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单目深度估计的道路物理域对抗补丁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41606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15165.5

    申请日:2024-1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单目深度估计的道路物理域对抗补丁生成方法,形成场景图像数据集;生成目标车辆的掩码图像,目标车辆转换成像素坐标系下的像素坐标,将目标汽车嵌入场景图像中得到目标对象场景图;将道路补丁转换成像素坐标系下的像素坐标;通过场景构造模块得到多个场景图像,得到多方道路补丁视图集;计算深度损失及特征损失,构造目标损失函数;通过目标函数计算由模型输入相应补丁区域大小加权的平均梯度,使用平均梯度作为道路补丁图像的梯度,使用MI‑FGSM的方法更新当前补丁,当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时生成最终道路对抗补丁。本发明的方法使得单目深度估计技术更加精准、可靠,鲁棒性更高。

    基于传湿路径的钢-混凝土组合柱徐变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8616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0636412.8

    申请日:2024-05-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传湿路径的钢‑混凝土组合柱徐变预测方法,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包括确定基本性能参数、在传湿层面计算混凝土传湿路径长度、在材料层面计算混凝土的徐变变形、在结构层面计算钢‑混凝土组合柱的徐变变形等步骤。本模型从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传湿机理出发建立了适用于钢管混凝土柱、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柱等多种钢‑混凝土组合柱的徐变预测方法,模型中考虑了钢部件阻隔混凝土内部湿度向外部环境传递,进而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湿度沿横向、纵向不均匀分布对徐变的影响,又同时考虑了粉煤灰、矿粉的物理填充效应与化学火山灰反应的影响。该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多种钢‑混凝土组合柱的徐变变形经时发展。

    一种耦合式多方向宽频压电能量收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10935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59008.X

    申请日:2024-09-10

    Abstract: 一种耦合式多方向宽频压电能量收集装置,属于振动俘能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传统压电能量收集装置有效工作区间较窄,振动方向单一的问题。该能量收集装置由两个不同的压电振子组成,压电振子通过螺栓和螺母以不同的方向固定在连接轴上,连接轴与线夹固连在一起。当振动发生时,通过线夹、连接轴传递到两个压电振子上;压电片受到交替的应力及应变,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供给微电子设备。本发明可以通过改变主梁与辅梁的长度、间距,辅梁末端质量块的质量调节压电振子的固有频率。本发明设计灵活,环境适应性好,能实现多方向多个振频区间内俘能,可以广泛应用于高空电线、架空光缆和桥梁缆索等振动领域的能量收集。

    一种可调节的星型旋转式压电俘能器

    公开(公告)号:CN11828224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71310.8

    申请日:2024-03-29

    Abstract: 一种可调节的星型旋转式压电俘能器,属于振动俘能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旋转型压电俘能器空间利用率不高以及装置无法灵活调节的问题。该装置包括水平调节部分、上下调节部分以及运动转化部分。运动转化部分类似一个四缸的星型发动机,可将主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光轴的直线往复运动。通过光轴的直线往复运动可带动压电双晶弹性梁做周期性振动,从而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同时考虑到当下常用的压电材料不能承受较大弯曲的特性,俘能器设计了可灵活调节压电弹性梁水平或上下位置的部分,在保证装置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能量的采集效率。本发明设计灵活,空间紧凑,结构新颖,可广泛应用于汽车轮毂、齿轮箱和通风机等诸多场景的能量收集中。

    一种基于相对湿度的再生混凝土收缩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0842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789018.3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对湿度的再生混凝土收缩预测方法,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包括确定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参数、计算再生混凝土等效水灰比、水化反应计算、湿度扩散计算、再生骨料释放水计算、相对湿度修正、标准养护条件下体积模量计算、量化体积模量随深度的分布、计算一维自由收缩、变形协调计算等步骤。本模型从收缩机理出发建立了再生混凝土收缩预测方法,模型中考虑了再生骨料含量、吸水率、含水率和拌制方法对再生混凝土等效水灰比的影响,又同时考虑了再生骨料的内养护效应和“孔隙联通”效应。该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密闭环境或干燥环境下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分布情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