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翼动态载荷非线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70648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097165.5

    申请日:2014-03-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6 Y04S40/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动力学和有限元仿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翼动态载荷非线性分析方法。本发明提出了①柔性电池翼张紧机构、导向机构、悬挂钢丝绳的有限元建模方法;②张紧机构和导向机构的预紧力在非线性瞬态响应分析时的施加方法;③悬挂钢丝绳只能承拉不能受压的力学特性在NASTRAN求解时的模拟;④通过补偿因收藏箱变形导致的悬挂钢丝绳长度的差异,提高非线性迭代收敛性的方法;⑤以及静态预紧力和动态惯性力组合作用下的非线性瞬态响应分析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其方法简单,构思巧妙。

    一种含非线性弹性连接结构系统瞬态动力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1111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775530.2

    申请日:2023-06-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非线性弹性连接结构系统瞬态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获取连接件各方向外力与位移非线性变化曲线;建立第一部件有限元模型和第二部件有限元模型;利用连接件各方向外力与位移非线性变化曲线,在第一部件有限元模型和第二部件有限元模型上,对连接件各方向在所受外力下位移非线性变化特征进行模拟,从而获得系统的瞬态动力学分析模型;采用商业分析软件,对系统的瞬态动力学分析模型进行非线性瞬态动力学分析,获得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上任意位置的位移、加速度和单元力数据,完成瞬态动力学分析。本发明解决了非线性弹性连接结构在仿真分析中难于模拟、计算速度慢、稳定性差的问题。

    一种基于应力疲劳等效的随机振动试验条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5875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411960.6

    申请日:2023-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应力疲劳等效的随机振动试验条件设计方法,包括:对单机设备安装位置实际飞行遥测加速度高频随机振动时域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计算得到各段离散后的时域数据的功率谱密度Gi(f),并确定最大包络功率谱密度G0(f);计算得到当随机振动激励输入功率谱密度为Gi(f)、G0(f)时单机设备在位置O处的应力功率谱密度Gsi(f)、Gs0(f);计算得到单机设备在位置O处的疲劳总损伤D0;计算得到当随机振动激励输入功率谱密度为G0(f)且单机设备在位置O处产生D0时所需的振动时间t0;计算得到等效振动时间td且单机设备在位置O处产生D0时的等效随机振动激励输入功率谱密度Gd(f)。本发明所述方法可有效降低现有运载火箭舱段随机振动验收条件的设计量级。

    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翼动态载荷非线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70648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097165.5

    申请日:2014-03-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6 Y04S40/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动力学和有限元仿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翼动态载荷非线性分析方法。本发明提出了柔性电池翼张紧机构、导向机构、悬挂钢丝绳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张紧机构和导向机构的预紧力在非线性瞬态响应分析时的施加方法;悬挂钢丝绳只能承拉不能受压的力学特性在NASTRAN求解时的模拟;通过补偿因收藏箱变形导致的悬挂钢丝绳长度的差异,提高非线性迭代收敛性的方法;以及静态预紧力和动态惯性力组合作用下的非线性瞬态响应分析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其方法简单,构思巧妙。

    一种航天器的蜂窝板
    2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539436U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21462921.6

    申请日:2022-06-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航天器的蜂窝板,包括:具有蜂窝孔的蜂窝板本体和若干第一粒子阻尼器,蜂窝板本体上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元器件的敏感区域,以及位于敏感区域附近的振动冲击源,敏感区域周边的蜂窝孔内均填装有第一粒子阻尼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当振动冲击源处发生火工品冲击时,第一粒子阻尼器受到激励后共同振动,使特定频率范围内的波无法通过,因此,火工分离产生的在该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冲击波频率无法继续传播,由此减小冲击,有效降低冲击响应量级,保证安装在敏感区域的电子元器件不受损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