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31502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10298207.4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企业级硬盘能效比测试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部署测试系统,所述测试系统中被测硬盘通过支持的接口串口线与服务器和功率计连接;控制设备通过USB串口线与功率计连接;服务器运行压力测试软件,按照预设的顺序读写比例开始测试;待被测硬盘进入稳定状态,服务器记录第一预设时间内的吞吐量,控制设备通过功率计记录第一预设时间内的功率值;控制设备获取服务器记录的第一预设时间内的吞吐量的平均值,以及记录的第一预设时间内的功率的平均值,并将吞吐量的平均值与功率的平均值的比值作为预设随机读写比例下的顺序读写能效比。该方法能够使得测试过程规范、测试结果客观。
-
公开(公告)号:CN111103156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811247648.3
申请日:2018-10-25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的液冷能效比的确定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向液冷系统中输入液体;测试进入液冷系统的液体的流量Q;进液冷系统的液体的温度T1,出液冷系统的液体的温度T2,以及液冷系统总功耗Pall;根据测试获得的Q、T1、T2、Pall,以及液体的密度ρ和液冷比热Cp,确定该液冷系统的液冷能效比为:Cp×ρ×Q×(T1-T2)/Pall。该方法能够量化液冷系统的液冷能效比,进而能够确定该液冷系统的性能,并为该液冷系统的部署提供重要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976764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99707.0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多种冷源的数据中心数字孪生制冷系统,涉及数据中心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包括下述步骤:S1、数据采集;S2、模型构建;S3、分析决策。该面向多种冷源的数据中心数字孪生制冷系统,本发明构建了一套完善的数据中心制冷系统数字孪生模型,并给出了制冷系统温度控制策略,即当室外温度低于过渡季最低温度时,不需开启冷水机组,充分利用外部冷源;当室外温度介于过渡季最低温度与最高温度范围之间时,使用氟泵制冷,降低制冷能耗;当室外温度高于过渡季最高温度时,开启冷水机组及相关制冷设备,通过智能化温度控制,在满足机房制冷的前提下,降低制冷系统总体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9403098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773464.6
申请日:2024-12-05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中心制冷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负载感知的数据中心数字孪生制冷方法及系统。其中,基于负载感知的数据中心数字孪生制冷方法包括获取服务器出风口的上一时刻温度及当前时刻温度、预测的未来设定时间段内服务器的功率变化情况、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其中,第二温度阈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均与服务器属性相关;基于上述获取的信息,确定温度控制策略并向相应空调下发控制命令,以调整相应空调的出风温度;其能够根据服务器出风口的当前时刻温度及未来功率变化情况,得到末端空调温度控制策略,实现高效智能化制冷,提高制冷效率,避免服务器局部热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01261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948882.8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5G边缘计算的MDC数据中心自适应AI节能系统,包括:第一信息输入模块:所述第一信息输入模块用于输入使用负载功率、空调送风温度、空调回风温度、机柜送风温度、机柜回风温度、传感器以及空调位置信息等特征及其复合特征。该面向5G边缘计算的MDC数据中心自适应AI节能系统,其表现为将负载功率、机柜送风温度、机柜回风温度以及压缩机风机转速等特征作为算法的输入,综合考虑空调能耗、温度与目标值的偏离程度以及温度场的均匀程度作为算法自优化的评价或反馈。其次将压缩机容量、风机转速作为调节方式不仅解决了设备之间控制的相互干扰问题,而且还能使空调设备之间和设备内部的各个组件协同工作,以实现节能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86061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10809.2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PC: G06F1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处理单元的存储功能测试方法,涉及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包括S1、功能测试设计;S2、测试环境准备;S3、存储功能测试;S4、测试结果等级划分。该一种基于数据处理单元的存储功能测试方法,从存储块设备创建及删除、块设备扩容、云盘启动、支持块设备语义访问远端存储资源、存储虚拟化Qos质量保证、支持多路径能力等六个功能维度对基于数据处理单元存储的功能进行规范性测试,并给出了各项指标的测试方法,测试指标多样,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对数据处理单元存储功能测试进行规范,并针对各项指标进行打分,给出了打分参考标准,依据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赋予不同权重,使得基于数据处理单元存储的功能评价能够真实的接近实际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96888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0141236.7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PC: H04L9/4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边缘计算平台安全防护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对边缘计算平台进行安全防护时,通过建立的边缘计算平台安全服务模型进行如下防护:通过云侧模块阻止预测的攻击事件;通过分级分域模块检测入侵事件,若检测到入侵事件,确定所述入侵事件对应的安全域和安全等级;在所述分级分域模块检测到入侵事件对应的安全域和安全等级时,通过边缘侧模块查找到所述安全域和安全等级对应的安全策略,并基于所述策略进行响应处理;当通过所述边缘侧模块进行响应处理后,通过安全运维模块对所述边缘计算平台进行系统恢复。该方法能够对边缘计算平台进行全面的安全防护。
-
公开(公告)号:CN112737892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11607008.6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换机性能测试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流量发生设备向被测交换机配置静态MAC表项,其中,所述静态MAC表项包括第一MAC地址和第一端口的端口标识的对应关系;流量发生设备生成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一MAC地址的数据流,并发送给所述被测交换机;所述被测交换机接收到所述数据流时,对所述数据流进行转发;数据接收设备通过第二端口接收所述被测交换机发送的所述数据流;若未接收到所述数据流,则确定所述被测交换机的数据转发能力正常;否则,确定所述被测交换机的数据转发能力异常。该方法能够简单、准确测试交换机的基本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67601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1678397.6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nventor: 张一星 , 李洁 , 郭亮 , 王月 , 王少鹏 , 谢丽娜 , 吴美希 , 孙聪 , 许可欣 , 邱奔 , 宫伟文 , 常金凤 , 柯芊 , 李宁东 , 赵精华 , 杨晓彤 , 盛凯 , 郑常奎 , 芦帅 , 石秀江 , 林寅豪 , 江畅 , 刘鹏云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低碳环保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获取服务器碳足迹的方法,包括:对服务器中各预设的基础部件进行测试,获得多个基础部件对应的测试时间和多个基础部件对应的平均有效功率;根据各测试时间和各平均有效功率获取服务器使用阶段的平均能耗;根据平均能耗获取服务器使用阶段的碳足迹。这样,通过对服务器中各预设的基础部件进行测试,获得多个基础部件对应的测试时间和多个基础部件对应的平均有效功率,并根据各测试时间和各平均有效功率获取服务器使用阶段的平均能耗,然后根据平均能耗能够获取服务器使用阶段的碳足迹,以便于对服务器的碳足迹进行衡量和评价。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获取服务器碳足迹的装置及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公开(公告)号:CN11436321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77452.X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IPC: H04L43/0829 , H04L43/16 , H04L43/50 , H04L43/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交换机应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交换机抗震测试的方法,包括:对交换机进行震动前,检测获得交换机的第一运行参数和第一丢包率;对交换机进行震动时,检测获得交换机的第三丢包率;对交换机进行震动后,检测获得交换机的第二运行参数和第二丢包率;根据第一运行参数、第二运行参数、第一丢包率、第二丢包率和第三丢包率确定交换机的性能抗震等级。这样,能够自动确定交换机的性能抗震等级,便于用户根据交换机的性能抗震等级构建能够稳定运行的数据中心。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用于交换机抗震测试的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