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24522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810135691.4
申请日:2018-02-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1D61/36 , C02F1/44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自焦耳热效应的碳管膜蒸馏方法,本方法基于碳纳米管遥感焦耳热效应、通电焦耳热效应。将碳纳米管阵列复合疏水聚合物制备得到一种超疏水自焦耳热碳纳米管阵列复合多孔膜,设计相应器件将该碳纳米管阵列复合疏水薄膜应用于膜蒸馏过程,控制条件使阵列产生自焦耳热,最终实现海水脱盐。本发明结合热相变过程和膜法,是一种新的海水淡化方法,有别于传统膜蒸馏过程,碳纳米管阵列复合疏水薄膜在该过程中既是换热器又是蒸馏膜。
-
公开(公告)号:CN110885059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0329071.9
申请日:2019-04-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阵列的发电方法,先制备碳纳米管阵列,再设计相应器件将碳纳米管阵列置于超纯水或电解质溶液中,控制电解质溶液离子浓度、外力对碳纳米管阵列的压缩频率和幅值,最终实现弯曲发电。本发明结合机械能转化过程和弯曲发电过程,在溶液中产生电动势,有别于传统的压电过程,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碳纳米管阵列的纳米发电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723769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0926145.7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2F1/14 , C02F1/44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水持续淡化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将碳纳米管或石墨烯等一类碳基材料复合疏水聚合物制备得到一种疏水碳基复合膜,通过激光打孔获得具有微-纳米多级孔结构的疏水碳基复合膜,进一步在其表面涂覆有光热/电热响应性的聚合物分子,增强其电焦耳热和光热效应以提高能源利用率,最终获得兼具多级孔道结构和电热、光热效应的疏水碳基复合膜。设计相应器件将该疏水碳基复合多孔膜应用于电热/光热驱动海水淡化过程,控制条件使该疏水碳基复合多孔膜发热,热量作为热源为水相变过程提供传质驱动力,冷凝回收水蒸气最终实现海水脱盐。本发明结合热相变过程和膜法,能够实现电热-光热交替24小时持续海水淡化。
-
公开(公告)号:CN109602518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710929343.X
申请日:2017-09-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门控人造血管,包括多孔膜材质或柔性金属膜制成的管状基体和门控流体,该门控流体与上述多孔管状基体亲和,但与血液不互溶。门控流体浸润管状基体的侧壁,通过调控血管的内外压力差的大小,能够动态控制门控流体在管状基体侧壁分布的位置,进而调控血管的有效管径。在管状基体中掺杂药物或将药物直接分散到门控流体中,药物分子能长久稳定释放,由此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流体门控的药物控释体系。本发明的概念新颖、制备方法简单、血管孔隙率可控、血液流量及流通性可被血压及管外环境双调控、载药方法高效简便,在人造血管、药物控释、医用导管、微流控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81882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243805.7
申请日:2025-03-03
Applicant: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局部释放激素预防食管狭窄的卷曲微针及其制备方法,该卷曲微针包括基底和针尖;所述基底为温度响应的形状记忆聚合物,基底的温度小于响应温度时,基底暂时硬化定型,基底的温度大于响应温度时,基底展开贴合于食管内腔;所述基底包括底层和多个微针芯;所述微针芯间隔固定于底层靠近食管一侧;所述针尖一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微针芯紧密嵌入安装孔内,将针尖安装在基底上;所述针尖的材质为溶胀可降解材料,针尖上负载有治疗性药物,通过针尖在食管内壁逐渐释放治疗性药物;该基座初始形态为卷曲状,便于通过胃镜将卷曲微针送达创面,给予响应温度条件后,卷曲微针展开使针尖定植于食管壁,并缓慢地释放其上搭载的曲安奈德。
-
公开(公告)号:CN116375005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0378224.5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1B32/168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碳纳米管垂直阵列杂化剥离方法,首先通过化学反应在基底上沉积垂直取向结构的碳纳米管阵列,在沉积结束切断碳源供给后,在反应腔室的前端放置含杂原子的前驱体,加热至指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实现碳纳米管垂直阵列杂化,之后,降温至指定温度,将反应腔室敞开在空气中,并保持一定时间,即可实现碳纳米管垂直阵列的原位完整剥离。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绿色节能,不产生废气废料,适用于工业机械自动化过程,可以高效实现大面积的碳纳米管垂直阵列的剥离,对于任意几何结构沉积出的碳纳米管垂直阵列的基底均能实现剥离且无损伤,在碳纳米管基功能器件、柔性电子器件、电化学电极材料、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06462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211258645.6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肠杆菌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方法,涉及合成生物学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的步骤:1)构建第一质粒,所述的第一质粒具有SpyTag和待表达蛋白的融合蛋白基因;2)构建第二质粒,所述的第二质粒具有INPNC和SpyCatcher基因;3)将第一质粒和第二质粒分别转入同一大肠杆菌,获得表面展示待表达蛋白的工程菌。本发明在大肠杆菌中将冰核蛋白INP与SpyCatcher蛋白融合表达,实现对含有SpyTag短肽标签的其他所有蛋白表面展示。因此,本发明为不同蛋白的表面展示提供了一种便捷通用的方法,实现表面展示平台的搭建。
-
公开(公告)号:CN11712280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210543803.6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胃肠道粘膜给药的可脱离微针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可脱离微针装置包括不倒翁本体,所述的不到翁本体底部设有可脱离连接层,所述的可脱离连接层上设有微针。所述的可脱离微针装置进入肠道后,不倒翁底座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自定位运动,达到微针针尖靶向肠壁的状态,之后肠道蠕动力作用于微针装置,微针克服屏障,扎入肠道组织。可脱离连接层在胃肠道环境下发生降解,导致不倒翁底座与微针阵列分离,微针阵列可停留在组织内持续给药,底座随粪便排出。本发明开发的一种可脱离微针装置,用于胃肠道粘膜给药,能够避免装置在胃肠道中长时间的保留,从而降低胃肠道阻塞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606462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258645.6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肠杆菌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方法,涉及合成生物学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的步骤:1)构建第一质粒,所述的第一质粒具有SpyTag和待表达蛋白的融合蛋白基因;2)构建第二质粒,所述的第二质粒具有INPNC和SpyCatcher基因;3)将第一质粒和第二质粒分别转入同一大肠杆菌,获得表面展示待表达蛋白的工程菌。本发明在大肠杆菌中将冰核蛋白INP与SpyCatcher蛋白融合表达,实现对含有SpyTag短肽标签的其他所有蛋白表面展示。因此,本发明为不同蛋白的表面展示提供了一种便捷通用的方法,实现表面展示平台的搭建。
-
公开(公告)号:CN114932061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452408.7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5D5/08 , B05D5/04 , C09D197/00 , C09D7/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亲水抗粘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抗生物污染领域领域,利用廉价易得的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绿色经济的单宁酸(TA)发生迈克尔加成、席夫碱反应形成超亲水涂层,涂层上含有丰富的羟基、醌基团,可与金属离子螯合配位,为氨基基团提供反应活性位点。用此法制备的涂层,具有二次反应活性,应用于不同基材后水接触角小于5°,表现出优异的超亲水性能。本发明超亲水抗粘附涂层在自清洁、医用植入材料、抗菌材料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