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花野菊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90342B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110003048.4

    申请日:201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立紫花野菊高效再生体系的方法,属于植物生物技术育种领域。以紫花野菊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采用两激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筛选出最佳再生培养基,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经过2-3次继代培养后分化出再生小苗,而后转入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获得完整植株。本发明首次针对紫花野菊建立了其高频再生体系,为紫花野菊生物技术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将有效推动菊花生物技术育种进程。

    一种快速鉴定菊花花粉与柱头互作差异蛋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41126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315398.9

    申请日:2012-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鉴定菊花花粉与柱头互作差异蛋白的方法,属于菊花蛋白质组学领域。该方法包括:以栽培菊花作母本,野菊为父本进行菊花远缘杂交工作。授粉后1h及24h,剪下已授粉的花序;去除取得的花序中舌状花花瓣及萼片得到雌蕊。所得的雌蕊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蛋白质样品;运用iTRAQ与质谱技术快速鉴定差异蛋白,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本发明针对菊花及其近缘属野生种,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鉴定菊花花粉与柱头互作过程中的关键差异蛋白,为解决菊花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提供研究基础。

    一种紫花野菊高效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90342A

    公开(公告)日:2011-06-15

    申请号:CN201110003048.4

    申请日:201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立紫花野菊高效再生体系的方法,属于植物生物技术育种领域。以紫花野菊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采用两激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筛选出最佳再生培养基,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经过2-3次继代培养后分化出再生小苗,而后转入生根培养基中生根培养,获得完整植株。本发明首次针对紫花野菊建立了其高频再生体系,为紫花野菊生物技术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将有效推动菊花生物技术育种进程。

    一种跨物种比较基因组学数据库及其构建和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0517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675017.6

    申请日:2023-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物种比较基因组学数据库及其构建和分析方法,通过搜集不同物种转录组、表观组等多组学数据,借助同一标准分析流程生成后台数据,并将每一物种注释模式物种同源基因,通过用户个性化交互式分析,以模式物种同源基因为媒介,将不同物种基因表达量或表观修饰调控进行比较,可快速挖掘到调控生物学功能的关键基因。借助本发明,能够在不具有生物信息学背景及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情况下,简单高效的挖掘到关键功能基因,助力功能基因挖掘与解析。

    一种鉴定菊花耐涝性的dCAPS标记开发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815502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711176758.0

    申请日:2017-1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鉴定菊花耐涝性的dCAPS标记开发方法及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通过GWAS方法挖掘与菊花耐涝性显著关联的SNP位点;b、SNP突变位点特异性酶切位点分析及dCAPS引物设计;c、结合基因型与表型数据预期酶切扩增多态性;d、dCAPS标记在自然耐涝极端群体的验证;e、在F1后代耐涝极端群体中对WT‑dCAPS1标记进行进一步验证。本发明开发了一个与菊花耐涝性状共分离的dCAPS共显性标记,命名为WT‑dCAPS1,在两个群体的平均鉴定准确率为78.9%,初步认为可以应用于菊花耐涝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大大缩短育种周期,对于培育耐涝性菊花新品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种高效快速的菊花转基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18068B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1711382247.4

    申请日:2017-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快速的菊花转基因方法,属于菊花遗传育种及分子生物学领域。该方法包括:(1)取菊花茎段作为外植体置于预培养基上进行预培养;(2)将转化有重组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菌液进行活化和培养,然后富集菌体,并用MS液体培养基重悬作为侵染液;(3)将步骤(1)中预培养后的外植体浸入侵染液中采用真空负压法对其进行侵染;(4)将侵染后的外植体置于预培养基上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共培养;之后在脱羧培养基上进行脱羧培养,最后依次使用选择培养基1和选择培养基2进行选择培养,确定无农杆菌爆发后,继代至生根培养基进行进一步的生根筛选得到菊花转基因植株。与传统叶盘法菊花转基因相比,本发明显著缩短了转基因的时间,提高了菊花转基因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科研工作者的工作量,为菊花的高效转化和基因功能分析提供新途径,也为其他植物的转基因提供了新思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