜗壳的涡轮进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喷水器、转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判定转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是否超出限定值控制喷水器的开闭。本发明向涡轮进口喷水,利用水蒸发吸热,从而降低废气温度,降低废气做功能力,实现改善超温超速的能力。有着结构简单,易于控制,节流损失小,改动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967591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216233.5
申请日:2014-05-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切换稳定功能的柴油机相继增压结构及相继增压方法,柴油机的气缸包括第一-第四组气缸,A列进气管连通基本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第一-第二组气缸的进口,B列进气管连通受控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第三-第四组气缸的进口,第一-第二组气缸的出口分别连通第一-第二A列排气支管,第三-第四组气缸的出口分别连通第一-第二B列排气支管,A列排气管连通基本涡轮增压器的涡轮、第一-第二A列排气支管,B列排气管连通受控涡轮增压器的涡轮、第一B列排气支管,A列排气管与B列排气管之间通过排气连通管相连通,第二B列排气支管连通排气连通管。本发明提高了柴油机相继增压切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032152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496570.5
申请日:2012-11-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2B3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补气功能的柴油机相继增压结构,包括柴油机、基本涡轮增压器、受控涡轮增压器,基本涡轮增压器连通柴油机的第一和第二汽缸,受控涡轮增压器连通柴油机的第三和第四汽缸,A列排气总管和B列排气总管通过第一连通管相连通,A列进气总管和B列进气总管通过第二连通管相连通,受控增压器的涡轮与第一连通管之间设置燃气阀,受控增压器的压气机与第二连通管之间设置空气阀,第二连通管还连通压缩气源。本发明可以在此切换过程中向柴油机进气连通管进行进气补充,提高进气流量,稳定进气压力,进气管流场分布均匀,所需的传感器及控制单元数量较少,相继增压切换过程变得更加平稳,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总体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07476903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768127.1
申请日:2017-08-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2M26/4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6/4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柴油机EGR性能评估及最佳EGR率确定方法,通过试验获取不同工况、不同EGR率下增压柴油机的主要运行参数,采用传统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EGR决策问题进行初始建模,根据柴油机不同工况对NOx指标权重η进行专家打分,采用灰关联分析求求解初始主观权重向量,采用熵权法求解客观权重向量,并求解综合权重向量,将η1k代入初始建模中求得相应的综合效果测度矩阵R,根据最优决策原则,对不同EGR率性能进行优劣排序,并得到当前工况的最佳EGR率。本方法充分考虑了EGR性能优化的特点和要求,即以降低NOX排放为出发点,权衡柴油机燃烧与排放性能折衷,并将该折衷条件去优化数学模型,使得决策结果更符合实际EGR性能变化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7435574A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10793381.7
申请日:2017-09-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 Y02T10/166 , F01N5/025 , F02M26/13 , F02M26/3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柴油机废气余热EGR风扇增压系统,包括柴油机、涡轮、压气机、增压风扇,压气机通过进气总管连通柴油机进气歧管,涡轮通过排气总管连通柴油机排气歧管,涡轮出口后方的排气总管外壁铺设可降低废气温度并抑制红外特征的温差发电模块,温差发电模块连接蓄电池并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通过控制器连接增压风扇,温差发电模块后方的排气总管分成两个支路,一个支路通向大气,另一个支路为EGR管,EGR管连通压气机进口之前的进气总管,增压风扇设置在EGR管上。本发明将柴油机废气中的余热回收利用与废气的增压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回收能源提高柴油机效率,而且能够不需要外部冷却和外部供给增压风扇的能源,降低了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533598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410653135.8
申请日:2014-11-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切换相继/二级增压结构及控制方法,将相继增压和二级增压两种增压结构通过改动融合在一起,并提出两种增压形式切换的控制方法,实现了相继增压和二级增压有机结合,使两种增压形式优缺点互补。本发明可用于两个及以上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增压系统,可实现单涡轮增压器、两涡轮增压器并联‑相继增压、两涡轮增压器串联‑二级增压三种模式。能够改善废气涡轮增压器与内燃机全工况匹配不够理想的问题,提高内燃机动力性能,提高效率,降低排放,尤其是对于工况范围较宽的内燃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