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红汁乳菇菌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14782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310238366.8

    申请日:2013-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红汁乳菇菌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组织分离法,在无菌条件下取红汁乳菇的菌柄与菌盖之间的组织接种于PDA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待所述PDA试管斜面培养基组织块儿上长出菌丝后,将其转接到WYA试管斜面培养基上进行避光培养,并通过培养后得到纯净红汁乳菇菌丝、红汁乳菇液体菌剂与固体菌剂,将上述纯净红汁乳菇菌丝、红汁乳菇液体菌剂与固体菌剂分别接种到一年苗龄的板栗无菌苗之根系上培育至少三个月,从板栗无菌苗之根系上得到红汁乳菇菌根。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培育板栗菌根苗获得红汁乳菇子实体,为人工栽培红汁乳菇菌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方便了人工栽培。

    一种蜜环菌可调节立体种植架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4456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0493071.4

    申请日:2022-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蜜环菌可调节立体种植架,涉及蜜环菌种植技术领域,包括支撑盘,支撑盘上竖直安装有竖直管,所述竖直管顶部安装有集水盘,竖直管上滑动套设有升降套环I,支撑板上固定有托盘,所述托盘上均匀安装有若干个培养槽,所述支撑板与竖直管之间铰接有支撑杆,所述竖直管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升降套环I竖直升降的调节组件;本发明通过转动螺纹套管实现其相对竖直管竖直移动,使得升降套环I能带动水平杆、滑动套块、支撑板和托盘竖直升降,在支撑杆的支撑作用下,实现支撑板带动托盘横向移动,实现对托盘横向移动的同时能竖直运动,大大方便了对培养槽内的蜜环菌进行灵活方便的位置调节,方便对种植过程中进行及时查看。

    一株珊瑚状猴头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51564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58717.X

    申请日:2023-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珊瑚状猴头菌及其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该珊瑚状猴头菌于2022年6月20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4022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瓶栽生产珊瑚状猴头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该珊瑚状猴头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液体菌种;将固体培养料装入栽培瓶,灭菌处理后,接种所述液体菌种,之后经过发菌、催菇和出菇管理,最后采收得到珊瑚状猴头菌成品。利用本发明的珊瑚状猴头菌进行工厂化瓶栽,生产周期短,生物学转化率高,自动化程度高,人工成本低,生产效益好,易栽培管理。

    一种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87768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10035566.8

    申请日:2014-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菌母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该培养基包括以下成分:去皮马铃薯200克,硬杂木屑40克,葡萄糖10克,蔗糖10克,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1.5克,赤霉素10-15毫克,2、4-D10-15毫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本发明从不同食用菌菌种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采用科学手段,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影响食用菌菌种质量前提下,保护食用菌品种选育人的食用菌新品种短期内不被其他人扩繁,保护菌种选育人的知识产权不受他人侵害。本发明适用于平菇、香菇、黑木耳、滑菇、金针菇、猴头菌和灵芝母种。

    一种制备红汁乳菇菌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14782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310238366.8

    申请日:2013-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红汁乳菇菌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组织分离法,在无菌条件下取红汁乳菇的菌柄与菌盖之间的组织接种于PDA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待所述PDA试管斜面培养基组织块儿上长出菌丝后,将其转接到WYA试管斜面培养基上进行避光培养,并通过培养后得到纯净红汁乳菇菌丝、红汁乳菇液体菌剂与固体菌剂,将上述纯净红汁乳菇菌丝、红汁乳菇液体菌剂与固体菌剂分别接种到一年苗龄的板栗无菌苗之根系上培育至少三个月,从板栗无菌苗之根系上得到红汁乳菇菌根。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培育板栗菌根苗获得红汁乳菇子实体,为人工栽培红汁乳菇菌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方便了人工栽培。

    一种合成点柄粘盖牛肝菌菌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81298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310120364.9

    申请日:2013-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点柄粘盖牛肝菌菌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组织分离法,在无菌条件下取点柄粘盖牛肝菌的菌柄与菌盖之间的组织接种于PDA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得到点柄粘盖牛肝菌菌丝,将所述点柄粘盖牛肝菌菌丝与PDA试管斜面培养基分离,得到纯净的点柄粘盖牛肝菌菌丝,将纯净的点柄粘盖牛肝菌菌丝与无菌水混合后用搅拌机搅碎得到点柄粘盖牛肝菌菌剂;将待栽培板栗无菌苗的根系沾满所述点柄粘盖牛肝菌菌剂后移栽在培养钵中,培养钵中填充有真菌与无菌土的混合物,7天-10天后向培养钵中浇灌所述点柄粘盖牛肝菌菌剂进行补接,然后以水浇灌,栽培三个月至一年,从板栗苗木的根系上得到所述点柄粘盖牛肝菌菌根。

    黄靛牛肝菌人工菌根苗及其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34620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92865.1

    申请日:2024-1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黄靛牛肝菌人工菌根苗及其合成方法,涉及菌类人工栽培领域。黄靛牛肝菌人工菌根苗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黄靛牛肝菌的母种在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生长出菌丝后,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S2、确定步骤S1所得菌丝为黄靛牛肝菌后,将菌丝转移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黄靛牛肝菌菌液,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S3、确定步骤S2所得黄靛牛肝菌菌液中的菌丝为黄靛牛肝菌后,将黄靛牛肝菌菌液接种至马尾松无菌苗的根部,经过3~12个月的培养,培育出黄靛牛肝菌人工菌根苗。本发明实现菌丝的快速增殖和人工菌根的形成,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确保菌种的纯净性,为黄靛牛肝菌的人工栽培提供技术基础。

    一种小分子生物质萃取提纯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368535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110538790.9

    申请日:2021-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分子生物质萃取提纯设备,涉及萃取领域,主要为了解决萃取过程的液面分隔问题;该装置包括:盛放装置,用于为装置提供原料;管路装置,盛放装置与管路装置相互导通,用于反应液的输送;萃取装置,萃取装置与管路装置的尾部相互导通安装,用于对萃取液进行分隔式萃取;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安装在萃取装置的表面,用于对萃取过程中中间滚筒的翻滚混合;隔板装置,所述隔板装置安装在萃取装置的中间部位内部,用于将萃取完成的萃取液和溶剂分隔开;本装置实现了对萃取液面的机械截断,进而保证了装置内部液体相互之间不会污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