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近距离下穿新建地下结构的盾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9150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72073.8

    申请日:2023-0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近距离下穿新建地下结构的盾构施工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将车站支护结构中对应于地下隧道洞门区域的普通钢筋替换为玻璃纤维筋;对新建地下结构进行承载桩施工、地下结构支护施工和土方明挖施工,整个基坑底部依次进行绑扎钢筋、预埋注浆管,浇筑钢筋混凝土垫层,所述新建地下结构基坑底部与隧道顶端之间距离为0.4~0.6m;在车站接收端内安装钢套筒;盾构机在新建地下结构地下进行掘进并根据土体变形情况适时通过注浆管进行注浆补偿;盾构机削切玻璃纤维筋,进入钢套筒;拆除钢套筒,将盾构机从车站接收端吊出。本发明能够在软土或砂层地质条件下,当盾构隧道周边土体的加固范围仅为0.5m左右时,确保新建地下结构安全及盾构顺利接收。

    拓宽道路的预制装配式钢混混合悬挑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18570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981121.9

    申请日:2021-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拓宽道路的预制装配式钢混混合悬挑结构体系,涉及道路结构中的钢混混合结构领域。它包括悬挑横梁,悬挑横梁包括第一段混凝土预制块、第三段混凝土预制块、第二段混凝土预制块、多个钢构件接头装置;第二段混凝土预制块两端均设置有钢构件接头装置;第一段混凝土预制块与第二段混凝土预制块一端的钢构件接头装置连接,第三段混凝土预制块与第二段混凝土预制块另一端的钢构件接头装置连接。本发明对悬挑横梁进行切割分块预制,分块后每块重量可根据需要进行控制,解决了因重量和尺寸过大带来的存储场地、运输设备、吊装设备选择困难的问题。本发明还涉及这种拓宽道路的预制装配式钢混混合悬挑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

    一种位于库区岸坡上有船撞风险的桥墩承台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39858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2010048801.0

    申请日:2020-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位于库区岸坡上有船撞风险的桥墩承台及施工方法,所述的库区岸坡(1)临水侧设置有双壁钢围堰(2),所述的双壁钢围堰(2)内浇筑有双壁围堰内素混凝土(3);所述的双壁钢围堰(2)与所述的库区岸坡(1)之间形成的密封区内浇筑有素混凝土形成水下素混凝土结构(4),所述的素混凝土结构(4)的顶部中间预先留有承台外轮廓线(5),沿所述的承台外轮廓线(5)下表面钻有多组钻孔并在钻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桩基(6);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受到水位变幅限制,库区水中施工非常繁琐,且施工工期较长的缺点,具有在桥梁整个生命期内无需更换的优点。

    一种无交界墩刚构桥的转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8776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43414.9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交界墩刚构桥的转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两组转体结构对称设置在左右两个梁体下端,单组转体结构包括位于T构桥交界处下方的且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球铰处桩基础、球铰处下承台、平转球铰、球铰处上承台和球铰处墩柱,以及位于T构桥短臂侧主梁上的配重总成,配重总成用于保证T构桥交界处两侧的T构桥短臂侧主梁和T构桥长臂侧主梁的力矩平衡;球铰处下承台和球铰处上承台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转体用撑脚,转体用撑脚的上端固定设置在球铰处上承台中。本发明一方面,通过在T构桥短臂侧主梁上设置配重总成,来保证转动过程中力矩的平衡,减少了投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多个转体用撑脚来保证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一种位于库区岸坡上有船撞风险的桥墩承台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39858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010048801.0

    申请日:2020-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位于库区岸坡上有船撞风险的桥墩承台及施工方法,所述的库区岸坡(1)临水侧设置有双壁钢围堰(2),所述的双壁钢围堰(2)内浇筑有双壁围堰内素混凝土(3);所述的双壁钢围堰(2)与所述的库区岸坡(1)之间形成的密封区内浇筑有素混凝土形成水下素混凝土结构(4),所述的素混凝土结构(4)的顶部中间预先留有承台外轮廓线(5),沿所述的承台外轮廓线(5)下表面钻有多组钻孔并在钻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桩基(6);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受到水位变幅限制,库区水中施工非常繁琐,且施工工期较长的缺点,具有在桥梁整个生命期内无需更换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