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26939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1910903793.0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IPC: E01B25/30 , E01B25/32 , E01D2/00 , E01D19/00 , E01D101/26 , E01D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金属带的轨道梁结构及分体式真空管道,轨道梁结构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轨道底部结构和多个金属带,第一侧壁包括第一侧壁本体和多个第一加强筋,多个第一加强筋沿轨道梁结构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侧壁本体的一侧,第二侧壁包括第二侧壁本体和多个第二加强筋,多个第二加强筋沿轨道梁结构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二侧壁本体的一侧,多个金属带分别与多个第一加强筋以及多个第二加强筋一一对应设置,任一金属带紧密贴合设置在第一加强筋、轨道底部结构和第二加强筋外侧。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管道的结构强度低、电气线圈温升过高、线路建设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以及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21029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299175.9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间隔式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磁悬浮运输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散热组件,多个散热组件沿真空管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散热组件均包括风冷换热器、冷却装置和动力单元,风冷换热器设置在真空管道内,冷却装置和动力单元均设置在真空管道外,动力单元用于驱动吸收热量后的冷却介质进入冷却装置并将经冷却后的冷却介质重新送回至风冷换热器;当真空管道内任一区域处的气流温度超过设定温度阈值范围时,通过对应区域处的散热组件动作以实现对对应区域处的气流的散热。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超长距离、超大管径的真空管道磁悬浮交通运输系统由于气动热带来的管道环境温度过高、安全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18043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303240.0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真空管道磁悬浮运输系统的管道间隔式散热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多个散热组件沿真空管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一散热组件均包括风冷换热器、冷却装置和动力单元;沿管道的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气流温度,当任一区域处的气流温度超过设定温度阈值范围时,真空管道内对应区域处的散热组件动作,冷却介质吸收对应区域处气流热量,冷却装置对携带热量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却介质重新送回至风冷换热器,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温度处于设定温度阈值范围内。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超长距离、超大管径的真空管道磁悬浮交通运输系统由于气动热带来的环境温度过高、安全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1800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011303471.1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壁面套管式冷却循环散热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液冷水套包覆在真空管道的整体外侧面;将储水站的一端通过第一动力单元与液冷水套的进水口连接,将另一端与出水口连接;实时监测真空管道的壁面温度,当真空管道的壁面温度超过设定温度阈值范围时,将储水站中的低温液态水送至液冷水套以对真空管道的壁面进行冷却并将吸热后的高温液态水送至储水站,将储水站内的吸热后的高温液态水送至冷却组件冷却并将冷却后的低温液态水重新送回至储水站;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真空管道的壁面温度处于管道壁面设定温度阈值范围。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管道壁面冷却不均匀、电能投入大且需要回收冷却液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626938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1910903780.3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IPC: E01B25/30 , E01B25/32 , E01D2/00 , E01D101/26 , E01D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包金属膜的双线轨道梁及具有其的单管双线真空管道,该轨道梁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连接盖板和金属膜,第一轨道包括第一、第二侧壁和第一轨道底部结构,第二轨道包括第三、第四侧壁和第二轨道底部结构,第一轨道、连接盖板、第二轨道以及管道上部结构共同围成气密性真空管道腔,金属膜紧密贴合在第一轨道、连接盖板和第二轨道的整体外侧以形成整体承载结构,金属膜用于承担由双线轨道梁的内外大气压差作用所导致的第一轨道、连接盖板和第二轨道的外侧所产生的拉伸应力以及提高双线轨道梁的气密性能。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管道的结构强度低、线路建设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以及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238875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910638815.5
申请日:2019-07-16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制液冷导热管及强制液冷式分体真空管道结构,该强制液冷导热管包括动力单元、进液口、液体通道和出液口,液体通道设置在真空管道结构内且靠近位于真空管道结构内的电气线圈,进液口设置在液体通道的一端,出液口设置在液体通道的另一端,动力单元用于驱动冷却液体进入液体通道以吸收电气线圈散发的热量并将吸收热量后的液体从出液口排出。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气线圈温升过高、线路建设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以及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112005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1910530287.1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IPC: E01B25/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分体式真空管道,管道本体具有气密性真空管道腔,镂空式双线轨道梁体结构包括:第一轨道,第一轨道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轨道,第二轨道包括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和第二轨道用于供列车双向通行;各个侧壁均包括外层侧壁和内层侧壁,在所述外层侧壁和内层侧壁之间形成沿各个侧壁长度方向的侧壁空腔,电气线圈设置在内层侧壁上,在所述外层侧壁上间隔设置有通风窗口,所述通风窗口与所述侧壁空腔连通。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双线管道线路电气线圈温升过高、建设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及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238874B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1910638810.2
申请日:2019-07-16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分体式真空管道的密封结构及分体式真空管道,分体式真空管道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该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元件配合件,第一密封元件配合件固定设置在第一结构上;第二密封元件配合件,第二密封元件配合件固定设置在第二结构上;密封元件,密封元件沿分体式真空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且分别与第一密封元件配合件和第二密封元件配合件贴合;紧固连接组件,紧固连接组件依次穿过第二密封元件配合件、密封元件和第一密封元件配合件以实现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的密封连接。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线路建设成本高、占地面积大、车辆救援以及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37540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10157963.8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真空环境中密封舱体的液体回路循环制冷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将密封舱体内的携带热量的气体送至第一换热器;步骤二,第一换热器将气体所携带的热量转移至液态第一介质,将冷却后的气体送至密封舱体;步骤三,调节液体回路中的液态第一介质的流量,将流量调节后的携带热量的液态第一介质送至第二换热器;步骤四,第二换热器将液态第一介质所携带的热量转移至第二介质并将冷却后的液态第一介质送至第一换热器;步骤五,重复步骤一至步骤四以完成真空环境中密封舱体内的制冷。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真空环境下的密封舱体进行散热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238874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910638810.2
申请日:2019-07-16
Applicant: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分体式真空管道的密封结构及分体式真空管道,分体式真空管道包括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该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元件配合件,第一密封元件配合件固定设置在第一结构上;第二密封元件配合件,第二密封元件配合件固定设置在第二结构上;密封元件,密封元件沿分体式真空管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之间且分别与第一密封元件配合件和第二密封元件配合件贴合;紧固连接组件,紧固连接组件依次穿过第二密封元件配合件、密封元件和第一密封元件配合件以实现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的密封连接。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线路建设成本高、占地面积大、车辆救援以及施工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