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7836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335688.8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IPC: G01B2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轨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平顺度检测尺,包括尺本体以及安装于尺本体的第一显示组件、第一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第二显示组件和双轴倾角传感器;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分别设于尺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显示组件与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电连接,双轴倾角传感器与第二显示组件电连接。在使用时,将第一检测组件和第二检测组件分别置于两根钢轨的上方,两根钢轨的倾斜量由第一显示组件显示,并通过双轴倾角传感器检测钢轨整体的偏转角度并由第二显示组件显示,将该平顺度检测尺沿钢轨的延伸方向滑动,即可根据第一显示组件和第二显示组件的数值变化情况得知轨道平顺度的变化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6397465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499710.2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 广州振宁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嵌入式连续支撑道岔,其包括护轨机构,护轨机构包括护轨、调整片和多个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座、横向螺栓和竖向螺栓,支撑座的内侧部位于轮缘槽、轨腰和轨底所围成的空间内且分别与轮缘槽、轨腰和轨底贴合,支撑座的内侧部通过横向螺栓与轨腰连接固定,支撑座的外侧部位于轮缘槽的外侧,护轨通过竖向螺栓与支撑座的外侧部上端连接,支撑座的外侧部上端设有限制护轨向远离轮缘槽一侧移动的挡边,护轨与挡边之间设有调整片,挡边的顶面与护轨的顶面平齐,挡边的顶部形成有凹槽,凹槽与沉头腰形孔的沉头孔连通并形成通槽,调整片的上端伸至所述通槽内。采用本发明,其结构可靠、稳定,具有更换及调整护轨功能,且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5142878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779032.0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上软下硬地层CRD法分部联动快速化施工方法,包括步骤:打设拱部超前支护,先后对先行导洞及先行导洞对侧导洞的掌子面进行超前注浆、开挖土体并施作导洞初支、临时中隔壁及临时仰拱,同时利用锁脚锚管将初支拱顶及临时中隔壁受力传递至硬岩;利用两导洞作为工作面,对两者下侧导洞的洞身及外扩范围内的非硬岩地层进行超前注浆加固止水,继续施作导洞初支以闭合导洞初支;在临时中隔壁上进行开孔并连通上半断面两组导洞,实现上半断面的联动施工;在临时仰拱上进行开孔连通同侧两组导洞以实现竖向联动;本发明有利于优化施工组织、缩短工期,同时兼顾施工过程中结构整体性,有效控制土体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541907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996458.1
申请日:2022-08-19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围护结构锚索端头渗漏水封堵装置及施工方法,属于锚索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封堵结构,封堵结构沿围护结构开孔方向进行封堵;封堵结构为大端头被斜面斜切而成的圆台结构,斜面与封堵结构的轴线成一夹角,夹角与锚索钻孔倾角互余;封堵结构包括内侧弹性结构、外侧弹性结构和支撑骨架,支撑骨架设置在内侧弹性结构和外侧弹性结构之间;内侧弹性结构和支撑骨架为圆管状结构;且内侧弹性结构、外侧弹性结构和支撑骨架均与封堵结构同轴;内侧橡胶结构设有锚索孔和注浆孔,锚索孔与锚索过盈配合,注浆孔与注浆管过盈配合;外侧弹性结构外表面设有抗滑移接触面;本发明可进行工厂制作,便于安装,封堵渗漏水效率高,止水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238551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81005.4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安境迩(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贺利工 , 刘文武 , 罗信伟 , 史海欧 , 王迪军 , 吴嘉 , 翟利华 , 陈帅 , 卓文海 , 李平 , 涂勤明 , 潘鹏 , 欧熙 , 张新亚 , 申琼玉 , 俞泉瑜 , 曾向荣
IPC: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板的等效厚度计算方法及系统,包括:在第一轨道板模型和第二轨道板模型的顶面分别施加预设荷载,以获取第一垂向位移和第二垂向位移;若第一垂向位移等于第二垂向位移,则以当前第一轨道板模型对应的第一轨道板截面厚度,作为待测轨道板的第一等效厚度;若不等于,则通过调整第一轨道板截面厚度,以计算得到第一等效厚度;其中,第二轨道板模型是根据待测轨道板的第一参数构建得到的三维非长方体模型,第一轨道板模型是根据第二参数构建得到的三维长方体模型。本发明通过计算得到第一垂向位移等于第二垂向位移时的第一轨道板截面厚度,作为等效厚度计算结果,为待测轨道板的配筋和形心保持一致提供准确的配置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19067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09379.8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5B47/10 , H05B47/165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灯具智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将采集灯具的时间参数和在所述时间参数下对应的控制挡位作为样本数据;根据所述样本数据,对建立的灯具控制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当所述灯具的系统传感器出现故障时,获取当前的时间信息;根据所述当前的时间信息输入至训练后的灯具控制网络模型得到的结果,对所述灯具进行实时控制。能够精确且高效地训练出灯具控制网络模型,以使得在灯具的系统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对灯具进行有效且准确控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相关的系统传感器在故障后无法对灯具进行控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16308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519994.2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穿既有地铁线路多源关联信息化风险管控实施方法,遵循“周边土体沉而不塌、既有结构损却可修、线路运营缓但不停”的底线原则,通过多源一体化措施保障工程安全,具体包括全方位管控地层和水位变化的注浆及水位稳定措施、严控新建隧道变形的快速化施工措施、自动化监测及联动注浆抬升措施、多阶段动态“地层‑结构”及精细化“荷载‑结构”有限元模拟预判措施等;后制定了运营应急预案,并根据需要安装特殊调整轨道扣件系统,保证下穿施工期间列车安全不间断运营;本方法从分析不同工程的自身特性和环境风险出发,制定针对性强、合理性高的成套保护监控方案,避免生搬硬套规范,有效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及既有隧道安全运营。
-
公开(公告)号:CN115110556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860523.8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蓄水反压的基坑突水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向基坑突涌水处堆填沙包,并对基坑内积水进行抽排水;当堆填沙包无法控制突涌水时,停止基坑内抽排水,通过基坑内蓄水,使得基坑内外达到水压平衡;在突涌水临近范围沿基坑围护结构外放1m钻孔取样,查明地质情况及渗漏孔洞;施工素桩隔离,同时在素桩至围护结构之间通过从地面注浆填充渗漏孔洞;注浆满足条件后停止注浆,再进行基坑内抽排水。采用本发明,既能快速降低突涌水流量和流速,有效解决涌水带砂问题,又能起到加强基坑围护结构侧向稳定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969918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79706.2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预制板式整体道床轨道结构BIM快速建模方法及其装置,其中建模方法包括:根据线路平面和纵断面数据,生成空间三维线路用于轨道结构的放样;根据空间三维线路进行钢轨的建模与放样,获得钢轨三维模型;选定扣件类型,并建立扣件模型组装族;根据预制板的实际几何尺寸建立预制板模型族;根据扣件模型组装族和预制板模型族建立扣件‑预制轨道板自适应构件;创建自适应点,进行全线几何构件的放样。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结合BIM技术,可实现整体道床轨道结构的精确、快速建模。具有可视化、协调性和优化性能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41823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89160.2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车站接驳方式分担率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基础数据,并基于所述基础数据构建数据集;将所述数据集分为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利用所述训练数据集根据当前切分规则生成部分决策节点指定的初始回归树,再用测试数据集对所述初始回归树进行后剪枝得到基础回归树;利用所述训练数据集生成所述基础回归树的剩余部分,并利用测试数据集对所述剩余部分进行后剪枝,生成最终回归树;根据所述最终回归树中每个叶节点对应的数据集中各类接驳方式的人数占比,预测车站各类接驳方式的分担率。本申请能够实现对车站接驳方式分担率的合理预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