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管理用房分散式通风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81577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751588.4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铁车站设备管理用房分散式通风空调系统。该地铁车站设备管理用房分散式通风空调系统具体包括:空调机房位于相邻的设备房间之间,空调机房内放置有与设备房间数量相适配的柜式空调器;回水管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控制阀,温度传感器将实际回水温度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对比实际回水温度与设定回水温度来控制控制阀的开度以调节水量;设备房间设有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将设备房间内的实际温湿度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对比房间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来控制风机变频器的频率以调节送风量。本发明具有提高车站天花标高、独立自动调节设备房间温度的优点。

    一种地铁隧道冷风降温环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033469B

    公开(公告)日:2023-05-19

    申请号:CN202111198813.2

    申请日:2021-1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地铁隧道冷风降温环控系统,将地铁隧道冷风降温环控系统连通外界与隧道,其包括进气装置、制冷装置、送风装置和轨顶风道,送风装置连通进气装置、制冷装置和轨顶风道,进气装置讲外界空气引进来后,外界空气通过送风装置将外界空气输送到制冷装置里面进行制冷,制冷后的冷空气沿着送风装置输送到轨顶风道,从而实现给区间隧道降温的效果;其中,轨顶风道设置在地铁隧道的顶部贯穿整个区间隧道。本地铁隧道冷风降温环控系统具有直接向隧道供冷并将轨顶风道分成两条风道的方式给隧道降温的优点。

    一种单端设置风亭的地铁车站环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23773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438911.4

    申请日:2020-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端设置风亭的地铁车站环控系统,包括设置于车站一端的排风井、第一活塞风井、第二活塞风井、用于将所述第一活塞风井与车站隧道连接的第一风道、用于将所述第二活塞风井与车站隧道连接的第二风道、用于将所述排风井与车站公共区连接的排风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上设有第一上风道,所述第一上风道上设有第一隧道风机;所述第二风道上设有第二上风道,所述第二上风道上设有第二隧道风机;所述排风风道上设有排风风机。所述地铁车站环控系统解决了市中心车站风亭、冷却塔布置困难的问题,可集中力量拆迁车站一端设置地面风亭,减小了车站地面附属占地面积和土建投资及建设费用。

    一种轨顶风道的优化布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58440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344899.9

    申请日:2021-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顶风道的优化布置方法,在结构上,所述优化的轨顶风道布置结构取消了传统轨顶风口处的插板阀,通过轨顶风口的开孔大小差异化设置使各轨顶风口的排风量基本保持均匀,有效提升了各轨顶风口的利用效率。轨顶风口的开孔大小差异化设置使各轨排风口的排风量基本保持均匀,有效提升了各轨排风口的利用效率。考虑到活塞风效应的影响,不同于原轨顶风口正好设置于列车顶部冷凝器的正上方,通过本发明的计算模拟,将轨顶风口沿列车行进方向适当前移一定距离,使轨顶风口与列车车顶的冷凝器错位设置,前移后的轨顶风口能更好的覆盖列车顶部的热风区域,其排热效率即列车顶部的通风换热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一种盾构综合管廊断面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017042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196949.X

    申请日:2021-10-14

    Abstract: 一种盾构综合管廊断面,包括管廊腔体,管廊腔体内设有综合舱、电力舱和供人行走的行走通道;综合舱内布置有供水管、通信管、报警装置、照明装置、监控装置、管廊自身排水管以及预留管;电力舱内布置有电力管、报警装置、照明装置、监控装置、预留管、灭火装置以及维修箱;行走通道设于所述综合舱及电力舱内,其中处于电力舱的行走通道处设有防火门和防火阀。针对5.4m内径盾构法综合管廊断面,同时断面方案可以延伸布置于≥5.4m内径的盾构法综合管廊断面,以解决传统的明挖工法布置不适用于盾构法施工综合管廊的技术不足的问题。

    一种管廊的排水系统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19210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2010012315.3

    申请日:2020-0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廊的排水系统,包括管廊,具有多个排水区间;集水坑,设在多个所述排水区间的低洼位置;第一排水机构,包括第一排水泵,用于将所述集水坑中的水送至管廊外;第二排水机构,包括第二排水泵,所述第二排水泵在管廊的低洼位置与入廊水管相连接,用于将入廊水管中的水送至管廊外。其采用管廊底板下集水坑排水与管廊内地面排水相结合的形式,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只设地下集水坑进行排水水泵流量大选型困难、集水坑尺寸大、施工难度大等缺点,有效的降低施工风险、减少了集水坑施工对管廊结构安全影响,同时又能保证管廊排水满足要求,且大大节省工程造价,有效缩短了工期。

    一种管廊内兼具调高减震和电化学腐蚀的给水管支墩

    公开(公告)号:CN216789589U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20203200.7

    申请日:2022-01-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廊内兼具调高减震和电化学腐蚀的给水管支墩,包括设置于管廊内的支墩下块、支墩上块和多个调高支座,其中:支墩下块,为一水平设置的长方体状支撑体,且底部固定于管廊廊体上;支墩上块,为一水平设置的块状体,位于支墩下块的上方,且与支墩下块间的间距可调;支墩上块的上部用于支撑承载给水管道;多个调高支座,且均竖直设置于支墩下块和支墩上块间,上下两端与对应的支墩上块和支墩下块相连接;均可向上伸长或向下缩短。在支墩发生不均匀沉降时,调节相邻支墩上块和支墩下块间的相对高度,使支墩上块处在最初的空间位置,支撑并使给水管受力均匀,从而起到减小因综合管廊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给水管受力不均的目的。

    一种综合管廊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773874U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20029404.4

    申请日:2020-01-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综合管廊,包括管廊,内部设有水管基座;入廊水管,设在内部设有水管基座上,并沿管廊铺设;集水坑,设在所述管廊的低洼位置;第一排水机构,包括第一排水泵,用于将所述集水坑中的水送至管廊外;第二排水机构,包括第二排水泵,所述第二排水泵在所述管廊的低洼位置与所述入廊水管相连接,用于将所述入廊水管中的水送至所述管廊外。其采用管廊底板下集水坑排水与管廊内地面排水相结合的形式,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只设地下集水坑进行排水水泵流量大选型困难、集水坑尺寸大、施工难度大等缺点,有效的降低施工风险、减少了集水坑施工对管廊结构安全影响,同时又能保证管廊排水满足要求,且大大节省工程造价,有效缩短了工期。

    一种管廊的排水系统
    2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773873U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20028450.2

    申请日:2020-01-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廊的排水系统,包括集水坑,设在管廊的低洼位置;第一排水机构,包括第一排水泵,用于将所述集水坑中的水送至管廊外;第二排水机构,包括第二排水泵,所述第二排水泵在管廊的低洼位置与入廊水管相连接,用于将入廊水管中的水送至管廊外。其采用管廊底板下集水坑排水与管廊内地面排水相结合的形式,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只设地下集水坑进行排水水泵流量大选型困难、集水坑尺寸大、施工难度大等缺点,有效的降低施工风险、减少了集水坑施工对管廊结构安全影响,同时又能保证管廊排水满足要求,且大大节省工程造价,有效缩短了工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