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晶须表面化学镀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86594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910071451.3

    申请日:2009-02-27

    Abstract: 陶瓷晶须表面化学镀的方法,它涉及陶瓷晶须表面化学处理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由于陶瓷晶须的尺寸小导致获得连续的化学镀层困难的问题。本方法如下:一、将陶瓷晶须粗化处理,再敏化-活化处理,再加入去离子水制得陶瓷晶须悬浊液;二、将步骤一得到的陶瓷晶须悬浊液加入陶瓷晶须镀液在超声振荡的条件下施镀即可。本发明的方法提高了陶瓷晶须表面的浸润性从而在陶瓷晶须表面镀上得到连续的镀层。

    一种搅拌摩擦焊数值模拟预定义应力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6101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38886.7

    申请日:2024-12-13

    Abstract: 一种搅拌摩擦焊数值模拟预定义应力场方法,涉及搅拌摩擦焊仿真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针对搅拌摩擦焊过程中的温度场、应力场和塑性变形行为的数值模拟工作中,存在多工序残余应力的有效传递、模型适应性与一致性不足以及应力场叠加与优化调控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在计算机辅助仿真软件中建立焊板模型、搅拌头模型和欧拉空间模型;在所述欧拉空间模型中,计算淬火残余应力场;将所述淬火残余应力场导入搅拌摩擦焊模拟模型;模拟搅拌头下压、预热、焊接、移出和冷却过程;在冷却过程中,获得焊后应力场的完整分布。适合应用于搅拌摩擦焊过程中的温度场、应力场和塑性变形行为的数值模拟工作中。

    一种具有红外/可见光双波段吸收性能的超黑碳粉及其形貌可控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56903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66626.3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一种具有红外/可见光双波段吸收性能的超黑碳粉及其形貌可控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属于超黑碳粉制备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超黑碳粉制备复杂、生产成本高以及性能有待提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首先将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分别溶于二甲基亚砜或乙二醇,然后将三聚氰胺溶液滴加入三聚氰酸溶液中,搅拌反应或加热条件下搅拌反应,得到氢键有机框架;然后将氢键有机框架加入酚醛树脂的无水乙醇溶液中,搅拌反应,离心后固体产物烘干、保护气氛下煅烧,得到超黑碳粉。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所得超黑碳粉结构可调,性能稳定,且在高分子有机橡胶中的分散性良好,具有较高的可加工性。用于吸收可见光和红外波。

    一种铝合金圆弧壁板约束校形装置及其校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8184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263820.5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一种铝合金圆弧壁板约束校形装置及其校形方法,属于制造变形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用于圆弧壁板校形的装置大多结构复杂,操作繁琐的问题,以及现有的圆弧壁板的校形过程存在的校形难度高、成形精度差的问题。两个外约束板与位于圆弧壁板内弧面两端部的两个校形基板一一对应布置,外约束板的上部与对应的校形基板的上部之间以及外约束板的下部与其对应的校形基板的下部之间均通过若干锁紧螺栓固接,校形基板上安装有顶正结构。结构更简单,校形操作更方便,校形精度更高。本发明的校形方法通过先装夹校形装置再进行热处理工序,可通过校形温度的优选实现校形与时效强化工艺的融合,实现壁板的形性协同控制,即形状及性能的协同控制。

    一种片状FeSiAl吸波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12378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957015.6

    申请日:2023-08-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片状FeSiAl吸波粉末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吸波隐身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吸波材料存在的低频波段磁导率低、无法兼顾介电损耗性能与磁损耗性能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利用球磨工艺得到片状FeSiAl合金微粉,再利用还原气氛条件下的退火工艺得到片状FeSiAl吸波粉末,并对得到的片状吸波粉末单个颗粒断面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获得了氢气和温度对其微观组织结构和微区成分的影响和变化规律,得到了可以用于低频段(0.3~2GHz)电磁波吸收的片状吸波粉末,该吸波粉末的耐高温、腐蚀性能良好,可以契合恶劣环境下隐身结构设计要求,用于制备低频段电磁波吸收构件。

    一种Fe-Fe3O4@mSiO2@RGO复合材料及其磁性能可控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46659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210856805.0

    申请日:2022-07-20

    Abstract: 一种Fe‑Fe3O4@mSiO2@RGO复合材料及其磁性能可控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属于纳米复合吸波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多元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无法兼顾介电损耗性能与磁损耗性能,以及低厚度下吸收频带窄的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以溶剂热法制备得到Fe3O4纳米颗粒,利用改进的法制备得到Fe3O4@mSiO2纳米颗粒,利用氢热还原制备得到核壳结构Fe‑Fe3O4@mSiO2三元复合材料,最后利用气溶胶法制备Fe‑Fe3O4@mSiO2@RGO纳米复合材料。核壳结构Fe‑Fe3O4@mSiO2纳米颗粒被包裹在球状RGO的褶皱中。该复合材料用于制备低厚度宽频电磁波吸收构件。

    一种应力与渗氢条件下金属表面电势原位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14168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10866706.1

    申请日:2020-0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力与渗氢条件下金属表面电势原位测试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应力加载机构、渗氢机构和表面电势测量机构,应力加载机构包括基座、试样、压头、螺母和千分表,试样、压头和螺母均设置在基座内;表面电势测量机构包括KPFM测试系统、开尔文探针和样品台,开尔文探针与KPFM测试系统相连,开尔文探针用于对试样表面电势检测,试样通过导线与样品台相连;渗氢机构包括电化学工作站、充氢槽、充氢溶液、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充氢槽置于样品台上,基座置于充氢槽中。本发明能够将应力加载与渗氢过程相结合,采用试样底面充氢方式实现氢渗透与开尔文探针的并行测试,完成金属试样在应力与渗氢耦合条件下的表面电势原位测试。

    一种铝镁合金薄壁舱段制造变形的校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3800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045438.3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铝镁合金薄壁舱段制造变形的校形方法,属于热处理变形控制领域。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铝镁合金薄壁舱段制造过程中变形的问题。本发明包括:舱段构件外廓测量,形成数模并将其与理想舱段数模进行三维比对,获得圆度变化的空间分布;通过热模拟实验和蠕变试验获得舱段构件的材料变形和蠕变本构关系;设计和制造内撑工装,对舱段构件变形位置进行可调节约束;建立有限元仿真平台对约束热处理过程中应力分布、应力‑蠕变演化以及卸载回弹进行系统的预测并据此进行加载位置和加载强度的选择;将舱段构件与内撑工装同时放入热处理炉进行热处理。它主要用于舱段制造过程的形状矫正和保持。

    一种用于预测铝合金大型构件残余应力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595895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523584.9

    申请日:2018-05-28

    Inventor: 姜建堂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预测铝合金大型构件残余应力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热处理及机械加工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系统无法准确预测复杂变化的残余应力的缺点而提出的,包括:在铝合金构件内设置热电偶,将铝合金构件加热至固溶温度并保温均匀,再进行淬火,记录热电偶的温度变化;根据热电偶的温度变化情况生成铝合金构件的温度场变化结果;将温度场变化结果施加到淬火过程应力场模型中进行计算,得到淬火残余应力结果;将淬火残余应力结果导入模压模具仿真系统,得到模压后的残余应力分布;对铝合金构件进行残余应力及变形预测。本发明适用于铝合金大型构件制造全过程的残余应力控制与预测系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