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75507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911208507.5
申请日:2019-11-30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3D打印的四路高功率微波合成器制造方法和合成器,根据电磁耦合波理论推导耦合度的强弱与波导半径、微波频率、微波模式和缝宽的关系,采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对合成器建模并根据耦合波理论进行仿真,最后通过3D打印一次成型合成器,制造了高合成效率的四路高功率合成器,实现合成多个不同频段的微波源输出的微波和共天线向外辐射的功能;即在扩展系统输出微波频段的同时,提高了微波的合成效率和输出总功率。本发明采用的3D打印技术一次成型地制造四路高功率合成器,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法制造合成器的打火问题,应用于输出功率为MW量级微波毫米波源的HPM辐射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0875507A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911208507.5
申请日:2019-11-30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3D打印的四路高功率微波合成器制造方法和合成器,根据电磁耦合波理论推导耦合度的强弱与波导半径、微波频率、微波模式和缝宽的关系,采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对合成器建模并根据耦合波理论进行仿真,最后通过3D打印一次成型合成器,制造了高合成效率的四路高功率合成器,实现合成多个不同频段的微波源输出的微波和共天线向外辐射的功能;即在扩展系统输出微波频段的同时,提高了微波的合成效率和输出总功率。本发明采用的3D打印技术一次成型地制造四路高功率合成器,有效解决了传统方法制造合成器的打火问题,应用于输出功率为MW量级微波毫米波源的HPM辐射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0764490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911087023.X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高功率微波快艇迫停敏感器件阈值测试方法,在微波暗室或者开阔场内,搭建快艇挂机的工作环境以及试验系统,通过加改装快艇挂机方法,使快艇内原有的电子控制系统直接暴露于高功率微波发射装置辐照下,并且使挂机运行在典型工作状态。通过高功率微波发射系统主控计算机的显示编程软件控制,步进式扫描发射典型电磁参数脉冲波,采用高功率容量天线,直接照射敏感器件上,采用高速数字示波器连接电子控制系统的输出线缆,观察示波器显示的喷油控制信号和点火信号变化规律,判断快艇挂机工作状态是否发生紊乱。本发明提出的完整测试系统、测试方法,能够用于准确得到受试物敏感电磁阈值特性,得到设备干扰损坏机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75946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738452.3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HPM效应数据的自适应波形调控方法及其系统装置,在高功率微波发射后,根据目标探测识别模块态势感知能力,形成靶目标类别的实时判定;然后实时调用该靶目标的典型效应物的高功率微波效应数据,进而调整高功率辐射源的频率、幅值、脉冲宽度和重频等发射参数,以完成对靶目标的高效耦合,提高对靶目标的作用效果,实现不同目标进行精准打击;根据不同的目标调用高功率微波效应数据库生成针对性的波形参数,灵巧调控高功率微波发射波形,提升了高功率微波系统的多种类目标攻击能力,实现了单一高功率微波源覆盖多类靶目标的功能;通过随时更新目标特征数据库和目标高功率微波电磁效应数据库,便于扩展和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091563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218776.4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G01S7/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分布式可移动电磁脉冲空间发射相参合成系统的相参参数分析、测试与调控方法,属于特征是脉冲宽度、间隔、位置、频率或时序的脉冲处理技术领域,将合成效率的影响因素归纳为空间对准误差、脉冲触发时刻误差、极化方向误差、时空相位误差四个方面,完成了对合成效率的定量表征;列出了电磁脉冲空间分布式发射相参合成的相参参数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组成,无需移动靶标、场分布扫描架等复杂测试装置;列出了合成效率测试与调控方法,通过发射参数调控与时域波形的实时对比,以较为简便的方式实现移动式平台的发射相参。利用本发明,在3个发射源的空间发射相参合成试验中,可实现90%以上的相参合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49603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210474596.3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磁控管的U形微波脉冲压缩装置,该装置包括:直波导、U形臂波导和H‑T分支,直波导内设置有可调节的耦合膜片;其中:直波导一端为输入端口,另一端与U形臂波导的一个U形臂相连;通过调节直波导内部的耦合膜片,实现对脉冲压缩装置与输入端波导的耦合度的调节;H‑T分支为T形结构,其分为三个端口,第一端口与U形臂波导的另一个U形臂相连;第二端口为短路面,短路面采用滑动活塞结构,通过滑动活塞结构调节短路面的位置,进而调谐谐振腔的工作频率以及H‑T分支与谐振腔的耦合度;第三端口为H‑T分支的输出端口。本发明峰值功率增益大于等于4,带宽约1MHz,并且该装置的长度缩减了一半,更便于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50889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38443.4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H03F1/42 , H03H7/01 , H03K19/0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小型高功率系统的放大器宽带输出电路,在多注速调管的输出谐振腔与标准输出波导之间插入多个无源电抗网络组成滤波器加载多间隙输出电路,使输出腔间隙的作用阻抗在尽可能宽的频带内达到放大器要求的数值,实现了展宽大功率速调管放大器的输出带宽的功能。本发明的三间隙输出腔加载三级滤波器使输出电路的特性阻抗比单间隙的放大器提升了2.5倍以上、相对带宽10%以上;将间隙电压降低为单间隙腔电压的三分之一,减少了高频击穿的可能性,降低了高压打火风险,实现了大功率微波的稳定输出;本发明与射频传输部件的兼容适配性高,应用于高功率微波系统设计中可有效降低温漂、驻波比恶化等功率反射风险,提升系统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3265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65405.6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IPC: H04B7/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运动平台的分布式电磁场空间功率合成方法,属于使用辐射场的无线电传输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基于合成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论计算和分析得到典型场景中,对合成效率影响的关键参数;构建典型场景中合成要素和合成效率的数据库;基于构建的数据库对基于强化学习的多源多平台协同控制模型进行训练;基于训练后的控制模型实现分布式电磁场空间功率合成的协同控制实施。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电磁场在自由空间中的高效合成与叠加,解决电磁波干扰拒止设备的作用距离与小型化无法兼顾的问题;通过强化学习运动平台和发射天线的位姿调整,以及微波源的输出相位和脉冲时延控制策略,解决搭载运动平台时无法保证合成效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74362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365937.2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接收效率的分布式空间合成无线传能系统,通过增加接收阵列天线单元处的能量分布,减小天线单元间隙的能量损耗,可提升能量接收效率。该系统包括能量发射端、测试能量接收端、实际能量接收端、微波传输距离调节机构、控制计算终端。该系统中控制计算终端通过测试能量接收端的测量结果绘制能量接收位置的电磁场分布图,根据电磁场分布图中干涉条纹间距与接收阵列天线单元间距的差异得到发射天线间距调整量和/或微波传输距离调整量,进而微波传输距离调节机构调节微波传输距离,能量发射端调节发射天线间距,使干涉条纹间距与接收阵列天线单元间距相同,此时用实际能量接收端替换测试能量接收端,即能获得最大能量接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49456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66334.3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模糊神经网络的船舶概念设计评估与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数据集;2)根据欧式距离为数据集中的数据赋予标签,获得带标签的数据集;3)使用构建的有标签的数据集对TSK‑SVM深度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有监督的训练;4)以船舶概念设计方案解集为输入,经过TSK‑SVM神经网络模型确定预测值,损失函数计算预测误差,优化得到船舶概念设计方案解中的具体参数,最终输出完成微调也即合理化的全部船舶概念设计方案解集。本发明使用深度模糊神经网络TSK‑SVM有效学习了船舶概念设计具体参数之间高维的非线性耦合特征,可有效解决船舶概念设计方案解中由于具体参数之间深度耦合关系的损失引起的初始方案解存在的不合理性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