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05595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271359.4
申请日:2010-09-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燃料电池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良好地削弱由于端板变形而在歧管产生的应力,从而能够尽可能地阻止所述歧管的损伤。在构成电池组(10)的第一端板(18a)上装有供给歧管部件(50)和排出歧管部件(52)。供给歧管部件(50)包括与第一端板(18a)的一对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30a)连通的一对歧管(54a、54a)、连结一对所述歧管(54a、54a)彼此并具有伸缩性的配管部件(56a)。排出歧管部件(52)包括与第一端板(18a)的一对冷却介质排出连通孔(30b、30b)连通的一对歧管(54b、54b)和连结一对所述歧管(54b、54b)彼此并具有伸缩性的配管部件(56b)。
-
公开(公告)号:CN102005594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271215.9
申请日:2010-09-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29 , H01M8/0267 , H01M8/241 , H01M8/242 , H01M8/2483 , H01M8/2485
Abstract: 在构成燃料电池组(10)的第一端板(18a)上,设有冷却介质供给歧管(50)和冷却介质排出歧管(52)。冷却介质供给歧管(50)具有:与第一端板(18a)的一对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30a)连通的一对供给歧管部(54a、54a);连结一对所述供给歧管(54a、54a)的上部侧,并且沿长边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得比一对所述供给歧管(54a、54a)的沿长边方向的宽度尺寸小的供给连接部(56a)。在一个供给歧管部(54a)上,一体地设有向第一端板(18a)的外部延伸的供给配管(58a)。
-
公开(公告)号:CN101908636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196423.7
申请日:2010-06-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29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71 , H01M8/04074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8/2483 , H01M8/2484 , H01M2008/1095 , Y02E60/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在构成燃料电池组的第一端板(18a)的侧部,分别各设有上下两个用于供给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及用于排出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排出连通孔(30b)。在第一端板(18a)的面(50a)上形成用于连通各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及冷却介质排出连通孔(30b)的槽部(52a、52a),将进入所述冷却介质排出连通孔(30b)的上方的空气向所述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11710883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010184964.1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73 , H01M8/0276 , H01M8/2465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堆(10)具备层叠多个发电单电池(12)而成的单电池层叠体(14)。在与形成于端部金属隔板(30e)的凸起密封件(52)相向的位置,将金属板(80)与弹性密封构件(82)重叠地配置。支承构件(84)具有收容金属板(80)的凹部(84b)。在金属板(80)的内周端(80e1)与凹部(84b)之间或者在金属板(80)的外周端(80e2)与凹部(84b)之间,设置吸收金属板(80)与支承构件(84)的热膨胀差的间隙(G)。
-
公开(公告)号:CN111540935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010080325.0
申请日:2020-02-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1004 , H01M8/0273 , H01M8/0276 , H01M8/2475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10)的与第一接线板(62a)连接的第一电力导出部(90a)在外周壳体部(82)内的单电池层叠体(22)的上方的位置经由第一接合部(94a)来与第一外部连接部(92a)电连接。第一接合部(94a)具备用于将第一电力导出部(90a)与第一外部连接部(92a)彼此螺纹紧固的紧固构件(112)和从下方将紧固构件(112)的螺纹紧固部(159)覆盖的盖部(114)。
-
公开(公告)号:CN111403770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911378142.0
申请日:2019-12-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73 , H01M8/0276 , H01M8/2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堆(10)具备层叠多个发电单电池(12)的单电池层叠体(14)。单电池层叠体(14)具有位于发电单电池(12)的层叠方向的两端的端部金属隔板(30e、32e)。在各端部金属隔板(30e、32e)一体地形成凸起密封件(52、62)。在与凸起密封件(52、62)相向的位置重叠配置金属板(80、90)和弹性密封构件(82、92)。金属板(80、90)被具有电绝缘性的支承构件(84、94)支承,并且配置在凸起密封件(52、62)与弹性密封构件(82、92)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4022299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410219376.1
申请日:2010-06-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258 , H01M8/04029 , H01M8/04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在构成燃料电池组的第一端板(18a)的侧部,分别各设有上下两个用于供给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及用于排出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排出连通孔(30b)。在第一端板(18a)的面(50a)上形成用于连通各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及冷却介质排出连通孔(30b)的槽部(52a、52a),将进入所述冷却介质排出连通孔(30b)的上方的空气向所述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908636B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010196423.7
申请日:2010-06-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29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71 , H01M8/04074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8/2483 , H01M8/2484 , H01M2008/1095 , Y02E60/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在构成燃料电池组的第一端板(18a)的侧部,分别各设有上下两个用于供给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及用于排出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排出连通孔(30b)。在第一端板(18a)的面(50a)上形成用于连通各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及冷却介质排出连通孔(30b)的槽部(52a、52a),将进入所述冷却介质排出连通孔(30b)的上方的空气向所述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排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