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矿山生态恢复与保持的智能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80759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180387.7

    申请日:2017-0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G06F22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矿山生态恢复与保持的智能系统,所述大型矿山包括堆土场(1),所述智能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堆土场(1)内部的第一隔水层(2)、第二隔水层(3)和第三隔水层(4);所述第一隔水层(2)为长方形,水平设置在所述堆土场(1)内部,所述第二隔水层(3)为正方形水槽,数量为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水层(2)的上部,所述第三隔水层(4)设置在靠近所述堆土场(1)四周边坡的位置。本发明大型矿山生态恢复与保持的智能系统根据煤矿开采的规律,通过设计其开采和堆土形式,增加保水装置,搭配合适的植被物种,达到智能化在线监测,实现型矿山生态恢复与保持的智能化。

    一种薄煤层中地震叠前反演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77257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16501.1

    申请日:2016-1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28 G01V1/307 G01V2210/6169 G01V2210/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煤层中地震叠前反演方法和装置,包括:根据目标工区中的目的煤层的地震层位,确定目的煤层的反射波时窗;提取反射波时窗中,地震层位对应的反射波;根据获取的地下介质物性参数和地震层位对应的反射波,提取目标工区中井旁地震道集的地震子波;根据地震层位对应的反射波和井旁地震道集的地震子波,反演得到目标工区中地下真实介质物性参数的数据体;其能够根据地震层位对应的反射波和井旁地震道集的地震子波,定量的反演薄煤层的厚度、速度、密度和各向异性参数,得到高精度地下真实介质物性参数的数据体,实现薄煤层叠前垂直裂隙反演,从而为煤层气富集区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地质保障。

    地下水位测量方法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76816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0997393.7

    申请日:2016-1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F2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位测量方法,将测量装置自由下放到井内,当测量装置触及到地下水水面时,记录连接电线的下放长度,可得出地下水位;当测量装置触及到地下水水面后,继续下放测量装置至其位于水面以下一定距离后停止下放,根据水压数值,经换算可得出测量装置在水面以下的距离;当地下水位下降时,测量装置测得的水压数值变小,继续下放测量装置,直至测量装置位于水面以下同样距离,根据连接电线继续下放的长度,经计算可得出地下水位;当地下水位上升时,测量装置测量得到的水压数值变大,根据变化后的水压数值,得出测量装置在水面以下的距离,经计算可得出地下水位。本发明的地下水位测量方法,可在地下水位变化时进行实时跟踪测量。

    绕射波的成像方法和装置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405648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88825.8

    申请日:2016-1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345 G01V2210/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绕射波的成像方法和装置,涉及地震波成像的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初始炮集数据,其中,初始炮集数据中携带目标区域内的地质信息;对获取到的初始炮集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得到共偏移距绕射波数据,其中,共偏移距绕射波数据具有相同的偏移距;基于共偏移距绕射波数据中绕射波的偏移速度和共偏移距绕射波数据构建重加权成像模型;使用预设算法对重加权成像模型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作为绕射波的目标成像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采用绕射波成像技术确定断层和陷落柱区域的过程中,成像效果较差导致确定不准确的技术问题。

    一种煤炭陷落柱识别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607121B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073638.7

    申请日:2016-0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307 G01V1/28 G01V1/303 G01V1/3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炭陷落柱识别方法和装置,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震炮集数据和地震波偏移速度文件;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每个单炮数据在不同成像点的绕射波走时;对每个单炮数据及其绕射波走时进行马氏距离计算处理,获取每个单炮数据的绕射波;分别对每个单炮数据的绕射波进行成像处理;将地震炮集数据对应的所有单炮数据的成像处理结果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地震炮集数据的绕射波成像结果;根据该绕射波成像结果进行煤炭陷落柱识别;其通过马氏距离提取地震炮集数据对应的绕射波,由于绕射波携带的是更小尺度的地质信息,故通过成像后的绕射波能够准确的识别陷落柱地质体,从而能够降低煤炭开采中由陷落柱而引发的突水、瓦斯泄露等事故的发生风险。

    一种露天煤矿地下水库的位置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81188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210473331.8

    申请日:2012-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露天煤矿地下水库的位置确定方法,包括:步骤①:勘探露天煤矿采区底部区域的地质构造,同时采集露天煤矿采区底部所勘探区域的岩石样本;步骤②:判断所勘探区域的地质构造,选择地质构造稳定的勘探区域的岩石样本进行渗透系数测定;步骤③:选择渗透系数小于或等于预定值的勘探区域作为备选区,测定备选区与下一采区的距离;步骤④:选择所有备选区中与下一采区的距离最小的备选区作为露天煤矿地下水库的建设位置。本发明通过探测露天煤矿采区底部地质构造及渗透系数,筛选出储水性能好且便于收集开采地层的地下水的露天煤矿地下水库位置,实现对露天煤矿地下水库位置确定进行综合把握,最大程度地保护露天煤矿地下水资源。

    基于Tau-p变换的矢量中值滤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49760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94266.6

    申请日:2015-0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Tau-p变换的矢量中值滤波方法。本算法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Tau-p变换,将地震数据从时间-空间域变换到Tau-p域,在Tau-p域中,得到不同波的瞬时斜率,并通过加窗的方法,将斜率不同的各种波分离开来,分离后的数据通过Tau-p反变换回时间-空间域,分别得到其对应的时间-空间域数据子集;第二部分是利用第一部分所得的瞬时斜率,确定滤波时窗的移动方向,对相应的时间-空间域数据子集进行矢量中值滤波,最后将滤波后的数据子集叠加,得到处理后的地震数据。本方法可以解决传统矢量中值滤波算法中固定窗口移动方向所导致的速度较低的有效波易被衰减的问题,能够在去除噪声的同时保留有效波,实现对地震数据的高保真滤波去噪。

    采动地裂缝监测系统和方法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9486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59285.7

    申请日:2024-12-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动地裂缝监测系统和方法,涉及地裂缝监测的技术领域,包括:激光组件、分布式光纤和数据处理组件,分布式光纤以采动地裂缝监测钻孔为基点,在开采工作面上方进行垂向和地表的双U型部署,激光组件向分布式光纤发射激光,以使分布式光纤采集应变数据和/或温度数据,并发送至数据处理组件;数据处理组件基于应变数据和/或温度数据确定开采工作面上方采动地裂缝的三维空间分布。基于分布式光纤的功能及其部署方式,该监测系统能够对采动地裂缝进行三维立体实时监测,确定出开采工作面上方采动地裂缝的三维空间分布,提高了采动地裂缝的监测精度,并且,还具有监测效率高和可实时在线监测的优势。

    一种地震面波多模态频散曲线自动拾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07591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0762667.9

    申请日:2024-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面波多模态频散曲线自动拾取方法,属于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领域,包括对地震面波数据进行非归一化频散能量成像;对频散能量图分割并求取各个部分的最大值点;采用时间序列预测算法估算下一个频散曲线点;采用惩罚函数以预测点为中心进行上下搜索;向前向后搜索提取所有频散曲线点;采用评价函数选择最优频散曲线;当前模态置零后重新搜索下一个模态频散曲线。本发明采用上述的一种地震面波多模态频散曲线自动拾取方法,能够为后续面波反演提供准确、可靠的频散曲线数据,有助于地质灾害探测、工程地质勘察等方面,解决了频散曲线人工拾取效率低的问题,在实际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及创新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