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引气管路及其流阻特性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95705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211281694.1

    申请日:2022-10-19

    Abstract: 本申请提高了一种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引气管路流阻特性设计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空气系统引气管路的流阻特性设计输入,所述流阻特性设计输入包括流阻特性要求、结构限制要求、流路接口边界条件、相似引气管路设计信息;步骤二、确定空气系统引气管路的初始流阻参数,所述引气管路的初始流阻参数包括:引气管路包含的并联导管根数,单根导管流通面积,导管弯曲角度、半径及个数,导管展开长度;步骤三、确定导管流量裕度系数,开展初始流阻参数下的空气系统引气管路模型计算,获得能够达到增加导管流路裕度系数下的流量要求的单管流通面积及节流孔板流阻参数;步骤四、在满足步

    一种三腔支点封严结构
    2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0732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51264.X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封严设计领域,为一种三腔支点封严结构,包括转子后轴机构、轴承机构和封严机构;封严机构内设有封严腔,转子后轴机构内设有轴承外腔,轴承机构内设有轴承腔,封严腔与轴承外腔之间设有增压腔,增压腔与轴承外腔之间设有第一封严篦齿,增压腔能够接收封严气,增压腔与封严腔之间设有第二封严篦齿;大状态下,封严气与轴承腔间压差较大,封严气先经篦齿封严部分降压再进入封严腔,限制了石墨两侧封严压差,减小了石墨在大状态下的磨损,第二封严篦齿和石墨封严件的寿命提高,从而能够减少滑油消耗量;在小状态下,通过封严腔与增压腔间的篦齿封严,可以防止滑油侵入增压腔以及轴承外腔,增加了续航时间。

    一种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引气管路及其流阻特性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95705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281694.1

    申请日:2022-10-19

    Abstract: 本申请提高了一种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引气管路流阻特性设计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空气系统引气管路的流阻特性设计输入,所述流阻特性设计输入包括流阻特性要求、结构限制要求、流路接口边界条件、相似引气管路设计信息;步骤二、确定空气系统引气管路的初始流阻参数,所述引气管路的初始流阻参数包括:引气管路包含的并联导管根数,单根导管流通面积,导管弯曲角度、半径及个数,导管展开长度;步骤三、确定导管流量裕度系数,开展初始流阻参数下的空气系统引气管路模型计算,获得能够达到增加导管流路裕度系数下的流量要求的单管流通面积及节流孔板流阻参数;步骤四、在满足步骤三的情况下得到所述空气系统引气管路的流阻特性设计结果。

    一种通气孔流动模型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95841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1810379945.7

    申请日:2018-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气孔流动模型建立方法。所述通气孔流动模型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根据获得的各个通气孔的几何尺寸,获取公差限制区间,并将公差限制区间划分为多个公差限制分区;步骤2:在所述待建模型通气孔的几何尺寸正态分布图中划分出多个公差限制分区面积;步骤4:获得各个公差限制分区的待建模型通气孔的孔数比例;步骤5:从而获得各公差限制分区的待建模型通气孔的数量;步骤6:获得各个公差限制分区的平均几何尺寸;步骤7:分别建立各个公差限制分区的通气孔流动模型;步骤8:并联各个公差限制分区的通气孔流动模型,得到通气孔流动模型。本申请的通气孔流动模型建立方法不用进行尺寸测量,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

    一种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非设计性漏气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97342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1711218018.9

    申请日:2017-1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非设计性漏气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流路分为上游典型流动结构、复杂漏气结构和下游典型流动结构;分别针对上、下游典型流动结构开展单元级流量特性试验,分别获得上、下游典型流动结构的流量与进出口压比对应关系;分别开展上、下游典型流动结构的进出口压力测量,获得上、下游典型流动结构的进、出口压力;分别计算上、下游典型流动结构流量;计算复杂漏气结构的非设计性漏气量;本发明的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非设计性漏气计算方法,能够准确获得复杂结构的非设计性漏气量,大大提高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设计精度,实现空气系统功能,保证航空发动机的运行安全。

    一种航空发动机空气管路流量校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52040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711341713.4

    申请日:2017-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空气管路流量校准的方法。所述航空发动机空气管路流量校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待测试空气管路进行部件试验从而获得截面流量特性曲线;步骤2:将待测试空气管路安装在航空发动机整机中并进行试验,获得试验参数;步骤3:通过所述步骤1中的截面流量特性曲线对所述步骤2中的试验参数进行校准,从而获得校准后的在所述航空发动机整机上的通过所述待测试空气管路的流量。本申请的航空发动机空气管路流量校准的方法能够避免部件试验和整机试车条件下由于测点位置及集气腔结构不一致而带来的误差。对部件试验集气腔的结构设计无特殊要求,降低了成本。

    一种航空发动机高导及高涡外环气流路的除尘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499188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538091.9

    申请日:2018-12-16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防尘技术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高导及高涡外环气流路的除尘装置,包括:第一环部(1),轴向一端向轴心方向延伸,轴向另一端设有第一外沿,在所述第一环部(1)中部径向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环部(2),轴向一端背向轴心方向延伸,轴向另一端设有第二外沿,在所述第二换部(2)中部径向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环部(1)轴向一端端部与所述第二环部(2)轴向一端端部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一环部(1)轴向另一端端面与所述第二环部(2)轴向另一端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该申请提供的除尘装置结构简单,成本投入低,能够有效的减少沙尘进入发动机高压涡轮导向叶片及高涡外环。

    一种用于轴承腔滑油密封的流路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84722B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710084355.7

    申请日:2017-0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轴承腔滑油密封的流路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前轴承腔所处的部位和轴承腔外围结构形式,确定空气封严位置,并区分各位置是动密封还是静密封;确定设计状态;根据步骤一所得以及滑油动密封封严压差要求,结合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参数、部件气动性能参数,进行空气系统支点封严流路布局;初步确定支点封严流路上所有构件参数,保证用于动密封的空气系统封严腔压力与轴承腔压力之差在设计要求范围内,且静密封的前轴承腔外腔压力也高于轴承腔压力;进行空气系统分析,完善设计,满足各流路在整个空气系统中的其他功能要求。本发明所提供的流路设计方法,同时考虑前轴承腔滑油动密封和静密封,全方位空气封严前轴承腔。

    一种通气孔流动模型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95841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79945.7

    申请日:2018-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气孔流动模型建立方法。所述通气孔流动模型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根据获得的各个通气孔的几何尺寸,获取公差限制区间,并将公差限制区间划分为多个公差限制分区;步骤2:在所述待建模型通气孔的几何尺寸正态分布图中划分出多个公差限制分区面积;步骤4:获得各个公差限制分区的待建模型通气孔的孔数比例;步骤5:从而获得各公差限制分区的待建模型通气孔的数量;步骤6:获得各个公差限制分区的平均几何尺寸;步骤7:分别建立各个公差限制分区的通气孔流动模型;步骤8:并联各个公差限制分区的通气孔流动模型,得到通气孔流动模型。本申请的通气孔流动模型建立方法不用进行尺寸测量,减少人力、物力和时间。

    用于全环形燃烧室高温高压燃烧试验的氮气吹扫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0123349U

    公开(公告)日:2020-03-03

    申请号:CN201921033253.3

    申请日:2019-07-03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燃烧室性能试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全环形燃烧室高温高压燃烧试验的氮气吹扫系统。包括吹扫主管路(14)和多条吹扫支管路(17)。所述吹扫主管路(14)的一端连接氮气组件,所述吹扫主管路(14)上设置有过滤器(15)以及主路电磁阀(16);多条所述吹扫支管路(17)的一端均与所述吹扫主管路(14)的另一端连接,每条所述吹扫支管路(17)的另一端通过三通元件(20)与相适配的油路连接,每条所述吹扫支管路(17)上均设置有支路电磁阀(18)和气路止回阀(19)。本申请极大地降低结焦风险,可避免因延迟吹扫而导致的燃油结焦问题,安全性更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