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85584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310286.1
申请日:2025-03-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23/2251 , G01Q30/02 , G01Q30/04 , G01Q10/00 , G01N21/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面向纳米尺度的金属尖端智能检测仪及其使用和分析方法。所述装置集成高精度成像与定位模块、智能分析模块、智能控制交互模块及自动化执行机构。成像与定位模块由光学显微镜、高分辨率CCD相机和三轴精密载物台组成,支持纳米级形貌特征捕捉和微米级定位精度。智能分析模块可自动提取曲率半径、锥角及表面粗糙度等关键参数。控制交互模块与自动化执行机构耦合可实现检测流程自动化控制与工艺数据远程存储与优化。该装置能够自动完成纳米级金属尖端形貌的检测与智能分析,兼容单纳米孔/孔道制备、扫描探针针尖形貌表征及纳米器件检测等应用场景,在保持高精度检测的同时显著提升作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75005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78224.5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1B32/168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碳纳米管垂直阵列杂化剥离方法,首先通过化学反应在基底上沉积垂直取向结构的碳纳米管阵列,在沉积结束切断碳源供给后,在反应腔室的前端放置含杂原子的前驱体,加热至指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实现碳纳米管垂直阵列杂化,之后,降温至指定温度,将反应腔室敞开在空气中,并保持一定时间,即可实现碳纳米管垂直阵列的原位完整剥离。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绿色节能,不产生废气废料,适用于工业机械自动化过程,可以高效实现大面积的碳纳米管垂直阵列的剥离,对于任意几何结构沉积出的碳纳米管垂直阵列的基底均能实现剥离且无损伤,在碳纳米管基功能器件、柔性电子器件、电化学电极材料、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901546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61190.0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界面化学反应的原位监测系统,其包括反应腔室和监测通道,反应腔室和监测通道密封连接并被孔道材料隔开;反应腔室用于容纳发生界面反应的液体反应系统,且液体填充孔道材料的孔道形成监测信号单元;监测通道设有流体供给系统和数据监测系统,流体供给系统用于向监测通道提供流体并使流体跨孔道传输,数据监测系统通过监测监测通道内的流体的流量或压力信息来反馈监测信号单元内的流体跨孔道传输行为。基于上述系统的界面化学反应的监测方法将成为原位示踪反应动力学过程的新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0133180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810106605.7
申请日:2018-02-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门控压力阈值变化的物质检测分析方法,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气体流道、门控单元、指示单元和待测液体,门控单元设于气体流道中且对待测液体具有刺激响应;门控单元包括多孔膜和门控液体,门控液体至少部分浸润所述多孔膜且两者配合形成气体流道的门控通道。检测时,由于待测液体与门控单元接触而改变门控压力阈值,在气体流道内存储的高压气体或者额外施加压力的作用下,气体将通过门控通道并作用于指示单元。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物质检测信号转化为气体过膜的临界压力变化信号的新检测方法。
-
-
公开(公告)号:CN11978265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35800.5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门创科技(厦门)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压力传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和装置,包括:获取压力传感数据,所述压力传感数据包括变化的压力值及其对应的时间;对所述压力传感数据进行平滑预处理,得到平滑后的所述压力传感数据;对平滑后的所述压力传感数据进行计算,估计其压力变化曲线在每个时间点处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根据压力变化数据以及每个时间点处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进行分析,标记所述压力变化曲线中的若干特征点。本发明通过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可以来判断压力变化曲线中不同时刻下的特征点,可应用于膜分离和膜处理技术中的压力传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4517890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10101722.0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F17D1/04 , F17D3/01 , G01M13/0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异性气体响应的自适应性阀门系统及其制作方法,该阀门系统以孔道材料作为固体载体,以与至少一种气体产生气体响应的化合物溶液作为功能液体,形成气体响应的阀门体系。当至少一种气体接触到功能液体时,与具有响应性的化合物发生反应,改变功能液体的表面活性,从而增加或降低至少一种气体的临界过膜压强,导致阀门体系开关状态发生转化。本发明针对常用气阀体积大、质量重、气阀部件受到精度和尺寸的限制、制造成本高、需要外场输入、对特异性气体无识别和应用环境有限的问题,利用气体响应技术,实现限域空间内气体的识别。该系统具有气密性好、可靠性高、稳定(56)对比文件王苗;闵伶俐;侯旭.液体门控:一种崭新的门视角.科学.2017,(第05期),9-11.闵伶俐;陈松月;盛智芝;王宏龙;吴锋;王苗;侯旭.仿生微流控的发展与应用.物理学报.2016,(第17期),160-175.
-
公开(公告)号:CN11281663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141434.3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孔道膜材料受刺激‑响应性调控的测试系统,其器件测试单元包括门控通道;门控通道由孔道膜材料形成,或由孔道膜材料与门控液体配合形成,输送单元连通器件测试单元,输送单元包括位于门控通道两侧的输入通道和输出通道以用于输送测试流体,门控通道在刺激性单元的刺激作用下产生响应行为而实现通路或断路,第一信号检测单元接收测试流体在通路或短路下产生的信号并传送至信号分析单元。本发明还公开了基于上述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本发明可实现对孔道膜材料性能的动态监测,可进行多单元组合并具有普适性,可广泛用于多尺度孔道膜材料性能的测试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777100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10995230.6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N21/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主客体作用的定量物质控释系统及方法,所述控释系统包括物质储存腔室、控释单元、输运通道和物质检测单元;所述物质储存腔室包含有预存物质;所述控释单元由主客体流体和多孔膜组成且具有刺激响应阀门开关的作用;所述主客体流体可与靶分子作用调控储存物质的释放量;所述物质检测单元通过与释放的物质作用定量将靶分子识别信号转换为可直接读取信号。本发明结合主客体特异性识别的优势与多孔膜复合形成阀门机制,当靶分子与主体分子结合,改变物质通过控释单元的压强,实现物质的可控释放。该检测系统具有成本低、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易于读取等特点,可用于不同检测场景的靶分子进行便携和定量检测,如诊所中疾病的快速诊断、家庭里的健康监测和现场的化学/生化安全监控等。除此之外,也可根据靶分子检测信息反馈系统控制物质释放,实现物质控释检测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15121304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799548.1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通量微液滴内精确颗粒操控系统和检测方法,是采用微孔阵列基板装填液体B,将与液体B不互溶的液体A与待操控颗粒物混合形成混合液滴,通过将固定体积的混合液滴置于不互溶的液体B表面,所述液体B能漂浮液滴,在液滴的气/液界面处产生的马兰戈尼效应对颗粒物进行操控。与现有颗粒操控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实现对液滴中颗粒的三维对称聚集操控以及对颗粒的快速浓缩,可应用于颗粒物的排布及检测等领域,具有高重复性和高适用性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