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27936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2010610212.7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化螟盘绒茧蜂的室内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室内,将处于4-5龄的二化螟幼虫置入寄生试管中,再放入雌雄比为2:1、共三只二化螟盘绒茧蜂,放入营养液后将寄生试管口封口,并用黑布将寄生试管遮盖,寄生6-12小时;(2)将寄生后的二化螟从试管中取出,然后放入未寄生的二化螟,重复此步骤至二化螟盘绒茧蜂完全死亡;(3)将取出的已被寄生的二化螟分组放置于饲养瓶中,底部放置二化螟人工饲料,用黑布封住饲养瓶口。本发明所述方法,可有效寄生二化螟,单头寄生比例可达90%以上,结茧率最高可达100%,有助于二化螟盘绒茧蜂种群数量的繁殖扩增。
-
公开(公告)号:CN106172245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51456.6
申请日:2016-07-1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01K67/033 , A01M9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 A01M99/00 , A01M2200/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华钝唇姬蜂的饲养方法,该方法将羽化后的中华钝唇姬蜂转移至大养虫笼内,供应人工饲料饲养的二化螟幼虫让蜂产卵寄生,辅以人工饲料进行繁殖,笼内放20%蜂蜜水的一次性纸杯,笼外放加湿器,保证湿度;中华钝唇姬蜂结茧时,每天收茧并放在4℃保存备用;当需要继代用蜂时,取出保存的茧放入培养箱中,待其羽化后接入大养虫笼内,供20%的蜂蜜水补充营养,然后按前述步骤方法饲养。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本发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为中华钝唇姬蜂的室内繁殖提供了有效保障,有利于对中华钝唇姬蜂进行生理生态的研究,为二化螟种群的生物防治提供了重要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04164433B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410446927.8
申请日:2014-09-0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扩增鳞翅目昆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ytochrome c oxidase I,COI)基因序列的引物对,其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采用本发明的扩增引物,可以有效地扩增出多种鳞翅目物种的COI基因,对鳞翅目中重大农林业害虫进行大规模的遗传背景分析,准确鉴定某些难于鉴别的近缘物种,为我国鳞翅目昆虫的种类鉴定、系统发育、种群遗传结构、群口演化历史和地理种群鉴别提供了重要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04988150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444405.9
申请日:2015-07-2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扩增粉虱科昆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ytochrome c oxidase I,COI)基因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其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采用本发明的扩增引物,可以快速有效地扩增出粉虱科多个物种的COI基因,为粉虱科昆虫的种类鉴定,粉虱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特定种昆虫的种群遗传分化和遗传结构等研究提供可靠分析的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671641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96169.4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12Q1/6888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异性引物组合及其试剂盒和在检测福寿螺中的应用,特异性引物组合的DNA序列如SEQ ID NO.1、SEQ ID NO.2和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特异性引物在制备检测福寿螺的试剂或试剂盒、区分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中的应用以及一种区分小管福寿螺和斑点福寿螺的方法。本发明从分子水平,依据两种福寿螺线粒体COI基因设计出3条引物,利用这3条引物,再利用多重PCR技术进行扩增,结果显示这3条引物的扩增结果能够有效快速地区分出两种福寿螺。同时该引物对于不同的福寿螺以及同种福寿螺的重复均体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保证了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说明该套引物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234133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0421728.1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C07K14/435 , C12N15/12 , C12N15/70 , C12N15/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叶斑潜蝇热休克转录因子蛋白原核表达的方法,包括蛋白表达载体构建和原核表达载体的诱导表达两个部分,具体为:设计带有特定酶切位点(BamHI和XhoI)的特异性引物并进行目的片段的扩增。将PCR产物回收、克隆并在测序正确之后进行提取质粒。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酶切。表达菌的制备。诱导表达最佳条件摸索。目的蛋白表达形式及Western blot鉴定。本实验不仅摸索出了提高三叶斑潜蝇热休克转录因子蛋白原核表达水平的最佳IPTG浓度,提高了实验效率和效果,而且对我们系统全面研究整个Hsp家族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及其在斑潜蝇温度耐受性和入侵传播中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93141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257481.4
申请日:2021-03-0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01K67/033 , A23K10/30 , A23K50/9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大豆叶片离体饲养豆天蛾的方法,将新鲜带着茎的大豆叶片插在湿润的花泥上,每个饲养容器内共放入4‑5株大豆叶片,同时确保大豆叶片上不要有水滴;单个饲养容器内,将10‑15粒乳白色的豆天蛾卵黏在双面胶上,双面胶另一面贴于大豆叶片背面,使得豆天蛾卵接在大豆叶片背面;将老熟幼虫放置于装有灭菌土壤的化蛹容器中;每个化蛹容器中放置8‑10头老熟幼虫,将老熟幼虫置于土壤表面,使其自然入土壤;用黑布盖住化蛹容器,且置于温室中;每个化蛹容器内放置8‑10头蛹,并在蛹旁共放置3‑4根木棍或3‑4个面纸团,以利于豆天蛾羽化时成功展翅。采用本发明的离体饲养技术,可以较好地饲养豆天蛾到老熟幼虫,并能正常的化蛹和羽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49323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540644.1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PC: A01N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豆天蛾卵的冷藏保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豆天蛾卵置于培养皿中,培养皿底部放置润湿滤纸;(2)将培养皿置于培养箱中,在黑暗条件下,湿度70±10%、20℃保存1天,然后转置4‑20℃下保存。采用本发明的冷藏方法,可有效推迟豆天蛾卵的孵化时间,延长其保存时间,卵的孵化时间可推迟14天以上,卵的孵化率最高可达90%,且成本较低,对豆天蛾的各种生物学特性研究和大规模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人工饲养豆天蛾提供了重要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6106437B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610467348.0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农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农药技术领域。一种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农药制剂,包括印楝素、环虫酰肼和辅剂,所述印楝素占农药制剂总重量的0.1—50.0%,环虫酰肼占所述农药制剂总重量的0.1—50.0%,余量为辅剂。制备方法:将所述重量比的各组分原料混配后用传统的水乳剂加工方法制成水乳剂。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农药制剂的应用。本发明解决现有长期使用环虫酰肼单一药剂进行防治,导致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使其防治效果越来越差的弊端,通过本发明实现对水稻二化螟的特效防治作用,提高杀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988150B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510444405.9
申请日:2015-07-2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扩增粉虱科昆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cytochrome c oxidase I,COI)基因序列的特异性引物,其序列如SEQ ID NO.1和SEQ ID NO.2所示。采用本发明的扩增引物,可以快速有效地扩增出粉虱科多个物种的COI基因,为粉虱科昆虫的种类鉴定,粉虱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特定种昆虫的种群遗传分化和遗传结构等研究提供可靠分析的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