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1760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351523.0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B29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流控热泳耦合确定性侧向位移的微塑料分选装置与方法,涉及水中微塑料颗粒分选技术领域,包括初分选模和精分选模块,所述初分选模包括微纳气泡浮选区和热泳微流体侧向偏移区;通过对铜电极板进行加热从而在热泳微流体侧向偏移区内形成侧向温度梯度,不同尺寸颗粒的微塑料从出样口Ⅰ或出样口Ⅱ排出,本发明不仅能够对不同粒径的微塑料颗粒进行分选,还能够对不同形态的微塑料颗粒进行分选,分选后的颗粒态微塑料进入微柱阵列时能够大大降低堵塞风险,还能排除异形微塑料在微柱阵列内对颗粒状微塑料的阻挡,保证了微塑料颗粒分选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微塑料颗粒的分选精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9597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852605.3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TENG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TENG的流体润滑条件下摩擦副润滑状态监测装置及方法,包括:轴承,其包括内圈、外圈、滚动体和密封圈,其中外圈固定于底座的中心孔内,内圈设置有止动螺钉孔以便于锁紧;注油口,用于向所述轴承注入润滑油;导线,其一端固定在内圈上,另一端连接到静电计构成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静电计,用于检测并输出由于摩擦状态变化导致的电流信号;计算机,与静电计相连,用于接收和分析电流信号;底座,用于承载和固定轴承,其上设有用于安装的安装孔,两侧对称设有安装孔,通过螺栓将底座固定;本发明基于TENG通过摩擦状态的改变产生电信号的变化来监测润滑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930031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86674.X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元器件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管发热元器件采用螺旋盘管结构的相变散热装置,包括基管、内层散热组件以及外层散热组件,内层散热组件包括设置在管壳内的相变散热层、埋设在相变散热层内的热源微管道,包括插入相变散热层中的外层散热构件、设置在管壳上的排热构件、设置在排热构件上的进风构件以及设置在管壳上的驱动构件,通过外层散热组件的设置,使散热板对相变散热层进行散热,增大散热面积,并通过散热罩的设置,使被动散热和主动散热相组合,提高了被动散热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6430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573838.5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激光测振仪测量主轴加工精密性的装置及方法,属于精密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轴上的气浮轴承上端采用铁丝连接,铁丝分为左右两边并悬挂重物,通过支架和定滑轮连接使气浮轴承能够水平悬空,此时主轴与气浮轴承间存在偏心,在气浮轴承上方安装激光测振仪,对气浮轴承的振幅进行测量,再依次电连接至计算机。主轴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本发明的优势基于动静压径向气浮轴承气膜阻尼原理通过激光测振仪将气膜厚度与轴承振幅进行标定,利用输出振幅动态特性测量气浮轴承内部上下气膜厚度,进而得到了气浮主轴制造精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1973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381939.2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IPC: B07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多级微塑料颗粒分选装置,初级横向位移分选模块、缓冲模块和精分级横向位移分选模块,二者通过缓冲模块与所述精分级横向位移分选模块连通,外部液体通过样品入口与鞘液入口汇入所述初级横向位移分选模块;所述微流体通道内初分选阶段由圆形微柱阵列构成,精分选阶段由三角形微柱阵列构成;所述精分级横向位移分选模块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精分级横向位移分选模块分隔为大粒径分选通道、小粒径分选通道,所述缓冲模块分隔为大粒径缓冲通道、小粒径缓冲通道,所述大粒径分选通道、小粒径分选通道分别连通至不同的出样口。本发明在单个芯片中能对四种微塑料颗粒进行分选,微塑料颗粒分选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26815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327267.7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昆明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变螺距及螺径螺旋管相变储热单元及方法,包括双层外壳、相变材料、螺旋换热管和换热流体,所述双层外壳包裹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填充于管壳和螺旋换热管之间,所述螺旋换热管的螺距及螺径都为线性变化,螺旋管底部到顶部的螺距线性增大,螺旋管底部到顶部的螺径线性减小。有助于立式储能单元底部加强换热,改善底部相分离的产生;同时有助于立式储热单元在顶部的自然对流,扩大自然对流区域。本发明对换热管的结构进行了优化,采用变螺距及螺径螺旋换热管,可有效改善单管的上述缺点,加快了石蜡的熔化,扩大自然对流区域使熔化区域的温度更均匀,提高储热效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