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08381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20661.0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理蓝藻水华的方法,涉及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1、第一次过滤,获得第一水体和第一藻泥;S12、电絮凝处理,以铁电极为阳极板,获得第二水体;S13、第二次过滤,获得第三水体和第二藻泥;S14、臭氧联合超声处理,获得第四水体;S15、第三次过滤,获得第五水体和第三藻泥;第三过滤装置包括交错设置的陶粒层、木屑层和秸秆层;S16、将第五水体曝气后排放;将第一藻泥、第二藻泥和第三藻泥集中脱水处理。本发明通过对蓝藻水华水体依次进行第一次过滤、电絮凝处理、第二次过滤、臭氧联合超声处理、第三次过滤和曝气后排放,能有效除去水体中的蓝藻和藻毒素,有利于改善水体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81190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295796.8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2F1/00 , C02F1/44 , B01D36/00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养殖尾水处理用集污平台,包括平台本体,所述平台本体底面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推进器,所述平台本体上安装有吸污管道,吸污管道底端连接水泵输出端,推进器和水泵均外接供电电源,水泵利用输入端口抽取污水。本发明通过在插架内部分别设置第一滤架和第二滤架,能够有效过滤污水中的大型颗粒和杂质,并利用槽口进行收集,因此可通过及时更换第一滤架以及第二滤架,有效避免大型颗粒和杂质堵塞后续的处理设备,经过第一滤架、第二滤架和多级过滤器过滤后形成水回流到池塘内部,进一步实现水质净化,不需要频繁更换池塘内部水体,有效降低换水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35172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251925.7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实训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河道型生态修复实训装置,包括平台架,所述平台架内侧设置有内框,所述内框的四个拐角处顶面均利用竖杆固定连接平台架内侧顶面,所述内框两内侧面底部固定有多个侧板,所述内框内侧对应安放有底板,且底板底面对应贴合在多个侧板顶面,所述底板底面固定有贯穿侧板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底端螺旋套接有螺帽,螺帽顶面与侧板底面贴合,所述底板前侧两侧均设置有收集槽。本发明通过支撑结构调节高度,再配套相关模板,可构建生态水利构筑物过水组件,进行生态水利相关水力实验,解决了传统水利物理模型实验中过水结构调整不便的问题,具有更好的可拓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11903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295796.8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2F1/00 , C02F1/44 , B01D36/00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养殖尾水处理用集污平台,包括平台本体,所述平台本体底面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推进器,所述平台本体上安装有吸污管道,吸污管道底端连接水泵输出端,推进器和水泵均外接供电电源,水泵利用输入端口抽取污水。本发明通过在插架内部分别设置第一滤架和第二滤架,能够有效过滤污水中的大型颗粒和杂质,并利用槽口进行收集,因此可通过及时更换第一滤架以及第二滤架,有效避免大型颗粒和杂质堵塞后续的处理设备,经过第一滤架、第二滤架和多级过滤器过滤后形成水回流到池塘内部,进一步实现水质净化,不需要频繁更换池塘内部水体,有效降低换水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108381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520661.0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理蓝藻水华的方法,涉及水体治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1、第一次过滤,获得第一水体和第一藻泥;S12、电絮凝处理,以铁电极为阳极板,获得第二水体;S13、第二次过滤,获得第三水体和第二藻泥;S14、臭氧联合超声处理,获得第四水体;S15、第三次过滤,获得第五水体和第三藻泥;第三过滤装置包括交错设置的陶粒层、木屑层和秸秆层;S16、将第五水体曝气后排放;将第一藻泥、第二藻泥和第三藻泥集中脱水处理。本发明通过对蓝藻水华水体依次进行第一次过滤、电絮凝处理、第二次过滤、臭氧联合超声处理、第三次过滤和曝气后排放,能有效除去水体中的蓝藻和藻毒素,有利于改善水体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446902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793890.1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蓝藻水华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蓝藻水华应急处理船,包括船体;超声波发生器,用于产生超声波对蓝藻水华进行超声波辐射;处理机构,用于控制超声波发生器的高度和旋转辐射。该蓝藻水华应急处理船,通过设置的深度调节装置和旋转装置,能够控制超声波发生器的下沉深度,使其浮动在一定的深度位置,从而实现对不同水层区域的蓝藻进行超声波辐射。并且整体设置的旋转装置能够控制超声波发生器在深水区域内进行缓慢转动,进而带动超声波发生器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对水域的圆形超声波辐射,无需添加多台设备,并且整体是依附于船体上,能够通过船体将超声波发生器带到固定的区域进行使用,以此应对局部性的蓝藻水华滋生的情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