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8051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313190.0
申请日:2025-03-17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性信息素的核壳结构聚苯乙烯/聚乳酸纺丝纤维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芯溶液为聚乳酸溶液与性信息素混合溶液,壳溶液为聚苯乙烯溶液,将形成的纺丝膜收集于包裹硫酸盐透明纸的铝制滚筒上,得到核壳结构聚苯乙烯/聚乳酸纺丝纤维,纤维呈现均匀的纺丝形貌和具有核壳状结构,其直径约为2.24‑3.55μm。该方法简单、经济、高效,对溶液配制和静电纺丝过程具有良好的可调节性,适合制备可负载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昆虫性信息素核壳结构聚苯乙烯/聚乳酸纺丝纤维,聚苯乙烯与聚乳酸的双重缓释系统实现了性信息的长效缓释,性信息素在纺丝纤维中的缓释周期可达8‑14周,可长效持久的应用于生物防治中性信息素迷向干扰防控害虫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05766803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45652.3
申请日:2016-03-15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柞蚕卵为寄主混合繁育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方法,在利用柞蚕卵大量繁育赤眼蜂的过程中,将小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以不低于4:1的比例,并控制蜂卵比不低于5:1的比例同时混合接入柞蚕卵,可以实现利用柞蚕卵同时成功大量繁育二种赤眼蜂的目的。本发明为尝试开发基于柞蚕卵的“一卵多蜂”系列产品提供新的思路,有利于开创基于柞蚕卵为中间寄主的赤眼蜂繁育与利用新模式,极大推动除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以外优势赤眼蜂种类在农业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663327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113548.1
申请日:2015-03-16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G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 A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小卵繁育赤眼蜂混合释放防治害虫的方法,根据害虫种类不同,在害虫产卵初期,将大卵繁育赤眼蜂与小卵繁育赤眼蜂按(3~5:1)的比例混合释放,间隔5-7天释放1次,连续释放3~4次;大卵繁育赤眼蜂为利用柞蚕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或螟黄赤眼蜂;小卵繁育赤眼蜂为利用米蛾卵或麦蛾卵繁育的稻螟赤眼蜂及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本发明将大卵繁育赤眼蜂种类和小卵繁育赤眼蜂种类混合释放,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极大降低防治成本,有利于赤眼蜂在农林害虫防治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可大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对人类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3404505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310360029.6
申请日:2013-08-19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M99/00 ,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合水田释放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方法,在释放装置的承重空间注入配重物,在寄主卵空间放入繁育寄生蜂的卵;再将盖子扣在杯体上构成一体;把含有寄生蜂的释放装置均匀抛投到水田中,使其自动漂浮于水面,寄生蜂的卵羽化后主动从出蜂孔爬出并搜寻害虫寄主卵;田间放蜂时,操作人不用下水田,在稻田池埂上即可将具有一定重量的释放装置抛向水田内,在重力作用下,释放装置底部先落入水中,在杯体外缘环浮力的作用下,释放装置不会沉入水底,装有赤眼蜂的上部空间会漂浮于水面,即时有少量水从出蜂孔进入,也会通过漏斗状隔板流入盛有沙子的下部空间;避免捕食性天敌对寄主卵的取食,防止雨淋,不积水,并可实现机械化生产。释放装置制作材质均为玉米淀粉生物降解材料,在自然条件下6个月左右即可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2630641B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210074834.8
申请日:2012-03-21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 A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可持续释放方法,在需防治区域根据虫口密度与防治需要布设若干释放点,每点安装一套释放装置。释放装置的释放筒为壳体结构,两端分别设有可拆装的实心盖和网盖,释放筒的中部设有网隔;在防治区域布设寄生性天敌昆虫释放装置,可实现天敌昆虫的持续释放,能够有效针对防治对象世代交替、虫龄混杂等复杂情况,延长防治时间,增强防治效果;通过将天敌种群的维持工作下移至用户终端,以较易获得的替代寄主进行天敌种群维持,减少了实施防治的中间环节,可节约生防费用;特别是在需要进行化学防治时,可将天敌转移出施药区域,能够兼顾实施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
-
公开(公告)号:CN11776077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084684.3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IPC: G01N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样器,尤其涉及一种分层隔绝式土壤取样器。本发明要提供一种分层隔绝式土壤取样器,包括有采样器和按压杆,采样器上固定安装有按压杆,还包括有滑杆、握把、辅助机构和取样机构,按压杆上滑动式连接有滑杆,滑杆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向下按压的握把,握把上设有用于辅助将采样器按入土地的辅助机构,采样器上设有用于对土壤进行横向取样的取样机构。本发明通过地钉使本装置能够牢固的安置在地面上,确保取样时采样器垂直于地面,并通过电动滑架辅助把采样器插入土地中进行取样,提高采样效率,同时在握把向上移动时通过齿条带动单向齿轮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取样盒对采样器内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取样,以此提高检测结果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149789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179884.7
申请日:2020-03-16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米蛾成虫自动收集设备,包括:输送架、可开启的密封门、四周纱网密封的饲养箱、有密封门的二氧化碳充气室、往返输送架和二氧化碳充气室的滑动托板、可开启饲养箱密封门的升降装置、可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传感器和电磁阀、可将米蛾送至收集笼的振动传输装置;整个米蛾收集是在密闭的箱体中完成,避免米蛾鳞片和二氧化碳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危害,安全性好;米蛾收集时,打开机器开关后,只需人工将米蛾饲养箱推入二氧化碳充气室,收集过程全程自动,米蛾昏迷自动掉落,减小对米蛾本体的伤害;工作效率高,操作简便;一台机器就可以满足目前工厂化生产赤眼蜂的需要。
-
-
公开(公告)号:CN103404505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310360029.6
申请日:2013-08-19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M99/00 ,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合水田释放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方法,在释放装置的承重空间注入配重物,在寄主卵空间放入繁育寄生蜂的卵;再将盖子扣在杯体上构成一体;把含有寄生蜂的释放装置均匀抛投到水田中,使其自动漂浮于水面,寄生蜂的卵羽化后主动从出蜂孔爬出并搜寻害虫寄主卵;田间放蜂时,操作人不用下水田,在稻田池埂上即可将具有一定重量的释放装置抛向水田内,在重力作用下,释放装置底部先落入水中,在杯体外缘环浮力的作用下,释放装置不会沉入水底,装有赤眼蜂的上部空间会漂浮于水面,即时有少量水从出蜂孔进入,也会通过漏斗状隔板流入盛有沙子的下部空间;避免捕食性天敌对寄主卵的取食,防止雨淋,不积水,并可实现机械化生产。释放装置制作材质均为玉米淀粉生物降解材料,在自然条件下6个月左右即可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2823550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347373.7
申请日:2012-09-19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柞蚕卵繁育松毛虫赤眼蜂的光环境调控方法,将已经寄生了松毛虫赤眼蜂的柞蚕卵作为亲代卵,尚未被寄生的新鲜柞蚕卵作为子代卵,控制柞蚕卵处于紫色光光照条件下,待寄生环节结束后,除去亲代卵及松毛虫赤眼蜂,将子代卵置于红色光光照条件下,松毛虫赤眼蜂在子代卵中完成发育并羽化后,可继续作为种蜂重复以上过程,使其种群逐代增殖并最终获得所需数量的赤眼蜂种群,加工制成生防成品。采用本发明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率可提高2.25-11.25个百分点,羽化率可提高2.99-11.04个百分点,单卵蜂数与遗留蜂率无显著性差异。在多代繁殖的情况因逐代均有所增殖以上数值将会进一步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