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多类型电解制氢与储能电池的微电网系统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82515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186252.7

    申请日:2023-03-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协同多类型电解制氢与储能电池的微电网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本发明的微电网系统,综合碱性电解制氢和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的优点,耦合大规模的碱性电解制氢作为基础负荷以及小规模的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作为调节系统,构成多类型电解制氢;并且耦合电化学储能电池吸收高频功率波动。本发明的微电网系统可以适应快功率波动的可再生电力,充分消纳风光发电产生的波动电能,减少风光资源的浪费。能减少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电化学储能和质子交换膜电解制氢的容量,同时增加产氢量,降低了单位制氢成本,经济性好。还可通过回收电解制氢过程与储能电池产生的余热,提高制氢系统的综合效率。

    利用蒸汽保温层防止乏气冷凝回流的高落差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8080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211377002.3

    申请日:2022-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蒸汽保温层防止乏气冷凝回流的高落差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属于防冷凝回流技术领域。解决了长距离乏气输送上升管道无法直接采用常规钢套钢直埋保温管方式进行蒸汽输送问题。它包括蒸汽保温管、冷凝液收集箱、泵、冷凝器、乏汽输送管路、保温层蒸汽输送总管路、蒸发器、膨胀机和冷凝液自动回收装置,系统将少量的高温蒸汽通入三层嵌套式保温管的中间层作为保温层蒸汽,利用其为膨胀机出口乏汽进行保温,通过冷凝液自动回收装置实现充液和补液。本发明建立了“阻隔‑抑制‑回收”三效一体化的防冷凝回流结构,有效抑制高落差热力循环发电系统在膨胀机出口上升管路中发生乏汽冷凝回流并造成膨胀机液击磨损。

    一种基于蒸汽重整的复合通道再生冷却主动热防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21719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110511280.2

    申请日:2021-0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蒸汽重整的复合通道再生冷却主动热防护系统,包括燃料贮箱、燃料泵、水贮箱、水泵和覆盖在燃烧室四周均匀布置的若干组复合冷却通道,每组复合冷却通道包括水通道、碳氢燃料通道和连通孔,水通道和碳氢燃料通道通过隔板隔开,水通道和碳氢燃料通道在复合冷却通道的末段连通形成一个通道,在隔板上开设若干连通孔,液态的水自水通道的进口进入水通道中吸热变成水蒸气后,一部分水蒸气通过若干连通孔进入碳氢燃料通道内与碳氢燃料初混合,另一部分水蒸气在复合冷却通道的末段与碳氢燃料再混合,在水蒸气与碳氢燃料混合区域的通道内壁上设有蒸汽重整催化剂层。本发明水和燃料在飞行器中可分开存储,便于携带,冷却效果好。

    一种利用热能和重力势能的复合储能发电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4468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390584.9

    申请日:2022-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热能和重力势能的复合储能发电系统及方法,属于储能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发电系统储能与发电效率低及稳定性差问题。它包括预热器Ⅰ、预热器Ⅱ、蒸发器、涡旋式气体膨胀机、发电机Ⅰ、防冷凝回流装置、冷凝器、叶轮式液体膨胀机和发电机Ⅱ;本发明包括储能+发电与释能+发电两个阶段,阶段一为液态工质受热蒸发的高温高压蒸气推动涡旋式气体膨胀机输出轴功并带动发电机发电,乏汽流经防冷凝回流装置上升至冷凝器进行自然冷却;阶段二为冷凝器释放液态工质并利用重力势能推动叶轮式液体膨胀机输出轴功并带动发电机发电,两阶段运行通过阀门开合调控。本发明充分利用热能发电的同时进行储能,在释能过程借助重力势能作用进行二次发电。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氢化作用的能量与物质转换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26158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0085260.8

    申请日:20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二氧化碳氢化作用的能量与物质转换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利用绿氢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氧气通入燃气轮机中使天然气进行富氧燃烧,产生只有水蒸气和CO2的高温烟气,高温烟气通过余热梯级回收而深度冷凝,即可将水与CO2深度分离。本发明回收烟气中CO2无需用到CO2化学吸收、CO2物理吸附、空气分离器等复杂设备以及消耗大量能耗,节省了成本、空间及能量。回收的CO2可与绿氢进行加氢反应,生成便于储运的碳氢燃料,实现CO2资源化利用。同时,天然气富氧燃烧可以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烟气通过与不同温度的冷源进行梯级换热,深度回收烟气余热,将绝大部分水蒸气冷凝下来,CO2易于被分离回收利用,减少CO2提纯设备。

    一种车用液氨罐保冷及安全保障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75116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77443.3

    申请日:2022-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液氨罐保冷及安全保障系统,属于液氨罐保冷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液氨罐保冷装置尚不能实现装置结构简单的同时仍具有较好的储冷效果及安全保障低问题。它包括复合保温壳体、液氨罐、储水罐、喷头、控制器和调节阀;复合保温壳体套设在液氨罐的外部,复合保温壳体与液氨罐之间形成储冷腔,在储冷腔内设有盘管流道,在盘管流道内充有冷却液,在储冷腔的上方设有喷头,喷头经管路与复合保温壳体外部的储水罐连通;使用时将汽车系统冷却液导入盘管流道中,利用冷却液对储冷腔进行制冷,使得液氨罐长期处于低温环境;当冷却液停止制冷时,复合保温壳体能有效保冷,保证装置长时安全稳定运行。本发明适用于车用液氨罐保冷及安全保障。

    一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的板式空-油预冷器

    公开(公告)号:CN11481223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60777.0

    申请日:2022-04-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的板式空‑油预冷器,属于航空发动机冷却领域。解决了现有管式换热结构换热能力不好问题。它包括燃油侧组件、空气侧组件、内部汇流管道组和外部汇流管道组,燃油侧组件包括若干并排布置的燃油侧单元,空气侧组件包括若干并排布置的空气侧单元,若干燃油侧单元和若干空气侧单元同轴间隔布置且相互间固定连接形成筒状冷却结构,燃油侧组件为封闭式结构,空气侧组件为板翅式结构,燃油自内部汇流管道组从筒状冷却结构内侧流经燃油侧单元向外部流动到达外部汇流管道组,空气自筒状冷却结构外侧流经空气侧单元后向内部流动,燃油与空气形成交叉流,通过隔板及翅片实现热量交换。本发明能兼顾换热和阻力要求双重效果。

    一种海上可再生能源用于海岛水电暖供给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8486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66362.4

    申请日:2022-04-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可再生能源用于海岛水电暖供给的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水电暖联产系统就地利用海上可再生能源,降低海岛对大陆能源资源的依赖性,减少碳排放。从供暖系统分离出来的CO2可与绿氢进行氢化反应,生成便于储运的碳氢燃料,解决氢气储运不便的困难,并对CO2进行了资源化利用;利用合成的碳氢燃料作为能源媒介,实现区域内岛屿与岛屿之间能源的互联互通,平衡岛屿之间的消纳水平。通过合理配置稳定电能和波动电能的利用方式,避免额外使用波动调节部件来处理可再生能源生成的电能;使用电能分配系统来按需分配燃油发电机产生的稳定电能,实现水电暖的连续稳定供应,并最大化转化利用风能和光能等海上可再生能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