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3000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497242.1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控制的压电微定位平台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属于微纳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紧格式动态线性化方法对建立的非线性模型进行转化为基于输入输出数据增量形式的数据模型,并通过最小化压电微定位平台系统误差和控制量变化率准则函数求取控制率的基于数据驱动控制的压电微定位平台轨迹跟踪控制方法。本发明步骤是:设计基于数据驱动控制的压电微定位平台轨迹跟踪控制器,在不依赖压电微定位平台系统物理参数和数学模型的情况下,引入改进投影算法和神经网络分别估算和预测基于实际输入输出数据的控制器参数。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基于模型的控制器性能对模型结构和建模精度的依赖,仅基于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实现压电微定位平台系统高精度轨迹跟踪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5539354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36732.5
申请日:2016-01-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R22/46 , B60R2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缓冲吸能式安全带预紧装置,包括:钢丝绳,其用于连接安全带的插锁固定点或者安全带的织带;活塞,其与所述钢丝绳相压接固定;形状记忆合金,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塞端部,另一端固定于安全带的下固定点;中央处理器,其分别与传感器及预紧装置电源开关相连,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过所述传感器得到数据进行分析,控制所述预紧装置电源开关对所述形状记忆合金进行通电。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缓冲吸能式安全带预紧装置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成本低,控制灵敏,并且通过记忆合金的使用促进了车身轻量化有效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846620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44599.6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单向输入饱和约束和执行器迟滞的压电微定位平台输出反馈控制方法,其步骤包括:1)建立具有单向输入饱和约束和迟滞非线性的压电微定位平台模型,并进行执行器迟滞及输入约束模型转换;2)在模糊逻辑系统中引入滤波器和迟滞算子,以估计系统的迟滞、不确定性以及外部扰动,并构建模糊状态观测器,用于观测迟滞系统无法测量的状态;3)基于跟踪微分器、预设性能技术、投影算子和自适应动态面技术,设计虚拟控制律和自适应律;4)根据步骤1)‑3)以及对数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压电微定位平台的有界输出反馈控制器。本发明有效消除了输入迟滞的影响,实现了压电微定位平台的安全、高精度跟踪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114928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111450412.1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一种压电微定位平台的固定时间自适应事件触发控制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控制方法中存在调节时间长、控制精度有限和通信资源损耗多的问题。步骤为:步骤1:为压电微定位平台建立模型;步骤2:通过复合观测器同时观测不可测状态和未知扰动;步骤3:计算观测误差、跟踪误差、虚拟误差和补偿误差,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V并求导得到#imgabs0#步骤4:利用虚拟控制律、命令滤波器、补偿信号和自适应律,进行虚拟控制、命令滤波、信号补偿和自适应控制;步骤5:利用固定时间自适应事件触发控制器,通过该控制器实现固定时间收敛和事件触发,实现对压电微定位平台输出位移的高精度跟踪控制效果。本发明更适合实际应用,可以得到更高的控制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93341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094284.4
申请日:2023-02-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陶瓷微动平台的数据驱动自适应滑模迭代控制方法,属于微纳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在基于紧格式动态线性化的数据驱动自适应滑模迭代控制中引入了自适应学习率,设计数据驱动控制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不需要任何压电陶瓷微动平台的迟滞非线性模型等其他模型的信息,引入了紧格式动态线性化数据模型,避免了对平台建模的复杂过程和所建模型的精确度对控制器有效性的影响;在迭代过程中采用自适应学习率,使得在每一时刻算法都能选取到最合适的学习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控制器的控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914981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010481274.2
申请日:2020-05-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17/16
Abstract: 一种基于粒子群‑蚁群并行交叉算法的改进PI模型辨识方法,属于系统辨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具有变化斜率的改进Play算子和死区算子实现了对传统PI模型的改进,使建立的模型具有描述非对称迟滞特性能力的基于粒子群‑蚁群并行交叉算法的改进PI模型辨识方法。本发明步骤是:得到改进的PI模型,设计粒子群‑蚁群并行交叉算法辨识改进PI模型的参数,搭建压电微定位平台采集辨识模型所需的数据,依据步骤二所述的粒子群‑蚁群并行交叉算法辨识最终的模型参数并给出建模结果。本发明对于推进研究消除压电微定位平台迟滞非线性的方法,推广压电微定位平台使用,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241973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10674284.2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 长春国科精密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P6/00 , H02P6/34 , H02P23/00 , H02P23/14 , H02P25/064
Abstract: 一种S型滤波器迭代学习控制直线电机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属于控制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直线电机非线性干扰影响系统控制性能的问题,设计了超前校正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然后根据设计好的自抗扰控制器结合迭代学习控制特点的S型滤波器迭代学习控制直线电机轨迹跟踪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步骤是:基于系统的控制模型设计超前校正的自抗扰控制器;设计S型结构的滤波器迭代学习控制器与控制器复合的直线电机运动平台轨迹跟踪控制器。本发明极大的提高了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平台的控制性能,能够有效提升直线电机的跟踪精度和抗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930008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010497242.1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控制的压电微定位平台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属于微纳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紧格式动态线性化方法对建立的非线性模型进行转化为基于输入输出数据增量形式的数据模型,并通过最小化压电微定位平台系统误差和控制量变化率准则函数求取控制率的基于数据驱动控制的压电微定位平台轨迹跟踪控制方法。本发明步骤是:设计基于数据驱动控制的压电微定位平台轨迹跟踪控制器,在不依赖压电微定位平台系统物理参数和数学模型的情况下,引入改进投影算法和神经网络分别估算和预测基于实际输入输出数据的控制器参数。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基于模型的控制器性能对模型结构和建模精度的依赖,仅基于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实现压电微定位平台系统高精度轨迹跟踪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397820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045711.5
申请日:2022-01-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电微动平台基于Hopfield神经网络估计器的自适应控制方法,属于微纳控制技术领域。将压电微动平台表征为带有迟滞输入的离散非仿射非线性函数的形式,在广义Lipschitz条件下,采用动态线性化方法和最优算法设计自适应控制器,然后设计Hopfield神经网络估计器对控制器未知参数进行在线调整,该方法利用系统已知的先验知识将系统迟滞非线性描述为可公式化的Bouc‑Wen模型,避免对影响系统性能敏感因素考虑不全而导致闭环系统精度不高甚至失稳的问题。Hopfield神经网络估计器对系统输出值进行估计,直观地反应估计器性能,所设计控制器无需离线建模就能实现压电微动平台的高精度跟踪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047703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449295.7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电陶瓷微定位平台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属于微纳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将基于全格式动态线性化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与离散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相结合,设计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不需要任何压电陶瓷微定位平台的迟滞非线性模型等其他模型的信息,引入了全格式动态线性化数据模型,避免了对平台建模的复杂过程和所建模型的精确度对控制器有效性的影响;考虑系统扰动和不确定性,采用离散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系统的总扰动,从而降低了未知参数估计的复杂度,提升了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利用偏差原理对离散时间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改进,对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提高了控制器的控制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