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7585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33312.8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 广东省气象数据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中国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识别鸟类回波的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针对我国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基数据各观测参量特征进行预处理;建立天气雷达各参量的隶属函数和权重参数,形成模糊逻辑模型;通过统计鸟群隶属函数聚合值的综合判定,实现对鸟群与降水数据的精确区分。本发明基于双偏振雷达的4个观测参量及3个衍生量,分析鸟群和降水数据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特征,构建适用于我国S波段双偏振雷达识别鸟群的模糊逻辑算法流程及权重参数,提高鸟群与降水回波区分的正确率,通过在鸟类离巢、降水和晴空等不同天气条件下的个例验证,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未来天气雷达生物回波识别及生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1912785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150344.0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IPC: G06F16/2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全球实时风廓线资料的快速质量控制方法,算法包含特征值检查、界限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及垂直一致性检查等四个主要部分。其中,特征值检查包含僵值检查、突变检查及风切变检查等三个步骤。该质控算法不仅适用于风廓线雷达、天气雷达、PILOT测风、无线电声学探测系统(RASS)等多类仪器探测或反演得到的垂直风廓线资料,且覆盖水平风向、水平风速、垂直速度、信噪比等多类要素。算法能够部署在数据解码入库端,实现数据随到随质控,单个时次运行时效可达毫秒级。通过与探空观测对比表明,算法在确保质量控制时效的同时,也保持了对错误数据较强的甄别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126973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211725278.6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IPC: G06F16/27 , G06F16/22 , G06F16/2455 , G06F1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象格点数据管理方法和装置,属于气象信息处理领域。本发明提供基于MPP分布式数据库的气象格点数据存储管理方案,同时针对常见分析算法实现了分布式并行优化,有效提升了格点数据的访问性能。通过PostGrid数据库插件的形式,在数据库内部原生支持格点数据的存储;通过SQL实现对格点数据的操作,包括数据写入、简单查询和复杂分析;充分利用并行处理的优势,针对部分聚合函数实现分布式执行优化;将格点数据以关系模型的方式管理,继承了关系型数据库相比于文件系统的诸多优点,如事务支持,SQL支持,多用户共享等。
-
公开(公告)号:CN11815828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569717.1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象自动站标准格式数据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气象数据传输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数据标准编码格式规范,台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将国内气象观测数据封装为BUFR数据文件,并将所述BUFR数据文件写入接口目录;通过国内气象通信系统在台站平台部署传输客户端,为台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提供接口,将所述BUFR数据文件封装成消息发送至省级消息服务器;根据消息交换控制策略,省级消息服务器将所述消息转发至国家级的消息传输服务端。本申请能够有效提升气象自动站观测数据的高时效传输,统一国家级自动气象站通信传输技术体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05082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068718.8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IPC: G01W1/10 , G01W1/14 , G06F18/25 , G06F18/241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源数据协同的逐10分钟降水质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分钟降水数据资料、分钟天气现象数据资料和雷达降水数据资料;步骤(2)、分钟降水数据资料和分钟天气现象数据资料进行预处理,以获取逐10分钟降水和逐10分钟天气现象;步骤(3)、基于预处理后的数据对地面逐10分钟降水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实现降水真实性和降水量值判别。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的基于降水时空连续性分布的地面降水质量控制方法对强局地性分钟降水质量控制不适用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1241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411862.7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专题服务的气象服务系统及构建方法,属于气象服务领域。所述构建方法包括:以Vue2.7作为前端框架,以Vite作为开发工具,以mapboxgl2.0作为可视化GIS库,协同构建气象数据组件库及用户界面UI,所述组件库包括宿主组件和功能组件;定义宿主组件以执行核心逻辑并对外提供操作地图的接口和事件,并对宿主组件完成请求函数、渲染函数、图层类以及要素的配置;再定义依赖于宿主组件的功能组件,每个功能组件都是封装的可复用的个体,并根据专题服务配置组件库中的功能组件;专题服务结束时,释放功能组件中的功能配置,以及宿主组件中的要素配置。本发明实现了气象服务系统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9204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840937.5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 ,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 北京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hapiro时延和周期性相对论效应改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读入掩星观测时间;读取LEO精密星历文件,用以获取LEO的位置;读取GNSS精密星历文件,用以获取掩星和参考星的位置;修正传播延迟并重算掩星和参考性位置;根据插值得到的掩星和参考星的位置,分别计算掩星和参考星到地心之间的几何距离;由引力时延公式计算出shapiro时延误差;模型公式计算周期性相对论效应误差;计算得到相对论效应改正量。本发明有益效果:引入shapiro时延和周期性相对论效应误差改正算法,提升掩星大气弯曲角、折射率、温度、湿度、压强等廓线产品精度,保证其质量满足数值预报精度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719665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07114.4
申请日:2023-08-11
Applicant: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IPC: G06F11/07 , G06F16/36 , G06F16/901 , G06F16/9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象数值模式异常状态的智能判识方法,气象数值模式异常状态的智能判识方法包括:获取气象数值模式运维的实时数据;当气象数值模式运维的实时数据超过动态基线的上下基线时,生成告警信息;根据告警信息,在知识图谱中进行查找,得到告警根因。通过本发明,动态基线能够实时的对气象数值模式运维的异常情况进行告警,进一步的在知识图谱中进行查找,能够快速准确的定位到产生告警的故障根因。
-
公开(公告)号:CN11700973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817045.7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档案馆) ,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日照时数平行观测资料对比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取日照时数观测资料的观测站点和观测时段;获取日照时数平行观测资料和历史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对日照时数平行观测资料和历史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别进行统计处理,得到日照时数平行观测序列和历史日照时数观测序列;分别去除日照时数平行观测序列和历史日照时数观测序列中的飞点;去除飞点后,分别计算日照时数平行观测序列和历史日照时数观测序列的趋势系数,并统计历史日照时数观测序列趋势系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对观测站点内日照时数平行观测资料进行先验趋势分析。本发明具有方法简单、易于计算、简单而实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010525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051735.6
申请日:2023-02-02
Applicant: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气象模式数据解码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多线程方式,读取模式数据源文件;将所述模式数据源文件拆分成模式单场文件;将拆分的所述模式单场文件进行解析,解析完成后得到模式数据属性和模式数据内容;根据气象服务需求,将解析得到的所述模式数据属性和所述模式数据内容,重新存储入分布式表格数据库,和/或重组生成模式产品文件后入分布式文件库+索引表;待数据处理和入库完成后,将入库数据的DI信息发送至“天镜”监控系统。本发明能处理和接入几乎所有现有业务中的GRIB格式的模式数据,以支撑不同的模式数据服务需求。本发明采用java语言开发,可扩展性强,平台移植性高,能同时在不同平台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