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95016C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10054746.5
申请日:2008-04-0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B23K11/04 , B23K11/16 , B23K11/34 , B23K101/26
Abstract: 一种贝氏体钢辙叉与碳钢钢轨焊接方法,其特征是:采用CrNi系奥氏体-铁素体双相钢作为连接材料,其工艺过程是:(1)将碳钢钢轨预热到300~500℃;(2)将碳钢钢轨与连接材料闪光对焊到一起;(3)将连接材料切留20-30mm长度;(4)将贝氏体钢辙叉预热到300~500℃;(5)切留连接材料与贝氏体钢辙叉闪光焊接;(6)焊接接头在900~1000℃之间保温10-20分钟后空冷。连接材料成分(重量%)为:C:≤0.2,Cr:15~17,Ni7~9,Si≤0.3,S+P≤0.04,其余为铁。连接材料经过加热到1050℃进行固溶处理后得到奥氏体和铁素体双相组织,其中铁素体的含量为10~20%。闪光焊接的闪光速度为2~3mm/s,顶锻速度为80~100mm/s,顶锻压强为40~50MPa,焊接时材料的伸出长度相等。
-
公开(公告)号:CN101337303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054746.5
申请日:2008-04-0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B23K11/04 , B23K11/16 , B23K11/34 , B23K101/26
Abstract: 一种贝氏体钢辙叉与碳钢钢轨焊接方法,其特征是:采用CrNi系奥氏体-铁素体双相钢作为连接材料,其工艺过程是:(1)将碳钢钢轨预热到300~500℃;(2)将碳钢钢轨与连接材料闪光对焊到一起;(3)将连接材料切留20-30mm长度;(4)将贝氏体钢辙叉预热到300~500℃;(5)切留连接材料与贝氏体钢辙叉闪光焊接;(6)焊接接头在900~1000℃之间保温10-20分钟后空冷。连接材料成分(重量%)为:C:≤0.2,Cr:15~17,Ni7~9,Si≤0.3,S+P≤0.04,其余为铁。连接材料经过加热到1050℃进行固溶处理后得到奥氏体和铁素体双相组织,其中铁素体的含量为10~20%。闪光焊接的闪光速度为2~3mm/s,顶锻速度为80~100mm/s,顶锻压强为40~50MPa,焊接时材料的伸出长度相等。
-
公开(公告)号:CN116344191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0313606.X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
IPC: H01F4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磁性粉体材料有效变形的方法,步骤包括先将合金块通过熔体快淬制成合金条带,再研磨成具有形状各向异性的磁粉,将该磁粉置于平行磁场内进行层状排列后压块,最后进行束缚变形即可得到变形量可调的磁块。本发明利用形状各向异性磁粉在平行磁场中的磁力作用对磁粉排队,将层片状的磁粉排列成水平的层状结构,减小了磁粉间的空隙,提升其后续压制中的致密度,再通过在强束缚变形中施加大的应力,结合变形过程中层状结构特点,可以给磁粉施加大的有效塑性变形。方法简单,易于实现,变形量可调,适合商业化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686661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281582.X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控贝氏体钢中偏析与基体性能差方法及钢工件,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钢材料,其中,所述待处理钢材料包含基体和偏析部,所述偏析部为所述待处理钢材料出现偏析的部分;对所述待处理钢材料进行第一热处理,以使所述待处理钢材料的基体产生的马氏体含量高于所述待处理钢材料的偏析部的马氏体含量;对所述待处理钢材料进行第二热处理,直至所述待处理钢材料的基体完成贝氏体转变,所述方法提升了钢材料性能的均匀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651891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507881.1
申请日:2020-06-05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析热轧精轧机工作辊水平自激振动的动力学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以变形区轧件流动体积不变为原则,计算轧件动态速度,得出中性角与轧辊水平振动速度微分方程;b、以轧件在轧制过程中满足塑性流体力学为原则,计算轧件在轧制过程中所受的平均剪切应力;c、计算轧机上下轧辊非对称运动时轧件的应力状态系数;d、得出热轧的动态轧制力P的计算公式;e、建立工作辊水平动力学模型;f、得出热轧精轧机工作辊的水平自激振动的动力学分析方程。本发明对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651891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507881.1
申请日:2020-06-05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析热轧精轧机工作辊水平自激振动的动力学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以变形区轧件流动体积不变为原则,计算轧件动态速度 ,得出中性角与轧辊水平振动速度 微分方程;b、以轧件在轧制过程中满足塑性流体力学为原则,计算轧件在轧制过程中所受的平均剪切应力 ;c、计算轧机上下轧辊非对称运动时轧件的应力状态系数 ;d、得出热轧的动态轧制力P的计算公式;e、建立工作辊水平动力学模型;f、得出热轧精轧机工作辊的水平自激振动的动力学分析方程。本发明对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
公开(公告)号:CN103014527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210504420.4
申请日:2012-11-2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8/005 , C21D1/20 , C21D8/0263 , C21D2211/002
Abstract: 一种含铝低温贝氏体钢的制备方法,其原材料为含铝量0.5~1.5wt%、含碳量0.2~1.1wt%的合金钢,其它主要合金元素为Cr、Si、Mo、Mn和Ni。经过冶炼钢水,炉外精炼和真空脱气,再轧制或者锻造成形。将上述钢加热到880-950℃;以大于50℃/min的速度冷到钢的Ms+10℃温度;从钢的Ms+10℃温度,以0.5-1.0℃/min的速度连续缓冷到钢的Ms-100×C wt%℃温度;在250-350℃保温20-30min,空冷至室温;在180-280℃保温60min,空冷至室温。本发明工艺简单,可获得贝氏体铁素体板条厚度尺寸从20nm到300nm跨尺度变化、残余奥氏体薄膜分布其间的组织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1717889B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0910227859.5
申请日:2009-12-2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一种含纳米原子团高锰钢辙叉,其化学成分为wt%:C 0.9~1.2、Mn 11.0~14.0、V 0.1~0.4、Zr 0.05~0.2、N 0.04~0.2、Al 0.1~0.3、Si<0.8、S<0.035、P<0.035、其余为Fe。其制造方法主要是:向电炉内加入工业纯铁、氮化钒铁、锰铁、工业纯铝、工业纯锆;加热,并于1630~1680℃温度维持10~20min,出钢温度为1550~1600℃;浇注温度为1450~1500℃,将上述铸件加热到1050~1100℃保温1~3h后水淬,然后加热到290~310℃保温3~5h后空冷,得到区域直径尺寸为几个到几十个纳米的呈-C(N)-Me-N(C)-Me-结构的纳米原子团的奥氏体组织。本发明产品加工硬化能力比普通高锰奥氏体钢提高30%以上;使用时辙叉工作面表层很快达到较高的硬度,表现出很好的耐磨性能;这种高锰钢辙叉的使用寿命比普通ZGMn13钢提高5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212819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1110139911.9
申请日:2011-05-27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C23C24/04
Abstract: 一种高速反复重击制备表面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其主要是把分散有碳化硅颗粒的悬浮液均匀地涂覆在清洁的铝合金板表面,待铝合金板干燥后,采用底部平整的冲击头高速反复冲击该铝合金板,冲击速度为5-10m/s,冲击频率为15-30Hz,冲击接触压力为200-500MPa,横向运行速度为10-50mm/min。高速反复重击结束后,对铝板进行变形量为3-10%的冷轧,获得平整表面。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污染,所获得的表面复合材料层的厚度为10-50微米,从表面至基体,碳化硅颗粒密度平缓过度,与铝合金合金载体结合良好,服役过程中表面复合材料层不易剥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