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94516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611061022.4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NG动力船冷热能交叉利用系统及实现方法,板式换热器置于发动机风扇旁,LNG罐依次连接一级LNG汽化器和二级LNG汽化器,板式换热器上设置出水管和进水管,出水管、进水管连接一级LNG汽化器,储液罐的入口连接散热器里的散热管路,储液罐的出口连接排气换热器,排气换热器连接二级LNG汽化器,二级LNG汽化器连接散热器里的散热管路,发动机自身的冷却管路通过其水泵连接膨胀水箱,集液盘通过集液管路连接入口三通管,与入口三通管相连的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膨胀水箱安装在第一支路上,散热器安装在第二支路上。本发明能够充分LNG的冷能和发动机燃烧产生的热能,从而提高船舶运行的经济性,并能够改善轮机员的工作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6594516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061022.4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6 , F17C7/04 , F02G5/02 , F17C13/00 , F17C2223/0161 , F17C2227/0309 , F17C2227/039 , F17C2260/046 , F17C2270/010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NG动力船冷热能交叉利用系统及实现方法,板式换热器置于发动机风扇旁,LNG罐依次连接一级LNG汽化器和二级LNG汽化器,板式换热器上设置出水管和进水管,出水管、进水管连接一级LNG汽化器,储液罐的入口连接散热器里的散热管路,储液罐的出口连接排气换热器,排气换热器连接二级LNG汽化器,二级LNG汽化器连接散热器里的散热管路,发动机自身的冷却管路通过其水泵连接膨胀水箱,集液盘通过集液管路连接入口三通管,与入口三通管相连的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膨胀水箱安装在第一支路上,散热器安装在第二支路上。本发明能够充分LNG的冷能和发动机燃烧产生的热能,从而提高船舶运行的经济性,并能够改善轮机员的工作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6146362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0091061.2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压燃式柴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系统及燃烧方法,气缸盖、气缸和活塞组成燃烧室,气缸盖上安装有同心双针阀喷油器和缸内直喷氨喷射器;高反应活性柴油采用双直喷技术;低反应活性氨燃料采用缸内高低压喷射技术,控制所述缸内直喷氨喷射器的喷射压力、喷射正时和喷射次数,根据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形成不同梯度的混合气浓度分层。本发明通过控制缸内直喷氨喷射器和同心双针阀喷油器独立或协同工作,实现燃烧系统双燃料模式和纯柴油模式的切换和备份,确保覆盖发动机整个工作范围和运行的可靠性,实现发动机高效率和低排放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29190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91070.1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多点低压喷射氨、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及燃烧组织方法,包括气缸套、气缸盖、活塞、燃油箱、液氨储存罐、高压共轨管、液氨共轨管,气缸套、气缸盖和活塞形成燃烧室,气缸盖上设置主喷油器、副喷油器、进气阀、排气阀,燃烧室通过进气阀连接进气道,燃烧室通过排气阀连接排气道,进气道里安装液氨喷射阀,燃油箱通过低压供油泵、第一泄压阀、高压油泵连接高压共轨管,高压共轨管分别连接主喷油器和副喷油器,液氨储存罐通过减压阀、流量计连接液氨共轨管,液氨共轨管连接液氨喷射阀。本发明组织混合气形成合理的活性浓度梯度分层,保证各负荷工况下双燃料发动机的可靠着火与稳定燃烧,从而提高双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排放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94952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608841.1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缸压反馈的低碳‑零碳燃料发动机燃烧闭环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低碳/零碳燃料发动机、信号采集系统、燃烧特征参数识别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ECS。本发明基于CA50和IMEP双燃烧特征参数为基础的燃烧闭环控制策略,即保证低碳/零碳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需求,又改善了低碳/零碳燃料发动机的燃烧合理性。本发明并行式采集和集成式放大的信号处理手段,使发明通过较低成本高效、准确的识别缸内压力变动情况,实现高转速下低碳/零碳燃料发动机的动态控制,显著提高低碳/零碳燃料发动机在稀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
公开(公告)号:CN112780404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0239308.1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功率V型船用柴油机单排补气装置及补气方法,包括A列气缸、B列气缸、基本涡轮增压器、受控涡轮增压器、高压缩气源,A列进气总管连接集气腔,集气腔连接A列气缸,高压缩气源连接总补气管,总补气管连接集气腔,受控涡轮增压器的涡轮与连通管之间的B列排气总管上设置废气阀,B列进气总管上设置空气阀,总补气管上设置总补气阀,废气阀、空气阀和总补气阀分别连接控制单元。本发明采用集气腔连接各气缸的进气道,独立地控制对每个气缸进行的补气,明显解决了大功率V型柴油机在低负荷气缸断排工作时,动态过程空气流量减少造成的发动机各缸进气不足,以及燃烧恶化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456858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010099764.6
申请日:2020-02-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先前循环效应”的天然气发动机燃气喷射方法,发动机采用零气门重叠角,在发动机启动进入平稳运行后,通过合理降低喷气压力、推迟喷气正时对天然气发动机的进气过程进行人为干预,使单一循环中喷气阀所喷出的天然气有一部分不能及时进入气缸内留存在进气道内,进气道内留存的天然气可以在本循环进气门关闭到下一循环进气门开启这段时间内与空气进行充分混合,之后随下一循环进气一起进入缸内。本发明可以根据发动机工况、转速、负荷等因素,通过合理的降低喷气压力同时推迟喷气正时,对上述两部分天然气之间的比例进行控制,能够有效的实现可控的混合气浓度分布,降低发动机NOx和HC排放,提高燃料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13098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010031438.1
申请日:2020-01-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IMEP时间序列的天然气发动机燃烧系统非线性特征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缸压传感器安装在天然气发动机缸盖上的缸压孔内,缸内高温燃气直接作用于传感器上,获得缸内压力数据,计算每个循环的压力获得IMEP时间序列;确定用于非线性动力学的基本参数;利用延迟坐标重构法由IMEP时间序列构造m维相空间矢量点;计算得出天然气发动机燃烧系统IMEP时间序列的小波全能谱图,用于识别IMEP时间序列功率谱中间歇性高频波动、长周期大尺度规则波动及其出现的位置和持续时间特征。本发明能识别天然气发动机燃烧系统复杂的燃烧波动,有利于实现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的非线性预测和基于缸压反馈的稀燃天然气发动机智能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318891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559344.9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多模式燃烧组织方法,天然气作为低反应活性燃料由所述的天然气低压喷射系统喷入气道,在进气道内和空气进行初步混合,再经进气阀进入气缸内;柴油作为高反应活性燃料由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直接喷入气缸内,柴油自燃后点燃天然气与空气混合气,为发动机提供动力。本发明通过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和天然气低压喷射系统的独立或协同控制,在不同工况下实现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多模式燃烧,使得发动机运行更灵活,可以避免冷起动困难、低负荷THC排放高和高负荷爆震等问题,从而实现发动机的可靠运行和高效清洁燃烧。
-
公开(公告)号:CN10944162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017333.X
申请日:2018-09-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69/04 , F02D19/0647 , F02D19/0686 , F02D19/081 , F02D41/309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内燃机燃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主副喷油器和歧管多次喷射的双燃料发动机及其燃烧组织方法。双燃料发动机包括活塞,气缸套,气缸盖,主、副喷油器,歧管低压燃气喷射装置等;主喷油器安装在气缸盖中心,改变其喷油脉宽可控制低负荷时柴油喷射比例;副喷油器倾斜安装在气缸盖上,在中高负荷时微喷柴油,在上止点附近柴油自燃后引燃天然气;歧管低压燃气喷射阀安装在每缸进气歧管上,中高负荷时,控制低压喷气阀的喷射次数和正时,使缸内形成合理的混合气浓度分布。本发明通过柴油引燃保证不同工况下点火稳定性,不同工况下采用不同的油气喷射策略,使缸内实现油气合理分布以达到良好的燃烧效果,从而提升发动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