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83392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176342.1
申请日:2019-03-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体线运动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相位补偿的捷联惯导升沉测量方法。首先采集陀螺和加速度计数据,导航解算得到准确的垂向加速度数据,经高通滤波器滤除零偏、舒勒振荡等低频干扰项,对高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在升沉频段内进行CZT频谱细化分析,根据自适应相位补偿算法设计自适应全通滤波器,对高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进行相位补偿,得到没有相位误差的加速度信号,经过双重积分后获得升沉位移信息,再次通过高通滤波器和自适应全通滤波器即可得到长时间升沉位移均值为零的升沉位移信息,该方法可以为舰船减荡操作、舰载机升降、舰载武器发射和各种海上平台升沉补偿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9459019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573035.9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级联自适应鲁棒联邦滤波的车载导航计算方法,属于车载导航技术领域,建立导航解算方程以及误差模型;以残差作为统计量构建三段式降权函数,利用降权因子对含有量测异常值的量测噪声缩减;通过级联方式,当量测噪声R稳定时,利用改进的自适应滤波器构建系统噪声估计器,实时估计先验信息Q,获得子系统的初步状态最优估计值;对两个导航子系统的最优估计值,根据信息分配原则进行全局融合,获得最终的最优估计值,然后进行反馈过程,重复步骤1至步骤4。本发明克服了多传感器组合的车载导航系统中系统先验信息不确定与量测值异常所造成的滤波发散甚至失效的问题,获得全局最优值,从而得到更加精确、鲁棒性更好的导航参数解。
-
公开(公告)号:CN105652273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610152745.9
申请日:2016-03-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S13/8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雷达技术领域和信号处理领域,特别涉及多输入多输出类型系统的应用,具体说是一种基于混合匹配追踪算法的MIMO雷达稀疏成像算法。本发明包括:(1)M个发射阵元发射相互正交的相位编码信号,N个接收阵元接收该相位编码信号;(2)每个接收阵元的接收机的匹配滤波器对接收到的相位编码信号进行匹配滤波;(3)对匹配滤波后的信号作傅里叶变换,得到空间谱域回波表达式。本发明所提的HMP算法中的每一次索引选择的过程是利用OMP算法实现的,这种操作保证了在基信号选择时的正交性,也就能在字典矩阵具有傅里叶类似性质的时候可以区分相距很近的空间面元;与此同时,在HMP算法中存在的回溯选择操作与SP算法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03901417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410131420.3
申请日:2014-04-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S7/4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L型阵列MIMO雷达低复杂度空间目标二维角度估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L型阵列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均匀线阵组成,阵元间距均为半个波长,两线阵各有M个和N个阵元,所有阵元都为收发共置阵元,发射正交窄带信号,接收信号通过匹配滤波处理,得到大孔径虚拟阵列的回波信号;设计降维矩阵,对回波信号进行降维处理;对降维信号的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分解,得到二维空间谱函数;解耦二维空间谱函数中的二维角度,对其中一维角度进行空间谱估计;将得到的空间谱估计值回代空间谱函数,对另一维角度进行多项式求根估计;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求得目标的方位角和俯仰角。本发明大大降低了算法的运算复杂度,有利于雷达系统的实时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5652273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152745.9
申请日:2016-03-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S13/8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13/8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雷达技术领域和信号处理领域,特别涉及多输入多输出类型系统的应用,具体说是一种基于混合匹配追踪算法的MIMO雷达稀疏成像算法。本发明包括:(1)M个发射阵元发射相互正交的相位编码信号,N个接收阵元接收该相位编码信号;(2)每个接收阵元的接收机的匹配滤波器对接收到的相位编码信号进行匹配滤波;(3)对匹配滤波后的信号作傅里叶变换,得到空间谱域回波表达式。本发明所提的HMP算法中的每一次索引选择的过程是利用OMP算法实现的,这种操作保证了在基信号选择时的正交性,也就能在字典矩阵具有傅里叶类似性质的时候可以区分相距很近的空间面元;与此同时,在HMP算法中存在的回溯选择操作与SP算法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03901417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31420.3
申请日:2014-04-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S7/4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7/4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L型阵列MIMO雷达低复杂度空间目标二维角度估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L型阵列由两个相互垂直的均匀线阵组成,阵元间距均为半个波长,两线阵各有M个和N个阵元,所有阵元都为收发共置阵元,发射正交窄带信号,接收信号通过匹配滤波处理,得到大孔径虚拟阵列的回波信号;设计降维矩阵,对回波信号进行降维处理;对降维信号的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分解,得到二维空间谱函数;解耦二维空间谱函数中的二维角度,对其中一维角度进行空间谱估计;将得到的空间谱估计值回代空间谱函数,对另一维角度进行多项式求根估计;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求得目标的方位角和俯仰角。本发明大大降低了算法的运算复杂度,有利于雷达系统的实时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661554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910073004.1
申请日:2009-09-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远距离视频下的正面人体自动身份识别方法。包括步态模块和人脸模块;首先读入视频文件,用Adaboost方法检测行人,若检测到便自动开启人脸模块和步态模块,分别对步态和人脸采用核主成分分析进行特征提取,最后采用人脸特征辅助步态特征在决策级的融合方法进行识别。本发明为远距离身份识别提出新的解决思路,采用人脸特征辅助步态特征在决策级融合方法。在单样本的步态识别中辅助人脸特征的优点在于,即使步态训练样本是单样本,而人脸图像是多个的,这样便从另外一个角度扩充了训练样本的数目,有助于身份识别,融合人脸特征可以提高2.4%的识别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740797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111055226.8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S3/04
Abstract: 一种透镜阵列下的高精度单快拍目标到达角度估计方法,涉及阵列信号处理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由于DoA在空间中是连续分布的,而透镜阵列的阵元排布是固定的,那么到达信号的能量不可避免的会扩散到整个阵列中,从而造成能量泄漏,进而导致估计性能损失的问题,本申请极大的降低了大规模MIMO系统的硬件复杂度和能量消耗,同时保证估计性能没有明显的损失。可以在透镜阵列体制下实现单快拍条件下的DoA估计。有效的解决了透镜阵列固有的能量泄漏问题导致的估计性能损失,极大的提高了DoA估计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721198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11055222.X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S7/02 , G01S7/282 , G01S13/02 , H04B7/0413 , H04B7/0456 , H04B7/06
Abstract: 双功能MIMO雷达通信系统物理层安全性联合波束赋形方法,涉及雷达通信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两个设计缺陷,即只设计AN协方差矩阵和采用性能较差的松弛算法导致系统保密率低的问题,本方法首先在利用雷达传输波束方向图的代价函数,依次添加MIMO雷达性能约束、QoS(通信服务质量约束)、PLS(物理层安全性约束),对系统每个天线约束以及系统总功率约束,构造优化问题,然后利用SDR松弛实现对优化问题的求解,并证明了松弛问题的优化解也是原问题的最优解。通过仿真分析可知在考虑到双功能雷达与通信系统的多用户通信安全性问题下,利用SDRPLS以及ZFPLS算法都能够较好的保证原系统的雷达性能的同时提高系统保密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942760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1911098101.6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10K11/168 , G10K11/172 , B32B25/04 , B32B33/00 , B32B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功能梯度板的水下声学覆盖层。包括覆盖层,所述的覆盖层包括外覆盖层(1)和内覆盖层(3),还包括功能梯度板(2),外覆盖层(1)和内覆盖层(3)铺设在功能梯度板(2)的两侧实现三者耦合,内覆盖层(3)内有周期性空腔。内覆盖层中空腔的阻抗与聚氨酯吸声橡胶相差极大,声波在空腔边界发生反射,不仅可以增加声波传播距离、有效地降低声波的透射,使得声波反射到外覆盖层中进行二次能量耗散,提高整体覆盖层结构的吸声性能;此外,空腔结构还可以产生共振吸收,沿微孔或间隙进入的声波能够引起空腔内部的空腔的粘滞阻力,使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耗散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