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1908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372951.0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海陆过渡相页岩气评价方法。包括获取用于叠前反演的测井数据、地震偏移数据和入射角道集;对测井数据应用交会图分析敏感属性,得到海陆过渡相页岩岩石物理量版;对地震偏移数据应用叠前同时反演方法,得到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和纵横波速度比,根据岩石物理量版计算储层的TOC、孔隙度、地应力及脆性指数等弹性参数;根据地震数据,由数学运算,得到瞬时频率、相干体、蚂蚁体属性;分别对得到的弹性参数使用贪心算法,计算循环丢弃特征参数后的回归系数,得到优选属性;根据属性参数,由页岩气地质有利区分类标准,制作标签数据,将优选后的属性,输入以注意力机制和瓶颈残差结构搭建的U型神经网络。
-
公开(公告)号:CN116400404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06786.9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V1/28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F17/16 ,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特征重用空洞卷积神经网络的绕射波分离方法。基于空洞卷积和多特征重用模块搭建神经网络,综合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构造训练数据集,训练神经网络,训练中使用L1‑多尺度结构相似性指数混合函数衡量网络输出与标签之间的距离以获取最优网络模型;将地震共偏移距数据或叠后数据输入最优网络模型,得到分离出的绕射波数据;根据地震偏移速度文件,将多特征重用空洞卷积神经网络分离出的绕射波数据偏移成像。本方法在有效去除陡倾角反射波的同时保留绕射波能量,能够解决绕射波分离过程中绕射能量损失和反射残留的问题,对于绕射波同相轴和反射波同相轴交叉的情况,分离出的绕射波更加完整。
-
公开(公告)号:CN107942374B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711133853.2
申请日:2017-11-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绕射波场提取方法和装置,涉及绕射波场提取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区域内的叠前共偏移距道集数据,其中,叠前共偏移距道集数据为携带有待处理区域内地层界面信息的数据;在对叠前共偏移距道集数据进行平面波分解的基础上,通过曲波变换对反射波局部倾角进行变换后采用L0范数进行正则化约束,得到待提取绕射波场关于反射波局部倾角的第一目标函数;采用信赖域算法求解目标反射波倾角,其中,目标反射波倾角为第一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值时的反射波局部倾角;结合目标反射波倾角、叠前共偏移距道集数据和第一目标函数确定待提取绕射波场。本发明缓解了传统绕射波提取方法提取的绕射波精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919350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1128029.2
申请日:2018-09-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V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绕射波分离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区域的频率域地震数据;对频率域地震数据进行奇异值分解,并根据分解后的奇异值进行能量熵计算,得到每个奇异值所对应的能量熵;基于能量熵在奇异值中确定绕射波奇异值,并确定绕射波奇异值所对应的绕射波奇异值向量;基于绕射波奇异值和绕射波奇异值向量确定目标绕射波信号。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对反射波进行有效的压制,同时保护了绕射波信号,最终得到的目标绕射波信号具有良好的保幅性,分离后得到的绕射波效果好,缓解了现有的绕射波分离方法分离得到的绕射波存在严重失真,分离后得到的绕射波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845356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1128876.9
申请日:2018-09-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V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绕射波成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角度域下的共成像道集;共成像道集包括多个成像道集;每个成像道集对应一个成像点;每个成像道集包括多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包括时间参数;对每个成像道集进行下述处理:按照时间参数对采样点进行划分得到多个时间切片,计算每个时间切片的每一采样点的衰减因子与衰减系数,对每个时间切片的若干采样点及若干采样点对应的衰减系数进行叠加计算,得到每个时间切片的成像结果,将其进行集合,得到每个成像点的成像结果,将每个成像点的成像结果进行集合,得到共成像道集的成像结果。本发明有效地压制了反射波和噪声,增强了绕射波,提高了绕射波成像结果的分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861154B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711089298.8
申请日:2017-11-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断层走向识别方法和装置,涉及地质勘探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柱坐标系中的边缘绕射系数,边缘绕射系数为断层边缘产生的边缘绕射系数;对柱坐标系中的边缘绕射系数进行转换,转换为球坐标系中的边缘绕射系数,球坐标系中的边缘绕射系数中包括多个角度信息,其中,柱坐标系中的边缘绕射系数包含出射角信息,多个角度信息包括出射角信息和入射角信息;基于炮点在球坐标系中的坐标计算炮点的方位角,和/或,基于检波点在球坐标系中的坐标计算检波点的方位角;基于方位角和边缘绕射系数之间的变化规律确定断层走向,本申请缓解了通过现有的断层分析技术进行断层走向判断时,分析准确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772669B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610988824.3
申请日:2016-11-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层气富集区域的探测方法和装置,涉及煤层气富区探测的技术领域,包括:根据地震反射波成像数据和测井数据在预设地下空间范围内获取表示预设地下空间内的煤层厚度的分布图;根据地震叠前反演数据获取表示煤层的煤层硬度的分布图;基于第一分布图和第二分布图确定预测区域,其中,预测区域为包含高阶煤区域;根据预设地下空间范围的裂隙分布图,在预测区域中选择裂隙发育区域,并将裂隙发育区域作为煤层气富集区域,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在对煤层气富区域进行探测时,由于探测方法较为单一导致探测精度较差的技术问题,达到精确的确定煤层气富集区域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77266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0988824.3
申请日:2016-11-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V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层气富集区域的探测方法和装置,涉及煤层气富区探测的技术领域,包括:根据地震反射波成像数据和测井数据在预设地下空间范围内获取表示预设地下空间内的煤层厚度的分布图;根据地震叠前反演数据获取表示煤层的煤层硬度的分布图;基于第一分布图和第二分布图确定预测区域,其中,预测区域为包含高阶煤区域;根据预设地下空间范围的裂隙分布图,在预测区域中选择裂隙发育区域,并将裂隙发育区域作为煤层气富集区域,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在对煤层气富区域进行探测时,由于探测方法较为单一导致探测精度较差的技术问题,达到精确的确定煤层气富集区域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77259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0991537.8
申请日:2016-11-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V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绕射波的成像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地震共偏移距数据;对地震共偏移距数据进行分离处理,分离之后得到共偏移距绕射波数据;提取共偏移距绕射波数据对应的绕射波振幅值,并将振幅值组成成像向量;将成像向量进行成像处理,得到绕射波成像结果;本发明将分离出的共偏移距绕射波数据的振幅值作为出发点,通过成像处理,可得到高质量的成像结果,进而通过该高质量的成像结果对地质层的分析判断,也使得分析判断的结果更加准确,减少了施工风险,实用性好。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在对绕射波进行成像处理的过程中,由于能量损耗严重导致绕射波成像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646662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991422.9
申请日:2016-11-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G01V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瓦斯突出区域的预测方法和装置,涉及煤田瓦斯突出灾害预测的技术领域,包括:获取预设空间范围内的地震波成像数据,地震叠前反演数据,目标层位的层位数据;根据地震波成像数据,地震叠前反演数据和层位数据在预设空间范围内确定第一煤层区域和第二煤层区域;确定第一煤层区域和第二煤层区域重合的区域为待确定区域,其中,待确定区域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高于其他区域;根据待确定区域的测井数据确定待确定区域是否为瓦斯突出区域,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在对煤矿进行瓦斯突出区域进行预测时,由于预测方式较单一导致预设精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