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动悬臂结构加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845897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1608432.2

    申请日:2020-1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随动悬臂结构加热装置,属于局部加热弯曲成形领域。解决了现有感应加热装置成形区域温度不均匀,影响弯曲件的成形质量和成形极限的问题。它包括悬臂加热机构和齿轮固定架均与加热机构安装座板相连,扇形齿轮和齿轮固定架固定相连,扇形齿轮的旋转端安装导套,导套内侧为滚珠衬套和导柱,导柱安装在导柱安装座板上,导柱安装座板安装在安装支架上,安装支架安装在安装座板上,伺服电机和减速机固定安装在减速机安装座板上,减速机安装座板安装在安装支架上,齿轮通过齿轮安装座板和减速机安装座板安装在减速机上,齿轮安装座板安装在减速机安装座板上,齿轮与扇形齿轮啮合相连。它主要用于局部加热弯曲成形。

    一种带校形功能的推弯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76403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405253.9

    申请日:2020-1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校形功能的推弯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推弯装置包括安装平台、水平移动机构、可调节托料机构、可调弯辊组成、固定架和柔性压辊机构,水平移动机构和可调节托料机构均固定在安装平台上,固定架固定在水平移动机构上,可调弯辊组成包括成对配合使用的对称固设在固定架内的两个可调弯辊单元,柔性压辊机构安装在固定架上,可调节托料机构上承载待弯曲型材,待弯曲型材正对两个可调弯辊单元之间的弯辊区域布置,水平移动机构带动两个可调弯辊单元移动从而推动待弯曲型材弯曲成形,弯曲成型过程柔性压辊机构同步压紧待弯曲型材的上表面。本发明通过在推弯装置上安装随动的柔性压辊机构,使推弯装置在型材在弯曲成形过程中具有校形功能。

    日字管的成型方法及成型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0038963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28804.7

    申请日:2019-04-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日字管的成型方法及成型模具,包括步骤S1、对板料的两端按相反方向弯折90°;S2、按模具形状将板料自弯折起点处依次竖直向上弯折、水平弯折和竖直向下弯折后,板料的端部弯折处接触未弯折板料的上表面,其中,板料竖直向下弯折形成内筋;S3、将板料的端部弯折处与接触的未弯折板料的上表面进行焊接;S4、将模具放置于未弯折板料上且模具紧贴在内筋上,按模具形状将板料依次竖直向上弯折和水平弯折后,板料的端部弯折处接触内筋;S5、调整板料位置,将板料的端部弯折处与内筋进行焊接,形成日字管;S6、移除模具。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模具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出的管强度高、精度高。

    固定式金属薄板冲压件刚度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06401A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910310344.1

    申请日:2009-11-25

    Abstract: 固定式金属薄板冲压件刚度测试装置,它涉及一种刚度测试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没有固定式金属薄板冲压件刚度测试装置的问题。所述第二丝杠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接且平行设置在横梁管的上方,所述导轨的下端面固装在第二丝杠下方的横梁管的上端面上,所述支撑滑座装在横梁管上且与导轨滑动连接,第二丝母安装在第二丝杠上且第二丝母固装在支撑滑座的上端面上,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上端面固装在支撑滑座的下端面上,所述微调加载机构总成的上端面固装在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连接座上,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上端与微调加载机构总成的导杆的下端面固接,所述压头固装在压力传感器的下端面上。本发明的测试装置上的压头可实现多个自由度的移动或转动,可以准确测量金属薄板冲压件的刚度。

    一种型材或棒材无模热弯曲成形随动弯转装置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22561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910398197.1

    申请日:2019-0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型材或棒材无模热弯曲成形随动弯转装置及使用方法,弯转装置包括安装座、旋转底座、弯转机构、上部调整机构、下部调整机构和夹持机构,旋转底座设置在安装座内,下部调整机构固定在旋转底座上,夹持机构夹持下部调整机构,弯转机构包括两组弯转模组件,每组弯转模组件均包括上弯转模、下弯转模和固定螺杆,每组固定螺杆依次穿过上部调整机构、相应组的上弯转模和相应组的下弯转模后与下部调整机构连接,两组弯转模组件之间形成弯转区,旋转上弯转模调整弯转区高度H,上、下部调整机构调整弯转区宽度B,夹持机构允许旋转底座转动及弯转机构随动。本发明在不更换模具情况下可实现不同形状不同规格型材或棒材弯曲成形。

    一种异形截面管校弯校扭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180920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910446167.3

    申请日:2019-05-27

    Abstract: 一种异形截面管校弯校扭一体化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异形管类零件制造过程中,易出现弯曲成型半径不一致以及平面度较差的问题。它包括底板、第一支座、第二支座、校扭上模及校弯压件,所述第一支座与所述第二支座相互平行设置且均固设在底板顶面,所述第一支座包括固定座及活动座,其中固定座的底端与底板固接且顶部开设有弧形通槽,活动座位于弧形通槽内且沿弧形通槽的内壁滑动设置,活动座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通槽,且第一限位通槽两侧的活动座上分别固设有连接柱,所述校扭上模位于第一支座的上方且其顶端与压力机的压头固接,校扭上模与一个连接柱之间设置有连杆,且连杆与校扭上模之间以及连杆与连接柱之间均为转动连接。

    一种用于矩形管材的绕弯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1318598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202768.2

    申请日:2020-03-20

    Abstract: 一种用于矩形管材的绕弯模具,属于管件弯曲成形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绕弯模具对矩形截面管材进行绕弯成形的过程中,易导致管材绕弯成形质量差的问题。内部填充模具包括呈矩形布置的四个直角楔块以及配合穿设在四个直角楔块之间的矩形楔块,所述矩形楔块上螺纹连接有丝杆,每个直角楔块上各穿装有一个定位杆,四个定位杆上远离直角楔块的一端部同时通过安装板固定,丝杆上远离矩形楔块的一端部转动穿设在安装板上。通过内部填充模具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矩形管材绕弯成形时,由于管材所受到的夹持力过大导致的矩形管材截面失稳畸变现象,并且能够有效地减少相对滑移现象。

    固定式金属薄板冲压件刚度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706401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910310344.1

    申请日:2009-11-25

    Abstract: 固定式金属薄板冲压件刚度测试装置,它涉及一种刚度测试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没有固定式金属薄板冲压件刚度测试装置的问题。所述第二丝杠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接且平行设置在横梁管的上方,所述导轨的下端面固装在第二丝杠下方的横梁管的上端面上,所述支撑滑座装在横梁管上且与导轨滑动连接,第二丝母安装在第二丝杠上且第二丝母固装在支撑滑座的上端面上,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上端面固装在支撑滑座的下端面上,所述微调加载机构总成的上端面固装在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连接座上,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上端与微调加载机构总成的导杆的下端面固接,所述压头固装在压力传感器的下端面上。本发明的测试装置上的压头可实现多个自由度的移动或转动,可以准确测量金属薄板冲压件的刚度。

    镁合金丝材或棒材温静液挤压制造方法及其挤压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0450654C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710071787.0

    申请日:2007-02-14

    Abstract: 镁合金丝材或棒材温静液挤压制造方法及其挤压模具,它涉及一种镁合金丝材或棒材温静液挤压制造的方法及该方法的专用挤压模具。本发明有效解决了镁合金塑性加工时存在塑性差、流动摩擦阻力较大、易产生龟裂、加工成本高的问题。本方法的具体工序包括:镁合金坯料加工、涂润滑剂、蓖麻油加热、温静液挤压模具加热及温度控制、放镁合金坯料、注蓖麻油、放活动凸模、加压、挤出成形。镁合金丝材或棒材温静液挤压模具包括活动凸模(26),活动凸模(26)置于凸模(6)的正下方并与凸模(6)同轴,活动凸模(26)的下端穿过凹模压板(17)中间设有的凸模通孔(8)装在挤压筒(13)内的上部,所述的挤压筒(13)为多层冷压组合挤压筒。该方法和该专用模具制造出的丝材与棒材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和更好的表面质量,比强度、比刚度指标也有所提高。

    利用人力为微型计算机发电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598301A

    公开(公告)日:2005-03-23

    申请号:CN200410043815.4

    申请日:2004-0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人力为用电设备发电的装置—利用人力为微型计算机发电的装置。它包括增速装置(3)、直流发电机(13)、蓄电池(7)、逆变器(6)和摇把(2),摇把(2)连接在增速装置(3)的输入轴(3-1)上,增速装置(3)的输出轴(3-10)与直流发电机(13)的电机轴固连在一起,(13)的输出端与(7)的输入端相连接,(7)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连接(6)的正负极输入端,(6)的两输出端输出220V交流电。旋转摇把(2),增速装置(3)把摇把(2)的转速改变为较高的转速施加到直流发电机(13)上,电能储存在蓄电池(7)中。利用人力为微型计算机发电可实现一举多得:人力发电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微型计算机用户还可以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可使微型计算机免受停电之扰,大大减轻电网负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