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75939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710144997.8
申请日:2007-12-31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与大豆百粒重和大豆产量相关的数量遗传位点及其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大豆百粒重和优化产量品种的育种和生产的基础技术和方法。与大豆百粒重和大豆产量相关的数量遗传位点,该位点位于大豆的C2连锁群,在SSR(简单重复序列)引物位点Satt460和Satt202之间,当似然值LOD≥2.0时能够在该区间检测到控制大豆百粒重性状基因位点QTLsw和控制大豆产量性状基因位点QTLpw。该位点用于分子育种。
-
公开(公告)号:CN11899434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20681.5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GmPK9蛋白在控制大豆对尖镰孢根腐病抗性中的应用,属于植物抗病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提供一种抗尖镰孢根腐病的大豆植株和提高大豆抗尖镰孢根腐病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GmPK9蛋白在控制大豆对尖镰孢根腐病抗性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GmPK9蛋白的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本发明为抗大豆尖镰孢根腐病的分子设计育种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844016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271328.0
申请日:2024-03-11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C12N15/82 , A01H6/54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的蛋白质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属于植物抗病技术领域,解决了大豆如何抗胞囊线虫病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的蛋白质,所述蛋白质的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所述蛋白质的编码基因为SEQ ID NO.7所示,基因名为GmC2H2‑2like。GmC2H2‑2like是具有抗大豆抗胞囊线虫作用的基因,在大豆中过量表达该基因可显著提高受体大豆种质的根系对胞囊线虫的抗性,为大豆抗胞囊线虫分子设计育种提供有效的分子标记和基因资源,为实现抗胞囊线虫株系转基因育种,加速抗虫育种进程和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04269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243907.1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N15/82 , C12N15/84 , C12N15/11 , C12N15/29 , C07K14/415 , A01H6/54 , A01H5/00 , A01H5/04 , A01H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培育高产量大豆植株的方法以及一种大豆的基因及其应用,属于大豆遗传育种技术领域。为了提供一种与大豆产量以及增大大豆子粒和单株总粒重相关的基因和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培育高产量大豆植株的方法,所述方法的步骤如下:步骤1:将SEQ ID NO.1所示的基因与载体pCAMBIA3300载体连接,获得重组载体;步骤2:将步骤1所述的重组载体转化至农杆菌中,获得重组农杆菌;步骤3:将步骤2所述的重组农杆菌转入大豆中获得转基因大豆植株,鉴定后获得阳性的转基因大豆植株。为高产大豆品种的培育奠定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125414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1811457732.8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GmST1、GmST1转基因大豆的培育方法与应用,属于大豆遗传育种技术领域。针对传统方法培育抗病品种存在的多倍体化,转化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大豆花叶病毒转基因大豆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的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GmST1(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上,得到大豆GmST1基因重组载体;将上述重组载体导入农杆菌中,然后侵染大豆,培养后经鉴定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本发明可用于抗花叶病毒作物育种工作中。
-
公开(公告)号:CN11118777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010081876.9
申请日:2020-02-06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大豆GmTST2.1基因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为了大豆高产抗逆新品种的培育,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豆GmTST2.1基因在制备转基因大豆植株中的应用,步骤如下:克隆大豆GmTST2.1基因;所述GmTST2.1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将GmTST2.1基因构建到表达载体中,获得重组载体,然后导入大豆中,获得转基因植株。过表达GmTST2.1基因能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含量、生物学产量以及经济产量,并提高大豆抗旱能力,本发明可用于大豆高产抗逆新品种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1254159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811455513.6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IPC: C12N15/82 , C12N15/113 , C12Q1/6895 , A01H5/00 , A01H6/54
Abstract: 一种大豆GmST1基因突变体植株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明确大豆抗花叶病毒相关基因的抗病功能,提出了一种大豆GmST1基因突变体植株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大豆GmST1基因设计gRNA单靶点引物;制备gRNA单靶点引物二聚体;将引物二聚体插入到Cas9/gRNA载体中,构建大豆GmST1基因敲除载体;将步骤3)构建的GmST1基因敲除载体转化大豆,经筛选获得大豆GmST1基因突变体植株。本发明确定了GmST1能够参与到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反应中,为大豆抗花叶病毒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257474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694334.6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灰斑病离体叶片鉴定方法,涉及遗传育种技术领域,克服田间鉴定易受时间、空间等环境因素的干扰影响;克服田间鉴定结果准确性低、重复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为:取待测品种大豆叶片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大豆叶片置于保持叶片正常存活的环境下;用高压水枪对所得叶片进行蒸馏水喷打压力处理;用高压喷雾器将灰斑病原菌孢子悬浮液均匀喷洒到所得叶片表面进行接种;所得叶片培养14天后统计叶片发病情况,从而判定待测品种的抗病性。该方法具有环境可控、鉴定准确、显症时间更短,显症效果更好等特点,可用于大豆抗灰斑病种质资源筛选,选育抗源为抗病育种提供优异亲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320427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210073913.7
申请日:2012-03-20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鉴定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的方法。本发明保护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DNA片段和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DNA片段组成的引物对甲。所述引物对甲具有如下(a)或(b)中的应用:(a)辅助鉴定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的抗性;(b)辅助筛选抗大豆花叶病毒的大豆。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实现对大豆花叶病毒SMV-N1株系和SMV-N3株系抗性种质的分子辅助选择育种,与传统的抗病表型鉴定相比,可以实现早期选育(如子叶期),选择效率达到98%以上,并大大节省实验时间和实验成本。本发明将在大豆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01628109U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1020113334.7
申请日:2010-02-08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生长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灯箱,所述灯箱由一立体框架外包蒙皮形成,灯箱以一面为基础固定在升降器上,与安装所述升降器一面相对的另一面上,开设有多个灯孔,所述灯孔中安装有光源,所述光源包括三基色荧光灯、蓝紫色光补光灯和红外线补光灯三种,其中所述蓝紫色光补光灯的波长为300~500nm,所述红外线补光灯的波长为700~800nm,各所述光源与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相连,各所述光源朝向植物。在安装所述升降器的灯箱一面上还安装有操作门和风扇;在开设有所述灯孔的灯箱一面上还开设有散热孔。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对光照高度可调,还对光照强度可调,使农作物保证正常营养生长同时也能顺利进行生殖生长,完成生育周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