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微/纳纤丝增强的无纸覆膜人造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23358A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1010134321.2

    申请日:2010-03-29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微/纳纤丝增强的无纸覆膜人造板方法,主要工艺步骤:利用木材纸浆为原料,通过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制备微/纳纤丝材料;将微/纳纤丝分散液与水溶性的酚醛(或三聚氰胺)树脂搅拌混合;将搅拌均匀的微/纳纤丝与树脂混合液涂在准备好的人造板(如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基材表面;将表面涂过微/纳纤丝与树脂混合液的人造板陈化后送入热压机热压;热压后的覆膜人造板需要自然冷却、堆放。优点:采用微/纳纤丝与树脂混合液涂在人造板表面后,再通过热压直接与人造板复合制造覆膜人造板,从而省略纸张和浸渍树脂的工序。

    废弃秸秆板砂光粉制作花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14684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810019032.0

    申请日:2008-01-10

    Abstract: 本发明是废弃秸秆板砂光粉制作花盆的方法,其工艺是将秸秆板砂光粉进行干燥;经干燥后的秸秆板砂光粉与辅料加入高速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同时将胶粘剂和助剂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复合固化剂,使胶液的pH值调至4.5-6.0;将胶液喷洒至混合物料中,混合均匀;对物料进行干燥;模压成型。优点:替代泥土、塑料、木材或其他植物纤维等原材料,制取花盆,价廉物美,变废为宝、节约资源,花盆排水透气性好。移栽时无需翻盆,营养花盆在土中自然分解成腐植酸有机肥,花盆在1m高度自由跌落到水泥地板上不损坏,经累计66小时氙灯照射后,外观形态变化较大,发霉现象严重,表面粗糙,有少量裂痕,显示其具有可光-生物降解性,是一种可降解花盆。

    一种树脂合成反应器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240142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191144.5

    申请日:2013-05-22

    Abstract: 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时无须重新组装,使用方便,在树脂合成过程中,在搅拌反应液的同时能即时测控反应液的PH值、温度以及粘度的树脂合成反应器。它包括机架,搅拌装置,控温水浴,反应容器,PH值测控装置,所述机架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主立柱,上下移动的设置在主立柱上的支架体,左右移动的设置在支架体上的支架,支架上设置有搅拌装置;内有反应液的反应容器设置在控温水浴内;反应容器顶部开设有搅拌棒接口和PH值探头接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搅拌棒;搅拌棒上端通过旋转扭力计与电机连接,下端穿过搅拌棒接口伸入到反应液液面下;PH值测控装置包括PH计、与PH计相连的PH值探头;PH值探头穿过PH值探头伸入到反应液液面下。

    一种用微/纳纤丝增强的无纸覆膜人造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23358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010134321.2

    申请日:2010-03-29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微/纳纤丝增强的无纸覆膜人造板方法,主要工艺步骤:利用木材纸浆为原料,通过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制备微/纳纤丝材料;将微/纳纤丝分散液与水溶性的酚醛(或三聚氰胺)树脂搅拌混合;将搅拌均匀的微/纳纤丝与树脂混合液涂在准备好的人造板(如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基材表面;将表面涂过微/纳纤丝与树脂混合液的人造板陈化后送入热压机热压;热压后的覆膜人造板需要自然冷却、堆放。优点:采用微/纳纤丝与树脂混合液涂在人造板表面后,再通过热压直接与人造板复合制造覆膜人造板,从而省略纸张和浸渍树脂的工序。

    用杨木纤维素纳米材料提高秸秆纤维板表面密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37375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020890.7

    申请日:2008-08-06

    Abstract: 本发明是用杨木纤维素纳米材料提高秸秆纤维板表面密度的方法,主要工艺步骤:选取未砂光的秸秆纤维板;利用杨木纸浆为原料,通过高压纳米均质器制备出分散在水中的杨木纤维素纳米材料,其浓度为0.5-1.0%,即水中含有0.5-1.0%的杨木纤维素纳米材料;在杨木纤维素纳米纤丝分散液中,加入占杨木纤维素纳米纤丝分散液重量10-30%的粉末状酚醛树脂制得处理液;在真空处理罐中,先将未砂光的秸秆纤维板抽真空(真空度为0.05-0.09MPa),然后注入处理液,浸泡60-180min,处理温度为室温;对处理后的木材/稻秸秆纤维板进行加温干燥。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提高秸秆纤维板表面密度,可以减少表面砂光量,提高了秸秆纤维板的表面性能、耐水性能和强度等性能。

    高耐磨的染色杨木地板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93493C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申请号:CN200510122776.1

    申请日:2005-1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高耐磨的染色杨木地板制造方法,其制造工艺步骤分:(一)杨木单板制造、干燥、加工;(二)杨木单板染色、干燥、涂胶;(三)陈化、组坯、预压;(四)高耐磨纸浸胶、贴面热压;(五)后期处理。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将表层用的杨木单板仿照珍贵树种进行染色,使杨木地板档次提高;通过在多层杨木胶合板表面贴高耐磨胶膜纸使杨木地板的耐磨性能达到超耐磨地板的要求。高耐磨的染色杨木地板可以达到国内地板的标准要求。

    一种适合于麦或稻秸秆碎料板工业化生产组合式拌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33884C

    公开(公告)日:2007-08-29

    申请号:CN200510037608.2

    申请日:2005-0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适合于麦或稻秸秆碎料板工业化生产组合式拌胶方法,其特征是拌胶在滚筒-环式组合式拌胶机中完成,经干燥、分选后的麦秸秆碎料形成的连续碎料帘通过滚筒式拌胶机,利用异氰酸酯胶粘剂的雾化分散作用,使麦秸秆碎料拌胶均匀;再通过环式拌胶机,依靠麦秸秆碎料的混合摩檫作用和喷少量异氰酸酯胶粘剂,进一步改善麦秸秆碎料拌胶均匀性。优点:为了适应于麦或稻秸秆碎料表面积大,用胶量少的特点,采用了滚筒—环式组合式拌胶方法。其拌胶原理是借助于“胶粘剂的雾化”和“刨花碎料的混合摩檫”机理,在尽可能少的施胶量下,使麦或稻秸秆碎料拌胶均匀,提高了异氰酸酯胶粘剂对麦或稻秸秆碎料表面的覆盖率,有利于麦(稻)秸秆碎料板的胶合强度。

    一种适合于麦或稻秸秆碎料板工业化生产组合式拌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44338A

    公开(公告)日:2005-07-27

    申请号:CN200510037608.2

    申请日:2005-0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适合于麦或稻秸秆碎料板工业化生产组合式拌胶方法,其特征是拌胶在滚筒-环式组合式拌胶机中完成,经干燥、分选后的麦秸秆碎料形成的连续碎料帘通过滚筒式拌胶机,利用异氰酸酯胶粘剂的雾化分散作用,使麦秸秆碎料拌胶均匀;再通过环式拌胶机,依靠麦秸秆碎料的混合摩檫作用和喷少量异氰酸酯胶粘剂,进一步改善麦秸秆碎料拌胶均匀性。优点:为了适应于麦或稻秸秆碎料表面积大,用胶量少的特点,采用了滚筒-环式组合式拌胶方法。其拌胶原理是借助于“胶粘剂的雾化”和“刨花碎料的混合摩檫”机理,在尽可能少的施胶量下,使麦或稻秸秆碎料拌胶均匀,提高了异氰酸酯胶粘剂对麦或稻秸秆碎料表面的覆盖率,有利于麦(稻)秸秆碎料板的胶合强度。

    麦(稻)秸秆碎料板工业化生产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31632A

    公开(公告)日:2005-06-29

    申请号:CN200410065859.7

    申请日:2004-1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麦(稻)秸秆碎料板工业化生产制作方法,其工艺步骤分原料处理、拌胶和施胶、铺装和脱模、热压、后期处理;本发明的优点:原料通过水热、或微波、或等离子体处理后,再用专用粉碎机破碎,可以获得较高得率和较好形态的麦或稻秸秆碎料。拌胶在滚筒—环式组合式拌胶机中完成,确保施胶量减少和均匀。采用了组合脱模处理技术,板坯表面用一次性脱模剂、或砂光粉尘;上压板和下垫板表面用半永久脱模剂。采用平面回送系统,解决了铺装后麦或稻秸秆碎料板的板坯内碎料之间初粘度低,运送中易破损的问题。麦或稻秸秆碎料板的性能可以达到木质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板的国内外标准要求,其游离甲醛含量接近零,是目前木质刨花板和中密度纤维板难以达到的。

    一种树脂合成实验装置
    3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276073U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320281280.9

    申请日:2013-05-22

    Abstract: 本技术提供一种在树脂合成过程中,在搅拌反应液的同时能即时测控反应液的pH值、温度以及粘度的一种树脂合成实验装置。它包括机架,搅拌装置,控温水浴,反应容器,pH值测控装置,所述机架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主立柱,上下移动的设置在主立柱上的支架体,左右移动的设置在支架体上的支架,支架上设置有搅拌装置;内有反应液的反应容器设置在控温水浴内;反应容器顶部开设有搅拌棒接口和pH值探头接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搅拌棒;搅拌棒上端通过旋转扭力计与电机连接,下端穿过搅拌棒接口伸入到反应液液面下;pH值测控装置包括pH计、与pH计相连的pH值探头;pH值探头穿过PH值探头接口伸入到反应液液面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