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线针轮传动的可变压缩比活塞

    公开(公告)号:CN205592032U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20339278.6

    申请日:2016-04-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摆线针轮传动的可变压缩比活塞,包括摆线轮、针齿轮、活塞上体、活塞下体、电机等,其特征在于:活塞上体的挡块处于活塞下体两导向板之间,并与活塞下体通过拉伸弹簧相连接,电机横向放置在活塞下体的电机座上,并通过电机盖固定;摆线针轮结构通过针齿轮上的圆孔固定在电机左、右转子上,摆线轮上的偏心圆轮与活塞上体挡块线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转动,经摆线针轮结构的减速作用后,由摆线轮上的偏心圆轮结构推动活塞上体上的挡块,来改变活塞上体与活塞下体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发动机压缩比的变化;本发动所述的活塞组件结构简单、研发成本低、并具有较大的过载能力和承受较强的冲击性能,可靠性能好。

    空间回热有机朗肯循环气动式动力输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845244U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20803756.9

    申请日:2017-07-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间回热有机朗肯循环气动式动力输出装置,工作过程中将气动马达膨胀后的乏气与液态冷工质进行充分混合,对乏气的能量进行回收,混合后的液态工质通入工质泵中增压,随后排出工质泵继续吸收能量,进行下一次循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传统有机朗肯循环中膨胀机、回热器、冷凝器、工质泵串联的布置方式改进为膨胀机、空间回热、工质泵的连接方式,并且将膨胀机与工质泵的转子同轴,如此可以回收乏气能量提升循环效率,使蒸发器、冷凝器的布置更加自由,工况调节的自由度更多,减少部件数量,并且增加了部件的紧凑程度。(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蓄热式复合涡轮增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071713U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21062664.1

    申请日:2016-09-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热式复合涡轮增压装置,该装置由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和工质涡轮增压系统并联而成,工质涡轮增压系统作为辅助系统在高速工况时蓄存能量,在低速和加速工况时介入工作。发动机高速工况时,在废气涡轮增压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控制单元将多余的废气引入工质涡轮增压系统中的蓄热器,蓄热器内的工质吸收废气热量蒸发,且压力逐步升高至某一目标值后稳定;当转入低速工况时,仅靠废气涡轮增压系统不能满足进气要求,此时蓄热器内的高压气态工质排出并冲击工质涡轮,从而带动工质涡轮旋转压气,以此增加进气量;加速工况时,控制单元控制工质涡轮立即介入工作,快速增加进气量,从而提高瞬态响应性。

    一种分段式压力温度调节的内燃机排气温度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805658U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20473731.2

    申请日:2016-05-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Y02T10/4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段式压力温度调节的内燃机排气温度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温压调节器、控制单元及各种电磁阀组成。温压调节器可以实现分段式的压力温度调节,使蓄热工质基本保持在预设的目标状态附近,同时使状态恒定箱始终保持高温高压,始终具有加热低温废气的能力;温压调节器内的蓄热工质可以吸收并蓄存高温废气的热量,待低温废气通过时又可向低温废气传热,以此实现对废气温度的控制;控制模块根据废气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控制废气的路线,当废气温度在后处理要求的高效温度窗内时,废气经废气直通管直接流进后处理器,当废气温度不在后处理要求的高效温度窗内时,废气流经温压调节器,经温度调节后再流进后处理器。

    车用内燃机余热复合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654449U

    公开(公告)日:2016-10-19

    申请号:CN201620382121.1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内燃机余热复合利用系统,主要由蒸发器、超临界蓄热器、后处理器、预热器、通断阀、比例电磁阀、空间回热变膨胀比膨胀机、稳压罐、冷凝器、冷工质罐和控制单元组成,通过超临界蓄热稳定后处理温度,保证后处理效率,利用换热后温度较低的废气进行废气再循环以减少EGR中冷的能量损失,同时充分利用工质吸收发动机废气的热量,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并且可对工质的汽化潜热进行回收,充分利用工质能量,降低工质泵的能量损失。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能够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发动机节能减排的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