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63489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96481.3
申请日:2020-03-19
Applicant: 中铁建公路运营有限公司 , 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
Inventor: 张新斌 , 魏佳北 , 臧继成 , 张波 , 李敏 , 陈艳峰 , 丘东元 , 邱念领 , 李阿雷 , 黄正荣 , 廖一明 , 许金双 , 余循海 , 谢家勇 , 杨奎 , 李思琪 , 王兆延
IPC: H05B4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隧道入口黑洞现象的方法,包括步骤:1)沿隧道入口的两侧交错布置一系列均匀排列的LED照明灯,灯具安装于距路面中心规定高度的隧道侧壁上,通过调整LED灯的亮度设置一个人眼的视觉过渡段;2)隧道内、外均装有亮度传感器,通过亮度传感器实时采集隧道内、外的亮度,求出人眼的暗适应特性曲线;3)当车辆进入隧道后,按照人眼的暗适应特性曲线动态平滑地调整视觉过渡段的照明亮度,以消除车辆进入隧道时人眼出现的黑洞现象。本发明在消除隧道入口处黑洞现象同时具有按需照明的特点,提高了隧道运营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0086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27941.4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9/04 , G01N29/44 , G06F18/214 , G06F18/241 , G06N20/00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快速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两阶段检测策略,第一阶段中基于冲击回波信号的多域特征结合LightGBM模型实现是否存在灌浆缺陷的定性识别;在第二阶段,针对第一阶段中被识别为灌浆缺陷的测点,在第二阶段中基于冲击回波信号频谱图和集成学习分类器模型实现灌浆不饱满程度的量化。本发明方法可以在实现桥梁预应力孔道压浆密实度快速定量检测的同时,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弱化检测结果对检测人员从业经验的依赖。
-
公开(公告)号:CN11859861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934829.2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4B28/06 , C04B18/14 , C04B20/00 , C04B24/28 , C04B111/70 , C04B111/7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氨基甲酸酯激发的局部病害修复的复合高性能水泥基灌浆材料,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添加量按重量份数计为:水泥45~50份;水20~25份;复合聚氨酯2.0~2.5份;纳米硅灰0.9~1.0份;细砂2.3‑2.5份;减水剂0.2~0.25份;消泡剂0.2~0.25份。本发明还公开了制备方法。本发明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提高了水化反应和水化速度,促进了早期强度的形成;提高了硬化后的强度和界面粘结强度及灌浆料的韧性与稳定性,降低了灌浆材料中的气泡含量,有效减少了路面的脆性断裂,增加了水泥胶浆抗折强度,常温下拌和,所需能耗较低,无废气排出;硬化后较高的强度,适应性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12962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59177.7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桥梁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桥梁挠度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待测桥梁的类型和长度,逐段生成原始测量模型;根据所述放大系数和所述模拟靶标的排列顺序,对所述原始距离进行验证,得到修正测量模型;获取相机拍摄靶标得到的监测图像;根据所述相机的相机参数和所述监测图像,对所述待测桥梁的多个位置进行挠度监测,得到挠度监测结果。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降低对桥梁进行非接触式挠度监测时的建模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78328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013496.X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水下桥墩内部缺陷检测装置、检测方法及设备,涉及桥梁水下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多个弧形导轨,相邻弧形导轨之间可拆式安装,多个弧形导轨拼接后整体呈圆环状;所述弧形导轨的上方滑动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座。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弧形导轨、移动座、转动座、检测单元等结构的相互配合,不仅可以保障超声传感器探头的精确布置、提升检测效果,还保障了检测人员的安全,且为了便于将本装置搭载于水下检测机器人平台,实现水下检测时的稳定移动与精确定位,本发明所述装置均可拆卸、组合,便于装置的存储、移动以及与水下检测机器人平台或者其他水下检测装置的组合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75067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687578.4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采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慧校园建设用数据采集器,包括存放箱,所述存放箱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存放箱的上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往复丝杆,所述第一往复丝杆上螺纹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末端的上表面上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采集器夹持机构,所示第一往复丝杆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上套有第一皮带,所述第一皮带另一端套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上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杆,旋转杆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本发明通过设置锁定块和锁定杆,可实现对采集器夹持机构的快捷拆卸,通过设置清理机构,实现对镜头的快速清理。
-
公开(公告)号:CN11662151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80253.X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4B2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速凝环保的碱激发水泥基低碳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碱激发水泥基低碳混凝土由按照质量份计的以下原料混合得到:16‑30份碱激发剂、100‑180份粗骨料、65‑120份细骨料、15‑28份粉煤灰、35‑65份矿渣、10‑18份水,其中,所述碱激发剂包括氢氧化钠和水玻璃;氢氧化钠1‑2份,水玻璃15‑28份;所述粗骨料为中粒径石子和小粒径石子;所述中粒径石子为10‑20 mm的碎石,所述小粒径石子为5‑10 mm的碎石;所述细骨料为粗砂和细沙。本发明可以实现混凝土的快速凝结,可用于抢险工程,较为泥泞的道路快速硬化,便于抢险救灾车辆的快速通行,同时利用了矿渣与粉煤灰这类工业废料,变废为宝、变害为宝,应用前景巨大。
-
公开(公告)号:CN111720154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0596028.1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中铁建公路运营有限公司 , 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
Inventor: 张新斌 , 魏佳北 , 臧继成 , 丘东元 , 王兆延 , 张波 , 邱念领 , 李阿雷 , 黄正荣 , 廖一明 , 许金双 , 余循海 , 谢家勇 , 杨奎 , 李思琪 , 李敏 , 陈艳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通风照明系统的安全节能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控制中心获取能见度、有毒气体浓度和亮度的值;2)控制中心判断有毒气体浓度是否正常,异常时风机工作在半功率运行状态;3)根据亮度确定能见度与视觉对比度之间的关系式;4)依据关系式划定隧道各段能见度的低、中、高三个水平,并判断当前能见度所属水平;当能见度处于低水平时,风机工作在全功率运行状态;当能见度处于中水平时,提高照明亮度L至L1;当能见度处于高水平时,维持当前照明亮度及风机状态不变;5)控制中心根据有毒气体浓度及能见度判断风机状态,控制风机的关闭时刻。本发明在维持视觉对比度处于较高水平的前提下,达到了安全与节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396111B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0196482.8
申请日:2020-03-19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中铁建公路运营有限公司 , 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丘东元 , 王兆延 , 张波 , 张新斌 , 魏佳北 , 李敏 , 李思琪 , 臧继成 , 邱念领 , 李阿雷 , 黄正荣 , 廖一明 , 许金双 , 余循海 , 谢家勇 , 杨奎 , 陈艳峰
IPC: E21F1/08 , E21F17/18 , F04D25/08 , F04D25/16 , F04D27/00 , F03D9/11 , F03D9/46 , F03D7/00 , G01D21/02 , G01N15/06 , G01P5/00 , G01P13/02 ,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节能通风系统的控制方法,通风系统包括检测器群组、控制中心、风机以及储能装置。该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控制中心获取各状态变量的值;2)控制中心通过判定各状态变量是否处于正常范围来控制风机工作在发电储能状态或电动状态;3)风机工作在电动状态时,控制中心判定风速是否处于正常范围,控制风机工作在正转通风状态或反转减风状态。本发明与现有隧道排风系统相比,一方面增加了风机的发电工作状态,当隧道不需要排风时利用隧道风能发电,将电能存储在储能装置中,实现了节能;另一方面增加了风机的电动反转状态,能够根据现场情况控制隧道风的风速和风向,达到精准排烟和降低有毒气体浓度、烟尘浓度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753246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595968.9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中铁建公路运营有限公司 , 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波 , 李敏 , 陈艳峰 , 张新斌 , 魏佳北 , 王兆延 , 李思琪 , 臧继成 , 邱念领 , 李阿雷 , 黄正荣 , 廖一明 , 许金双 , 余循海 , 谢家勇 , 杨奎 , 丘东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隧道出口眩光现象的方法,包括:1)在隧道出口处调整LED照明灯的亮度设置一个视觉过渡段,过渡段是以照明亮度来定义的,最多由三个区段S1、S2、S3组成,每个区段都是由一系列连续且长度相等的照明小段构成;2)每隔一段时间通过亮度传感器采集隧道外的亮度,根据最新的亮度数据,选择视觉过渡段的设置方式;3)当车辆开始驶离隧道时,考虑人眼“明适应”过程的特点,需进行多段式动态平滑调光,即逐渐增加区段中小段亮度,按照选定的视觉过渡段设置方式来调整视觉过渡段的长度与亮度,在消除隧道出口处“眩光”现象的同时,也具有“按需照明”的特点,提高了隧道运营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