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隙土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37875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856300.9

    申请日:2023-07-13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裂隙土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结构包括铁丝网、固化土层、剑麻纤维+生物炭改良土层、PAM+Na2SO4改良土层和植被层;所述铁丝网顶部高度距离未处理的裂隙土坡面60mm~70mm;所述固化土层为裂隙土、水和固化剂形成的固化土,厚度为80mm~120mm;所述剑麻纤维+生物炭改良土层为裂隙土、剑麻纤维、生物炭和水形成的剑麻纤维+生物炭改良土,覆盖在固化土层之上,厚度为40mm~60mm;所述PAM+Na2SO4改良土层为裂隙土、聚炳烯酰胺、硫酸钠和水形成的PAM+Na2SO4改良土,厚度为90mm~110mm;所述植被层种植在PAM+Na2SO4改良土层上。不但可以显著提高裂隙土的强度和边坡稳定性,还通过对边坡裂隙土改良实现就地取材和废物利用,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无水溶洞塌陷的装配式治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6252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039434.3

    申请日:2022-08-29

    Abstract: 本发明为无水溶洞塌陷的装配式治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治理结构包括基础、中间竖向支撑、双曲顶篷、封闭填充层和界沟;基础包括若干数量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基础脚、基础竖管、基础横管和基础斜管,所有预制钢筋混凝土基础脚上的竖管安装后使得基础顶面保持水平;相邻两个基础竖管之间连接至少两层的基础横管,同时位于不同层高的相邻竖管之间通过基础斜管连接固定,形成基础支撑网络;所述中间竖向支撑设于基础和双曲顶篷之间;所述双曲顶篷上设置封闭填充层,双曲顶篷的塌陷区域用碎石填充并碾压密实,碎石层上面依次铺筑细砂、防水布和粘土,在塌陷区域上方周围设有界沟,界沟用细砂填充。能大幅节省施工时间和填充材料、降低治理成本。

    一种倾斜层状岩层中岩溶基桩模型载荷试验模型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48569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07142.0

    申请日:2023-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倾斜层状岩层中岩溶基桩模型载荷试验模型制作方法,属于土工试验范畴。本发明是用于制作倾斜岩层基桩载荷试验模型,其主要针对岩层产状不水平的复杂地层,通过制作倾斜岩层并粘接各岩层,用于室内模型桩荷载试验的岩石基础部分。倾斜岩层通过岩层模型箱、岩层倾角模型及泡沫模型组装的模具制作,岩层倾角模型的几何形态决定岩层的倾角。本发明为研究倾斜层状岩层中岩溶基桩模型载荷试验提供了一种制作试验模型的方法,为研究倾斜层状岩层中基桩的承载变形特性和机理提供帮助。

    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现浇管桩施工工艺及设计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9160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60178.5

    申请日:2023-06-26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现浇管桩施工工艺及设计计算方法,属于桩基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定位导槽、钻孔管桩孔、钢筋笼;所述定位导槽根据施工说明对桩孔位置进行定位布设,所述钻孔管桩孔根据所述定位导槽进行穿设,所述钢筋笼直径小于所述定位导槽的外径,大于所述定位导槽的内径,所述钢筋笼穿设所述钻孔管桩孔。本发明专利的新型钢筋混凝土现浇管桩可以实现在难以架设大型施工设备且施工场地有限的环境下进行桩基础施工,采用小型钻孔器械咬合钻孔形成所需管桩孔,机械设备简携便利,解决了特殊地区运输难和大面积开挖难问题;现场浇筑混凝土,省去预制管桩上下节中心点对齐与焊接等操作,使得施工工艺简单,降低成本和操作难度。

    一种基于GPR+数字地质的桩基础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822005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39527.X

    申请日:2022-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PR+数字地质的桩基础监测方法及系统,涉及建筑基础工程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包括:GPR系统、数字地质系统、BIM模型系统、数据检算及预警系统和移动端预警接收系统;所述数字地质系统结合波信号信息和地质勘查钻孔资料建立三维地质模型;通过所述BIM模型系统建立三维桩基础模型,与三维地质模型结合形成地下工程三维信息模型;将地下工程三维信息模型信息上传到数据检算及预警系统进行模型危险等级判定,此时数据检算及预警系统计算模型是否超越所定危险边界条件,实现了可视化、全天候、全自动、高精度、低成本的桩基监测,有效预防了桩基突发性破坏,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亡、影响周边建筑物安全。

    一种生态改良土团聚体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75607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289948.4

    申请日:2022-1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改良土团聚体水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土壤团聚体浸水实验,采集团聚体浸水全过程中质量数据及临界状态耗时;(2)根据团聚体预浸润过程毛细吸水耗时及质量数据,获得团聚体吸水速率V;(3)根据团聚体浸水稳定后各层筛网上的剩余质量,获得筛分粒径系数D;(4)综合首层筛网剩余质量、团聚体吸水速率和筛分粒径系数三大参数,获得团聚体水稳定性系数S,评价生态改良土团聚体水稳定性;本发明评价土体范围广、评价方法完善,解决了现有土壤团聚体水稳定性评价方法参数单一、不能全面体现土壤团聚体生态改良效果的问题。

    一种土工合成材料双状态多功能土中蠕变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414861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489417.0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工合成材料双状态多功能土中蠕变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箱Ⅰ、工作台Ⅱ、悬挂装置Ⅲ、夹具装置Ⅳ、水平施力装置Ⅴ、导向装置Ⅵ、液压加载装置Ⅶ、数据采集装置Ⅷ,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箱Ⅰ位于工作台Ⅱ上方,所述悬挂装置Ⅲ位于试验箱Ⅰ上方,所述夹具装置Ⅳ设有四组,四组所述夹具装置Ⅳ分别位于试验箱Ⅰ四周,所述水平施力装置Ⅴ也设有四组。本发明可实现土工合成材料在土中或空气中顶压和拉伸双状态下的蠕变,并且引入倒插刺实现试样的整体拉伸扩张,用于研究土工合成材料在真实工作条件下的蠕变性能,比现有单状态条件下的拉伸蠕变试验机更具有实际意义。

    一种基于土工织物的覆盖型岩溶区地面塌陷的治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19197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2010028974.6

    申请日:2020-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土工织物的覆盖型岩溶区地面塌陷的治理方法,步骤为:查明地面塌陷周边岩溶发育情况,确定地面塌陷坑洞规模,包括塌陷坑洞的陷坑深度H和塌陷坑洞的最大宽度B;根据确定的塌陷坑洞规模,设计塌陷治理工作区开挖深度h、开挖宽度b和放坡率i;开挖后,在开挖的工作区底部和开挖的工作区底部向下H/2深的塌陷坑洞内壁喷射水泥浆液;根据塌陷坑洞最大宽度B,在塌陷坑洞上方先后铺设不锈钢筋网和高强度土工织物;在土工织物上方开挖的治理区内,分层回填素土并夯实至原始地面高度。该方法解决目前岩溶路面塌陷治理方法中存在的施工工期长、成本高、施工质量难以控制,二次塌陷以及复发性较高等问题。

    一种裂隙土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37875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0856300.9

    申请日:2023-07-13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裂隙土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结构包括铁丝网、固化土层、剑麻纤维+生物炭改良土层、PAM+Na2SO4改良土层和植被层;所述铁丝网顶部高度距离未处理的裂隙土坡面60mm~70mm;所述固化土层为裂隙土、水和固化剂形成的固化土,厚度为80mm~120mm;所述剑麻纤维+生物炭改良土层为裂隙土、剑麻纤维、生物炭和水形成的剑麻纤维+生物炭改良土,覆盖在固化土层之上,厚度为40mm~60mm;所述PAM+Na2SO4改良土层为裂隙土、聚炳烯酰胺、硫酸钠和水形成的PAM+Na2SO4改良土,厚度为90mm~110mm;所述植被层种植在PAM+Na2SO4改良土层上。不但可以显著提高裂隙土的强度和边坡稳定性,还通过对边坡裂隙土改良实现就地取材和废物利用,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