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电平NPC变流器的新型调制策略

    公开(公告)号:CN108092535B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711434651.1

    申请日:2017-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三电平NPC变流器的新型调制策略,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定义两组互补的三相调制波:步骤2,求出步骤1中第一组三相调制波的表达式,并求解第一组三相调制波的占空比;步骤3,求出步骤1中第二组三相调制波的表达式和对应的占空比;在两个开关周期内,将第一组三相调制波和第二组三相调制波分别与变流器上下载波比较后,输出最终的PWM脉冲给三电平NPC变流器。本发明调制策略在三相正弦电压的基础上补一组调制波,将两组调制波在两个开关周期内轮流作用于三电平NPC变流器,从而实现在全调制度和全功率因数下的中点电位平衡,这种调制策略比双调制波载波PWM调制策略算法简单,更易实现。

    基于人体姿态检测的互动式运动娱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95374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023740.1

    申请日:2018-0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体姿态检测的互动式运动娱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基于人体姿态检测的互动式运动娱乐设备包括姿态检测模块、主控模块、通信模块以及视频播放模块;控制方法中,首先姿态检测模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采集当前运动数据,并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计算得出当前运动速度和运动姿态数据,并转换为视频播放倍速和视频播放方向控制信号,发送至视频播放模块,视频播放模块根据主模块的控制信号同步视频播放速度和视频播放方向,实现同当前运动速度和运动姿态的实时同步。本发明通过实时监测人体运动速度和运动姿态并据此改变视频的播放速度和播放方向,实现互动娱乐的功能。

    一种无刷直流电机换向控制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79046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10032964.9

    申请日:2015-01-22

    Inventor: 李宁 李庆之 周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刷直流电机换向控制装置,包括红外检测元件、硬质套环、逻辑控制电路模块、电子换向器;所述红外检测元件设置有三组,且三组红外检测元件设置在硬质套环的径向外侧,按照电角度120°分布在一块环形印制电路板上,并与逻辑控制电路模块连通;所述硬质套环套接在无刷直流电机非输出端的电机轴上,且在所述硬质套环的表面印有周期重复的黑白图案;外部设备系统与逻辑控制电路模块和电子换向器顺序连通。本发明通过红外检测元件和带图案的硬质套环配合,对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磁极位置进行检测,结构简单、安装精度高、成本低。

    一种低速直驱式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86392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143359.4

    申请日:2014-0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低速直驱式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方法,本低速直驱式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结构包括位置闭环、速度闭环、交轴电流闭环和直轴电流闭环;采用间接观测交流伺服电机转角和转速的方法,提高转角和转速的检测精度;间接观测得到的转角观测值用于旋转变换和位置反馈,速度观测值用于速度反馈;通过对交流伺服电机绕组电流的检测和旋转变换,分别得到交轴电流反馈信号和直轴电流反馈信号。引入转矩抖动信号,使交流伺服电机在低速或静止时处于“微抖动”状态,改善低速死区和滞后特性。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仅采用普通的交流伺服电机和普通增量式光电脉冲编码器,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低速直接驱动。

    伺服型张力控制系统再生电能利用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57295A

    公开(公告)日:2013-12-18

    申请号:CN201310442683.1

    申请日:2013-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伺服型张力控制系统再生电能利用装置及其方法,所述方法是收卷交流伺服驱动器控制收卷电机驱动收卷辊运行,开卷辊在收卷电机的拖动下带动开卷电机运行,张力由开卷电机产生的转矩来形成,开卷交流伺服驱动器控制开卷电机,所述收卷电机和开卷电机均为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所述开卷交流伺服驱动器工作于转矩控制模式,所述收卷交流伺服驱动器,工作于速度控制模式,收卷交流伺服驱动器的直流母线端接至开卷交流伺服驱动器的直流母线端,收卷电机工作于电动状态,通过收卷交流伺服驱动器将直流母线上的电能转换成为机械能,开卷电机被拖动运行,工作于发电状态,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该方法和装置既节约了能源又不会对电网产生影响。

    一种医疗影像设备专用多坐标伺服驱动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368485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210084587.X

    申请日:2012-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医疗影像设备专用多坐标伺服驱动方法和装置,涉及工业领域中的伺服电机控制技术,具体为用一台专用交流伺服驱动器分时驱动医疗影像设备扫描架多个运动坐标方向的多台交流伺服电机。所述医疗影像设备专用多坐标伺服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采用“双模态连续变结构位置和速度控制”方法,控制结构中包括了“位置和速度并行控制”和“位置和速度串级控制”两个控制模态,伺服电机转子角位移量被用来连续地融合两种控制模态的输出,得到转矩控制指令,可驱动大惯量的扫描架快速准确定位。所述医疗影像设备专用多坐标伺服驱动装置包括一台专用交流伺服驱动器、多台交流伺服电机、驱动转换电路板、反馈信号转换电路板、操作控制器等。

    一种张力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26822A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910031031.2

    申请日:2009-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张力控制方法及装置,可由普通变频器(1)控制异步电动机(2)来简单驱动收卷辊(3),而开卷辊(4)由一永磁同步伺服电机(5)来控制,张力来自该永磁同步伺服电机(5)的转矩,本发明介绍的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该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的转矩来实现张力控制。该永磁同步伺服电机(5)实际是由收卷辊的驱动电动机拖动运行的,该永磁同步伺服电机(5)工作于发电状态,所发电能,亦通过本发明介绍的控制装置回馈给电网。本发明在提高负载转矩和系统张力的控制精度的同时,将永磁同步伺服电机(5)因被收卷辊(3)的驱动电机拖动运行而产生的电能回馈给电网,实现了节能,也省掉了现有技术中的冷却系统,降低了装置成本。

    智能振动检测仪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5520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86811.1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智能振动检测仪,基于智能振动检测仪设备软硬件模块包括六维振动检测模块、主控模块、继电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通信模块;控制方法中,首先六维振动检测模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采集当前运动数据,并通过通信模块发送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计算得出当前振动速度和振动姿态数据,用于将收集到的信号分析处理后,实时自检自身产品功能是否正常工作并及时报警,上位机在接收到主控模块传来的数据时,运用时域分析、频域分析以及时频域分析,运用这些方法将数据信号进行有效分析。本发明能够实时监测并分析振动信号,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工业监测等领域,是一种多维度、智能化、实时产生综合性信号的振动检测装置。

    一种自动开关门运动曲线规划方法及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8879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0016062.6

    申请日:2022-01-07

    Inventor: 李宁 侯儒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开关门运动曲线规划方法及自动门控制器和控制方法。采用余弦函数曲线近似拟合自动开关门的运动曲线,得到开关门时不同位置相应的给定速度信号,系统即可完成相应的控制。本发明亦给出了具有上述功能的门机控制器的软硬件结构。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采用变加速度的运动控制策略设计的自动开关门运动曲线规划方法,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都能通过位置伺服系统得到有效的控制,显著特点在于运动的初始段和结束段的速度变化平缓,不存在冲击,而在运动的中段,速度变化快。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平均运功速度和关门效率,也能提高门控系统的安全性。

    一种五坐标运动微型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1822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203639.5

    申请日:2023-09-18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五坐标运动微型机构及其控制方法,分别采用单摆头的A轴旋转刀具运动机构,以及双电机和齿轮啮合的C轴回旋分度机构,再利用普通的龙门机构,可实现五坐标数控加工。水平的Y轴运动和垂直的Z轴运动,都采用双电机双侧同步控制,有效提高了微型五坐标运动机构的总体刚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左右两侧导轨不同步、精度低等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