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效应的仿生结构热光子主动制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41282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97324.8

    申请日:2024-1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致发光效应的仿生结构热光子主动制冷装置,具体属于固体制冷技术领域;利用半导体材料的负电压电致发光特性,通过负电压电致发光效应,抑制半导体材料的热光子能力,使热量能从低温的热光子发射端复合结构传递至高温的半导体材料,从而实现热流能从低温端到达高温端,实现制冷效果;通过在材料中施加电场,使其发生辐射光子能量发生改变,产生一定的热效应,从而实现制冷效果,使得其不涉及传统的制冷剂且能量传输路径简单,具有高效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微型化应用、快速响应和多领域应用等优点。本发明包括热光子发射端复合结构和半导体电池复合结构,还包括壳本体和电极组件。

    一种基于黑磷辅助的二氧化钒/掺杂硅组合的高效非接触光子热二极管

    公开(公告)号:CN11293889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110201441.8

    申请日:2021-02-23

    Abstract: 一种基于黑磷辅助的二氧化钒/掺杂硅组合的高效非接触光子热二极管。本发明属于热调整器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热二极管系统热整流系数较低,整流效果差,并且其整流能力一旦设定则无法调整,缺乏主动的可调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光子热二极管由热流正向端口复合异质结构和热流反向端口复合异质结构构成,且二者之间具有真空间隙并平行设置,所述热流反向端口复合异质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反向端基底、反向端热致色变层、反向端黑磷层;所述热流正向端口复合异质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正向端黑磷层、正向端内膜、正向端基底,所述反向端热致色变层为二氧化钒薄膜,所述正向端内膜为P型掺杂硅膜层。本发明的光子热二极管整流效果好。

    基于缩放结构的电驱动多线程柔性电流体泵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71970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26066.8

    申请日:2023-0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缩放结构的电驱动多线程柔性电流体泵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柔性电流体泵领域。解决了柔性器件中复杂流体的输运及柔性器件的系统热控的问题。它包括若干段流体流道封装在单元封装层中,若干段封装后的流体流道通过电流体泵封装层和集成层封装而形成柔性电流体泵,若干段可拆分式柔性缩放单元连接而成流体流道,柔性基底卷起形成可拆分式柔性缩放单元。泵总体上是由电驱动的,柔性基底内安装有若干柔性电极,可调高压电源控制柔性电极的电压,从而控制流体流道的电场强度。本发明基于复杂流体在柔性管内的输运和热传输过程,结合多线程缩放单元形成的柔性基管结构设计,以主动电场的施加作为能量输入,进行动‑热能联动输运。

    一种基于微通道的电致动自适应流动控制器

    公开(公告)号:CN11717753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95253.7

    申请日:2023-08-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微通道的电致动自适应流动控制器,属于微流体流动控制及混合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机械泵驱动流体流动或者混合,使得芯片实验室系统变得复杂,系统的集成度以及应用场景受到了限制的问题。本发明设置成可叠加式的层式流动控制器,根据流量输运和混合需求,选择叠加的层级,扩大控制范围,进而提高整个系统的集成度。本发明可以实现流体输运和混合的高精度控制,根据需求选择输运或混合通道,输运层根据所需流量需求选择可调电源的加压范围,混合层通过混合强度需求选择可调电源的加压范围。本发明基于电场驱动方式,提出了新的主动控制模式,实现微通道内的流动控制/混合及局部热输运。

    一种能够实现冷却及自清洁的聚光光伏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52696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74183.X

    申请日:2023-04-28

    Abstract: 一种能够实现冷却及自清洁的聚光光伏发电装置,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聚光光伏发电装置中易因太阳能电池板温度过高而影响发电效率及使用寿命的问题。所述聚光模块与所述电池板模块均安装在支撑框架上且上下平行设置,所述集水清洁组件包括第一冷凝室、第二冷凝室及吸水材料层,所述吸水材料层固装在电池板模块的底面,第一冷凝室固设在吸水材料层的下方,第二冷凝室固装在支撑框架的一侧,第一冷凝室的底部与第二冷凝室的下部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设置,且第二冷凝室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清洗管及第二清洗管,两个清洗管上远离第二冷凝室的一端分别设置在聚光模块的上方及电池板模块的上方。

    一种电导泵驱动的电喷液滴辐射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04833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011465567.8

    申请日:2020-12-14

    Abstract: 一种电导泵驱动的电喷液滴辐射散热装置,属于电流体动力学及传热相关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空间辐射散热装置所采用的机械泵体积大能耗高以及液滴直径不可调的问题。经热交换器换热后的高温液体输送至液滴发生器中,通过电荷注入液滴发生器使液体带电,液滴发生器产生的液滴经喷嘴喷出后,在透明腔体内形成的空间电场的作用下,经透明腔体运动到液滴收集器,液滴收集器收集的液滴通过电导泵送回至液滴发生器;所述蓄液装置与电导泵的入口端通过管路连通,且蓄液装置与电导泵的入口端之间的连接管路上安装有控制阀门。通过电喷雾实现液滴雾化及电场调控液滴空间飞行轨迹,实现液滴粒径控制及运行轨迹的调节。

    一种基于电场调控固液相变的电子元件散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36619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011385555.4

    申请日:2020-12-01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场调控固液相变的电子元件散热装置,属于主动控制电子元件散热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电子元件的散热方式存在的散热效率低、散热速率不可控以及长期能耗的问题。风扇与电极板之间以及热沉与电子元件之间分别布置有散热介质,热沉、电极板及包装基座共同形成空腔结构,且空腔结构内填充相变材料,热沉连接至可调直流电源的阳极,所述电极板连接至可调直流电源的阴极,通过可调直流电源调控空腔结构内的电场强度。相变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实现主动调控相变强度,从而实现主动控制固液相变速率,进一步达到主动控制电子元件散热速率的目的。通过调节可调电源有效解决高热流密度电子元件的散热问题,并且最大程度的减少能耗。

    集成微肋通道的电驱自循环柔性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3485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11248.8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集成微肋通道的电驱自循环柔性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属于柔性电子散热领域。解决了高度空间适应性要求下,高热流密度元件的热流体泵送与散热问题,提出一种集成微肋通道的电驱自循环柔性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设计多层的交叉式微肋片散热膜,并在微肋片结构上设置指叉式柔性电极,将热流体充入封装层和散热膜以及间隔层之间形成的流体通道,采用主被动相结合的方式增强热扰动,通过调节直流电源,改变施加在通道中热流体上的电压,进而改变装置对热流体的热扰动,在实现空间高度集成性和流体电驱自循环的同时,满足目标热流体的自驱动及散热需求。

    一种基于近场热辐射的多级热控逻辑开关

    公开(公告)号:CN112331765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029738.2

    申请日:2020-09-27

    Abstract: 一种基于近场热辐射的多级热控逻辑开关。本发明属于热调整器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逻辑热开关仅能支持一种信号的热布尔运算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基于近场热辐射的多级热控逻辑开关由接收端复合结构、发射端复合结构和设置于二者之间的间隔物构成,接收端复合结构和发射端复合结构之间通过间隔物形成真空间隙;所述接收端复合结构和发射端复合结构完全相同且相对于间隔物对称设置,所述接收端复合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接收端基底、接收端内层膜、接收端外层膜;所述发射端复合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发射端外层膜、发射端内层膜、发射端基底。本发明通过控制器件之间的近场辐射热交换,实现在微尺度上进行开、或、关逻辑操作的可能。

    一种基于直流电压偏置石墨烯的近场辐射热调谐器

    公开(公告)号:CN112268477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029528.3

    申请日:2020-09-27

    Abstract: 一种基于直流电压偏置石墨烯的近场辐射热调谐器。本发明属于热调谐器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利用磁场主动控制石墨烯的磁光效应来控制近场辐射换热存在的磁场强度过大而导致实际生产无法提供以及强磁场会干扰电子元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直流电压偏置石墨烯的近场辐射热调谐器由接收端复合结构、发射端复合结构和设置于二者之间的间隔物构成,所述接收端复合结构由接收端直流电压发生器、接收端基底和接收端石墨烯镀层构成;所述发射端复合结构由发射端直流电压发生器、发射端基底和发射端石墨烯镀层构成。本发明的调谐器能对近场辐射换热能力产生强烈的调节作用。同时,基于直流电流的调节不会对其余的电子元器件产生干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