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辊、辊压设备及微结构辊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8547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68180.0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轧辊、辊压设备及微结构辊轧方法。一方面,将与辊轴轴向相平行的金属丝设于辊筒工作面上组成的轧辊,可用于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波纹辊完成构件表面微结构的制造,成形效果好,利于后期磨损的维护,有效缩短维护时间,满足构件表面微结构的制造需求;另一方面,利用上述轧辊与光辊配合,安装在设备主体上组成辊压设备,可满足构件表面微结构的高效率和高精度的工业制造需要;再一方面,利用上述辊压设备,通过调节光辊与轧辊的转速,可实现弯曲构件和平面构件表面微结构的快速制造。

    立式旋压机刚度补偿装置及立式旋压机

    公开(公告)号:CN110918751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1239426.1

    申请日:2019-1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立式旋压机刚度补偿装置及立式旋压机,涉及旋压机技术领域,立式旋压机包括立式旋压机刚度补偿装置,立式旋压机刚度补偿装置包括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立柱、支撑臂座以及支撑臂,立柱设置于立式旋压机旋轮臂的一侧,且立柱与旋轮臂相互平行,支撑臂座沿立柱的高度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立柱上,支撑臂沿垂直于立柱高度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支撑臂座上,第一动力装置与支撑臂座连接以驱动支撑臂座沿立柱高度方向滑动,第二动力装置与支撑臂连接以驱动支撑臂沿垂直于立柱高度方向滑动,支撑臂的一端与旋轮臂的一侧相抵以补充旋轮臂的刚度。该立式旋压机刚度补偿装置及立式旋压机通过设置支撑臂,有效保障了旋轮臂的刚度。

    一种碳化硅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增量约束多向锻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08735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839573.6

    申请日:2019-0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化硅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增量约束多向锻造方法,属于等温锻造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包套对碳化硅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铸锭进行包覆,得到包覆坯料;将包覆坯料进行近等温多向锻造,所述近等温多向锻造包括依次进行的归方多向锻造和归方后的多向锻造;所述归方多向锻造每个方向的初始道次压下量独立地为25~40%;针对相同面的锻造,后续道次压下量依次独立地递增0~15%;所述归方后的多向锻造每个方向的初始道次压下量独立地为25~35%;针对相同面的锻造,后续道次压下量依次独立地递增0~15%。采用上述方法,避免了铝基复合材料自由锻的开裂问题,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

    一种镁合金薄壁筒形件的交叉旋压强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55394B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711079628.5

    申请日:2017-11-06

    Abstract: 一种镁合金薄壁筒形件的交叉旋压强化方法,本发明涉及筒形件强化方法领域。本发明要解决传统镁合金旋压工艺制备的镁合金薄壁筒形件易产生明显的各向异性,导致镁合金薄壁筒形件的环向抗拉强度低于轴向抗拉强度的技术问题。方法包括:步骤一、固定镁合金坯料,预热;步骤二、预热至旋压温度;步骤三、启动旋压机进行强力旋压;步骤四、改变旋压机的芯轴转向,预热,喷涂润滑剂,进行下一道次强力旋压;步骤五、重复步骤四直至得到目标尺寸的镁合金薄壁筒形件。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镁合金薄壁筒形件的旋压成形过程,可以有效提高旋压成形零件的环向力学性能。

    一种用于大型薄壁筒形件对轮旋压设备的内旋进给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180341B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610805525.1

    申请日:2016-09-06

    Abstract: 一种用于大型薄壁筒形件对轮旋压设备的内旋进给装置,它涉及一种内旋进给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有模旋压设备存在模具成本高、通用性差和制造周期长的问题。本发明的锥形楔块套装在进给丝杠上,多个内旋轮座环形均布安装在锥形楔块上,每个内旋轮座内竖直可转动安装有一个旋轮轴,每个旋轮轴上可安装有一个内旋轮,旋轮座导向套和楔块导向套上均开设有十字滑槽,楔块导向套和旋轮座导向套的十字滑槽相互对齐并上下扣合,过渡套筒套装在进给丝杠上并位于楔块导向套的上端,上横梁安装在过渡套筒上,内旋电机安装在减速器上并将动力传递给减速器,减速器带动进给丝杠转动。本发明适用于薄壁筒形件对轮旋压设备中。

    一种非铁磁性金属管件中微裂纹的修复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31948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124839.6

    申请日:2017-11-14

    Abstract: 一种非铁磁性金属管件中微裂纹的修复装置及方法,涉及微裂纹的止裂及修复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裂纹止裂及修复的方式,由于脉冲电流密度较大,对于非平板类的零件,特别是管状的零件,存在夹持比较困难,容易出现接触不良,操作存在一定危险性,另外,现有利用感应加热电源来对金属管件内的裂纹进行修复,但是这种方法对非铁磁性材料金属管件的修复效果较差的问题。脉冲电源在1KV~20KV的放电电压下对螺旋线圈放电,而利用固定夹具夹紧金属管件,限制了螺旋线圈对金属管件的挤压产生的变形,从而实现对金属管件微裂纹的止裂及修复。它用于对非铁磁性金属管件的微裂纹进行修复。

    一种钛合金筒形旋压件的校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90163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510823205.4

    申请日:2015-11-24

    Abstract: 一种钛合金筒形旋压件的校形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校形方法,本发明为解决热旋成形出的钛合金筒形旋压件的内径尺寸难以控制,且容易出现内径尺寸超差、椭圆度偏大等缺陷,难以满足高精度筒形件的制造要求,限制了钛合金旋压件应用,且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出现能够对钛合金筒形旋压件内径尺寸调控的校形方法,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方法时按下述步骤实现的:步骤一:选择校形最大直径的芯模;步骤二:选择校形次级芯模直径;步骤三:根据钛合金筒形旋压件的外径尺寸,选取相对应的芯模逐级从小到大进行校形,对于内径偏差较大的钛合金筒形旋压件利用不同外径的芯模多次进行校形进而确定钛合金筒形旋压件符合制造要求,本发属于金属加工领域。

    一种基于界面热阻的异种金属复合旋压差温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80343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815169.1

    申请日:2016-09-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2/16 B21D37/16

    Abstract: 一种基于界面热阻的异种金属复合旋压差温控制方法,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塑性加工中的加热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界面热阻的异种金属复合旋压差温控制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方法难以在金属界面两侧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不能有效增大异种金属固态变形复合时的界面接触热阻的问题。本发明对内管和外管采用不同的热源进行差温加热,使内外管间具有较大的温度梯度,并在内管外表面或外管内表面加工螺旋型沟槽,减小了内外管界面传热时的实际接触面积,抑制内外管金属在界面处的热流交换。此方法在内外管金属间形了较大的温度梯度,实现了异种金属复合旋压时的差温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