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73551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139103.9
申请日:2019-02-25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A01K6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鱼卵苗孵化培养的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箱体,设于箱体内部的储水仓、鱼卵苗暂养仓、鱼卵孵化仓、鱼苗培育仓、鱼苗进食仓、循环水过滤仓、过滤水暂存仓和动力仓。该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功能不同的仓室,能同时实现多种鱼卵的孵化、鱼苗的培育及饲养,能满足针对江河鱼类产卵场的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研究的实际需要,适用于江河鱼类产卵场采集的多种鱼卵、鱼苗同时持续分类培养。该装置具有精细化模块化设计、持续稳定运行、可外接或内置电源、便于携带、操作简便、实用性强等优点,适合大范围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414284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711271009.6
申请日:2017-12-05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生态样品自动采集和分类保存系统及同步监测采集方法。本发明科学设计水上水生态自动监测和自动采样平台、样品和数据输送管道、塔式样品分类处理及保存装置并连接系统控制终端,形成一套自动采样和监测的系统,本发明系统将采集的水质、流速、鱼类等数据和水样样品,分别传输(运送)到岸上的数据采集终端和塔式样品分类保存装置,实现水质、流速等水环境因子的在线监测和水生生物样品采集的同步,本发明监测采样可靠、效率高、适用性强,利于水生态监测和水生态采样的标准化、统一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743676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749843.7
申请日:2013-12-25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Y02W10/15 , C02F3/341 , C02F3/02 , C02F2103/001 , C02F230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感潮内河原位生态修复技术,是针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感潮网河区缓流河道、湖塘污染严重,难以治理,开发的一种适合“三面光”河道、内湖(两岸为混凝土或浆砌石岸墙)的水体污染直接净化或就地处理系统。该系统也适合其它类似的河流或河道,以及城市内湖。该系统安装在河道底部,前段或前后两端设置有缓流沉淀区,中间段为生物处理区。生物处理区包括沉箱(固定在河底)、射流或推流曝气机及配电设备。沉箱有角钢及钢筋制成,内壁加装塑性土工网,土工网内装聚氨酯基网状、块型生物载体。具体设置和系统构成见附图。系统建成后,曝气调试,达到理想状态后,按照设计参数运行。根据水质和处理效果需要,调试过程中可添加适宜的高效微生物菌群,进行驯化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811903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95796.8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2F1/00 , C02F1/44 , B01D36/00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养殖尾水处理用集污平台,包括平台本体,所述平台本体底面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推进器,所述平台本体上安装有吸污管道,吸污管道底端连接水泵输出端,推进器和水泵均外接供电电源,水泵利用输入端口抽取污水。本发明通过在插架内部分别设置第一滤架和第二滤架,能够有效过滤污水中的大型颗粒和杂质,并利用槽口进行收集,因此可通过及时更换第一滤架以及第二滤架,有效避免大型颗粒和杂质堵塞后续的处理设备,经过第一滤架、第二滤架和多级过滤器过滤后形成水回流到池塘内部,进一步实现水质净化,不需要频繁更换池塘内部水体,有效降低换水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108381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520661.0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理蓝藻水华的方法,涉及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1、第一次过滤,获得第一水体和第一藻泥;S12、电絮凝处理,以铁电极为阳极板,获得第二水体;S13、第二次过滤,获得第三水体和第二藻泥;S14、臭氧联合超声处理,获得第四水体;S15、第三次过滤,获得第五水体和第三藻泥;第三过滤装置包括交错设置的陶粒层、木屑层和秸秆层;S16、将第五水体曝气后排放;将第一藻泥、第二藻泥和第三藻泥集中脱水处理。本发明通过对蓝藻水华水体依次进行第一次过滤、电絮凝处理、第二次过滤、臭氧联合超声处理、第三次过滤和曝气后排放,能有效除去水体中的蓝藻和藻毒素,有利于改善水体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446902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793890.1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蓝藻水华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蓝藻水华应急处理船,包括船体;超声波发生器,用于产生超声波对蓝藻水华进行超声波辐射;处理机构,用于控制超声波发生器的高度和旋转辐射。该蓝藻水华应急处理船,通过设置的深度调节装置和旋转装置,能够控制超声波发生器的下沉深度,使其浮动在一定的深度位置,从而实现对不同水层区域的蓝藻进行超声波辐射。并且整体设置的旋转装置能够控制超声波发生器在深水区域内进行缓慢转动,进而带动超声波发生器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对水域的圆形超声波辐射,无需添加多台设备,并且整体是依附于船体上,能够通过船体将超声波发生器带到固定的区域进行使用,以此应对局部性的蓝藻水华滋生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479776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278444.6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城建水务综合事务中心 , 广东顺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IPC: B01J20/20 , B01J20/32 , B01J20/30 , C02F1/28 , C10B53/02 , C10B57/08 , C02F101/20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叶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叶生物质粉末置于强碱性溶液中进行改性处理,干燥后即可获得一次改性叶生物质粉末;再将其置于钙镁混合盐溶液中充分浸渍,直接干燥后即可获得二次改性叶生物质粉末,然后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热解处理,即可获得改性叶生物炭;其中,所述钙镁混合盐中钙镁元素总质量与一次改性叶生物质粉末的质量比为1:(5~15),所述钙镁混合盐中钙元素与镁元素的质量比为1:(0.5~2),所述热解处理温度为500~700℃,热解处理时间为1~3h。本发明所制得的改性叶生物炭能够同时有效去除废水中的磷酸盐和重金属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11792732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808567.7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高效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其通过分隔板分为厌氧池和好氧池,所述厌氧池侧方上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好氧池侧方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箱体上开口通过盖板密封,所述分隔板上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厌氧池和好氧池的过水口;曝气系统,其设置于所述好氧池底部用于对好氧池进行曝气;填料系统,其包括填料架和立体弹性填料,所述填料架为横纵交错的网格状且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好氧池中部,所述立体弹性填料设置于网格状填料架的各个节点处。本发明的处理装置可以将农村分散污水进行小范围收集、就地处理,处理效果较好,且具有占地面积小、安装简单、投资低、能耗少、便于维护、可无人值守、出水效果稳定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000749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311337.9
申请日:2015-06-09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感潮内河水系(包括河涌及湖塘)排污口污水的原位生态修复方法及系统和应用。通过柔性围隔对排污口污水进行导流,导流渠内自水体水面从上至下营造水生植物吸收区、高效微生物膜好氧反应区和兼性厌氧反应区,发挥生物接触氧化技术、高效生物载体技术、高效微生物技术、微曝气技术以及生物操纵技术的综合效能,通过物理沉淀、载体吸附、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与转移作用以及水生动物消化与分解作用净化水体。本发明为鱼、螺、虾等水生动物及浮游生物提供觅食和生栖空间,提供良好的微生态环境,形成一套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投资省、占地少,不影响水面景观、污染物去除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感潮河涌、湖塘排污口污水的水体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81190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295796.8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2F1/00 , C02F1/44 , B01D36/00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养殖尾水处理用集污平台,包括平台本体,所述平台本体底面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推进器,所述平台本体上安装有吸污管道,吸污管道底端连接水泵输出端,推进器和水泵均外接供电电源,水泵利用输入端口抽取污水。本发明通过在插架内部分别设置第一滤架和第二滤架,能够有效过滤污水中的大型颗粒和杂质,并利用槽口进行收集,因此可通过及时更换第一滤架以及第二滤架,有效避免大型颗粒和杂质堵塞后续的处理设备,经过第一滤架、第二滤架和多级过滤器过滤后形成水回流到池塘内部,进一步实现水质净化,不需要频繁更换池塘内部水体,有效降低换水能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