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46540B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810242910.5
申请日:2008-12-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江苏兴业塑化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固体核磁共振表征无机纳米材料表面疏水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固体核磁共振谱仪测定无机纳米材料的NMR数据,由NMR数据做出图谱。利用化学位移和相对应的基团的关系,归属出无机纳米材料表面吸附基团的种类和基团的相对含量。根据表面吸附的基团种类和相对含量,表征无机纳米材料的疏水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691421A
公开(公告)日:2010-04-07
申请号:CN200910034769.4
申请日:2009-09-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08G63/183 , C08K3/04
Abstract: 一种红外吸收型纳米炭黑掺混PET复合切片的制备方法,先按1∶9的重量比将炭黑粗微粒与乙二醇混合,球磨至炭黑粒径小于200nm,得到均匀分散的纳米炭黑-乙二醇分散液,再将其作为单体乙二醇的一部分,与精对苯二甲酸混合,经酯化、预聚、终聚、固相聚合等常用工艺,制得无色透明、均匀分散有纳米炭黑的PET复合切片。
-
公开(公告)号:CN11642394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0389043.2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华海诚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IPC: B32B15/08 , B32B15/20 , B32B15/082 , B32B7/10 , B29C45/14 , B29C45/78 , C25F3/20 , C25F3/18 , C25F3/22 , C25F3/24 , C25F3/26 , C25D11/08 , C25D11/10 , C25D11/16 , C25D11/26 , C25D11/30 , C25D11/34 , H05K1/05
Abstract: 中因环境温度差异大而导致的界面粘接接强度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树脂复合体、表面处 下降现象,显著提升金属和树脂复合材料连接强理方法以及高频高速信号传输印制电路板基材。 度的稳定性。表面处理的金属具有从金属表面向其内部垂直延伸用于填充树脂的纳米级孔洞阵列,所述孔洞的底部有从底部中心向孔口方向延伸的纳米柱。该“孔中柱”结构赋予进入孔洞内部的树脂对位于纳米孔外的树脂本体部分超高的锚定效果,在不使用T液、偶联剂等助剂的前提下,不仅可以大
-
公开(公告)号:CN11418226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111513602.3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C23G1/10 , C23G1/20 , G01Q60/24 , G01N21/3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碳酸钠/柠檬酸水溶液去除PCB用铜箔表面痕量杂质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去除大部分杂质,而且避免了用有机溶剂,具有绿色环保的显著优点。利用检测灵敏度超高的原子力显微成像红外光谱(AFM‑IR)技术对洗涤前后用铜箔表面吸附的杂质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去除铜箔表面80%以上的杂质。
-
公开(公告)号:CN114199807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111514122.9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1/35 , G01N21/3563 , G01Q60/24 , G01N1/28 , G01N1/44
Abstract: 一种检测摩擦取向前后液晶显示面板中聚酰亚胺取向剂涂层表面分子链取向结构变化的AFM‑IR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对摩擦力作用下PI分子链中官能团的空间取向结构进行定性分析。该方法操作简单,可快速、准确地表征摩擦取向前后PI涂层表面分子链的取向结构变化;AFM‑IR技术的检测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可达10nm以下,可从纳米尺度上检测PI涂层表面摩擦取向程度,通过比较摩擦取向前后红外强度的变化程度,判断PI分子链的取向排列的各向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06414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1514907.6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高频高速PCB板中玻璃材料表面硅烷偶联剂的处理工艺。对涂覆有硅烷偶联剂的玻璃材料先进行热处理,使其形成与玻璃表面化学结合、分子间交联的内层,其厚度为1nm;附着在外面的是大约7~8nm厚物理吸附层,然后再用乙醇/水混合溶剂对其进行洗涤,除去表面过多的物理吸附的偶联剂,在热重分析仪监控下,对玻璃材料表面硅烷偶联剂吸附量和结合状态进行调控,使得交联的化学吸附层外面物理附着层厚度降至2.5~3.5nm,既保留了适当数量的未反应的官能团,有利于后加工时与树脂层形成互穿网络;又去除了附着的过量的硅羟基结构,以避免加热时生成水分子。从而保持了优良的界面介电特性和耐候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99807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14122.9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N21/35 , G01N21/3563 , G01Q60/24 , G01N1/28 , G01N1/44
Abstract: 一种检测摩擦取向前后液晶显示面板中聚酰亚胺取向剂涂层表面分子链取向结构变化的AFM‑IR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对摩擦力作用下PI分子链中官能团的空间取向结构进行定性分析。该方法操作简单,可快速、准确地表征摩擦取向前后PI涂层表面分子链的取向结构变化;AFM‑IR技术的检测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可达10nm以下,可从纳米尺度上检测PI涂层表面摩擦取向程度,通过比较摩擦取向前后红外强度的变化程度,判断PI分子链的取向排列的各向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0797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514123.3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PCB用铜箔表面涂覆硅烷偶联剂的工艺通过对涂覆在PCB用铜箔表面偶联剂层的热处理,使其形成与金属表面化学结合的内层和附着的物理吸附的外层,再利用乙醇/水混合溶剂对其进行洗涤,洗去多余的物理吸附的偶联剂。在热处理和洗涤二道工序过程中,用AFM‑IR检测偶联剂在粗糙面上的空间立体分布,用XPS检测金属表面硅含量的变化,使得铜箔表面的偶联剂用量适当而又分布均匀,避免了在PCB板材界面局部区域堆砌大量的高介电常数的硅羟基化合物,有利于提高PCB板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介电性质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0641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514907.6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高频高速PCB板中玻璃材料表面硅烷偶联剂的处理工艺。对涂覆有硅烷偶联剂的玻璃材料先进行热处理,使其形成与玻璃表面化学结合、分子间交联的内层,其厚度为1nm;附着在外面的是大约7~8nm厚物理吸附层,然后再用乙醇/水混合溶剂对其进行洗涤,除去表面过多的物理吸附的偶联剂,在热重分析仪监控下,对玻璃材料表面硅烷偶联剂吸附量和结合状态进行调控,使得交联的化学吸附层外面物理附着层厚度降至2.5~3.5nm,既保留了适当数量的未反应的官能团,有利于后加工时与树脂层形成互穿网络;又去除了附着的过量的硅羟基结构,以避免加热时生成水分子。从而保持了优良的界面介电特性和耐候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385057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511016740.5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活性分子与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生物活性分子溶于水中,配制成混合溶液体系,向该体系中加入高分子,混匀后抽干,并将其放入模具中,室温条件下压制,即制得复合生物活性分子与高分子的材料。优点为本发明通过以高分子为载体,在室温条件(0~40℃)下复合生物活性分子,从而制得一种复合材料,该制备方法简单、环保,能够有效地保持复合材料中生物分子原有的活性,且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生物活性分子体系及各种高分子体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