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构造的U形钢-固废混凝土组合梁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98123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111215847.8

    申请日:2021-10-1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构造的U形钢‑固废混凝土组合梁及施工方法,本发明通过在U形钢底面板上设置若干H型钢和纵向角钢以增强其抗拉能力,从而增大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通过在U形钢侧立板上设置抗剪桁架以增强其抗剪承载力;通过设置拉结框架、抗剪桁架、拉接螺栓以增强钢板和混凝土界面的黏结性能和抗掀起能力,同时也增强了钢板与内部混凝土的连接;拉结框架和拉结螺栓提升了钢板的约束效果使得内部混凝土处于约束状态,在混凝土受拉位置外侧布置钢板以提升其抗裂能力;对钢材交接处可能出现应力集中的不利部位进行了局部加强;采用固废混凝土缓解大体积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问题,以推动固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一种变截面的多重钢管-高强固废混凝土组合柱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09292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110634394.6

    申请日:2021-06-0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变截面的多重钢管‑高强固废混凝土组合柱及其施工方法,分别对底层柱截面和变截面进行了设计。通过设置多层钢管和多层钢筋笼实现对混凝土多重约束,并在内外钢管间设置若干分腔板,分割内部空间的同时增加各钢管的协同工作能力,在应力集中处设置钢构造以应对不利工况,以上截面设计有效加强了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缓解了大体积混凝土收缩、水化热问题,增加了构件的冗余度,增强了各部分连接程度和整体性。在变截面时去掉最外层钢管及相应腔体混凝土,并设置钢盖板和延伸部分分腔板,通过内部钢管连续和分腔板部分延续,保证上下柱可靠过渡。钢管内采用高强再生混凝土、镍渣混凝土或钢渣混凝土,以推动高强固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具有复合构造的钢-固废混凝土组合承台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33005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0974330.0

    申请日:2021-08-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复合构造的钢‑固废混凝土组合承台及其施工方法,采用六块钢板形成闭合箱体,以提高承台最外层的抗拉强度和抗裂能力,大幅提高承台的承载力和刚度;在柱脚和桩体之间设置抗剪桁架,通过斜向布置的多根型钢实现集中荷载的有效传递;在相邻钢管混凝土桩之间设置受力协调桁架以增强各钢管混凝土桩之间的整体协调性,抗剪桁架和受力协调桁架均极大增加了钢管与承台的界面黏结程度,在钢管与钢板连接处设置若干加强连接板以增加二者的连接程度,整个组合承台的整体性得到大幅提升。承台箱体中采用固废取代率低于30%的固废混凝土,可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收缩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对固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和推广起到示范性作用。

    基于传湿路径的钢-混凝土组合柱徐变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8616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36412.8

    申请日:2024-05-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传湿路径的钢‑混凝土组合柱徐变预测方法,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包括确定基本性能参数、在传湿层面计算混凝土传湿路径长度、在材料层面计算混凝土的徐变变形、在结构层面计算钢‑混凝土组合柱的徐变变形等步骤。本模型从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传湿机理出发建立了适用于钢管混凝土柱、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柱等多种钢‑混凝土组合柱的徐变预测方法,模型中考虑了钢部件阻隔混凝土内部湿度向外部环境传递,进而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湿度沿横向、纵向不均匀分布对徐变的影响,又同时考虑了粉煤灰、矿粉的物理填充效应与化学火山灰反应的影响。该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多种钢‑混凝土组合柱的徐变变形经时发展。

    一种基于相对湿度的再生混凝土收缩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08422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0789018.3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对湿度的再生混凝土收缩预测方法,属于混凝土技术领域,包括确定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参数、计算再生混凝土等效水灰比、水化反应计算、湿度扩散计算、再生骨料释放水计算、相对湿度修正、标准养护条件下体积模量计算、量化体积模量随深度的分布、计算一维自由收缩、变形协调计算等步骤。本模型从收缩机理出发建立了再生混凝土收缩预测方法,模型中考虑了再生骨料含量、吸水率、含水率和拌制方法对再生混凝土等效水灰比的影响,又同时考虑了再生骨料的内养护效应和“孔隙联通”效应。该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密闭环境或干燥环境下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分布情况。

    适用于多种应力组合的混凝土徐变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86500B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210180709.9

    申请日:2022-0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种应力组合的混凝土徐变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通过将混凝土试件四周和若干锯齿钢块一边设计为可咬合的锯齿形,实现应力从锯齿钢块到混凝土试件的传递,通过在锯齿钢块两个表面中部分别固定一个螺栓和一个连接件为加载杆系统提供端部固定的条件,通过水平加载杆系统、竖向加载杆系统、斜向加载杆体系联合加载以实现拉应力、压应力和剪应力等多种应力的复合加载,通过若干加载杆、加载套筒、弹簧和拉压传感器的组合以实现徐变荷载的长期保持,通过将试验装置放置于若干自由滚动的滚轴上以消除摩擦阻力等非试验荷载的引入,整个试验装置可按照设计在工厂预制,运至实验室安装即可使用,安装方便,制作简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