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3766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1009980.1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25 , G06V10/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豆顶芽检测模型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通过构建包括大豆顶芽图像和大豆顶芽图像对应的大豆顶芽检测标签的大豆顶芽检测数据集;构建大豆检测模型;基于训练过程中的大豆顶芽检测模型得到大豆顶芽图像对应的检测预测结果;基于大豆顶芽图像对应的检测预测结果和大豆顶芽检测标签确定大豆顶芽图像对应的交并比;确定大豆顶芽图像对应的目标区域和背景区域;基于大豆顶芽图像对应的交并比和大豆顶芽图像对应的目标区域和背景区域之间的特征差异生成适应性区域增强损失函数;基于适应性区域增强损失函数对训练过程中的大豆顶芽检测模型进行参数调节。本发明可以提高大豆检测模型的检测精度和泛化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2184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1002067.9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44 , G06V10/80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植物病虫害识别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其中,该方法基于轻量级网络、自注意力机制、特征融合层和分类器,构建初始模型;采用样本数据集对初始模型进行训练得到中间模型;对中间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得到植物病虫害识别模型,以基于植物病虫害识别模型对待识别植物图像进行病虫害识别。本技术方案,通过结合轻量级网络和自注意力机制搭建初始模型,以使模型在对图像特征进行高效提取的同时,提高对图像中长距离依赖信息的捕捉能力;进而对训练好的中间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以保证模型在移动设备和嵌入式设备上的高效运行,同时减少对计算资源的消耗,从而提高了对植物病虫害的识别精度和识别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75172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140050.3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吸式大豆精量排种器。其中包括充种壳体、气吸壳体和排种盘,充种壳体和气吸壳体呈盘状,充种壳体和气吸壳体对接围成安装腔,安装腔内安装有排种盘,传动装置穿设在通孔内带动排种盘以及内圈搅种部和外圈搅种部自转,排种盘平面边缘开设有吸种孔,气吸壳体内形成有气室,气室还与负压装置连接,充种壳体上开设有进种口,种子沿进种口进入安装腔内,充种壳体侧面上开设有落种通道,吸种孔从上至下经过落种通道,种子沿落种通道排出至导种管内;解决现有技术下排种盘上吸种孔会出现漏吸进而导致种子在排出过程中会出现间断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1684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111709.2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移栽装置,其中,移栽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敞口与第二敞口,第一敞口用于接收分苗装置的苗体,第二敞口用于将苗体栽种到土壤中,若干滑块均滑动设置于水平导轨上,且若干滑块与若干移栽管一一对应设置,移栽管固定连接于滑块,若干锁止件与若干滑块一一对应设置,且锁止件用于锁定或解锁滑块与水平导轨的相对位置。在移栽耕种前,可通过滑块在水平导轨上滑动,进而带动调整移栽管的水平位置,从而可实现调控相邻两个移栽管之间的水平间距,其实现了移栽管间距的动态调整,通过控制移栽管的水平移动,从而准确地设置管间距以满足不同作物的栽种需求,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与种植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60210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747865.3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C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苗装置及移栽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分苗装置设于取苗装置和栽种装置之间,分苗装置包括分苗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多个分苗筒模组,分苗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能够带动多个分苗筒模组移动以使多个分苗筒模组分别与取苗装置和栽种装置对接,分苗筒模组包括分苗筒组件,分苗筒组件包括分苗筒本体和底板,分苗筒本体的一端设有第一敞口,另一端设有第二敞口,取苗装置和第一敞口对接以使苗体能够从第一敞口进入分苗筒本体,底板设于分苗筒本体的一端,分苗筒组件位于预设位置时,底板能够打开以使第二敞口和栽种装置对接,苗体从第二敞口离开分苗筒本体转移至栽种装置,能够连续送苗,无需等待,提高了栽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3999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0590420.3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C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播种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净种装置、排种器及播种方法,该净种装置包括壳体,具有相互连通的卸种口和容纳腔;卸种挡件,活动设置在卸种口处,且能够封堵或打开卸种口,卸种挡件具有多个与容纳腔连通的扰动孔,扰动孔的尺寸小于种子的尺寸;收种管,设置在壳体上,收种管的一端和卸种口连通;集种分类盒,具有多个分类腔,集种分类盒活动设置,以使每个分类腔能够择一地与收种管的另一端连通,分类腔用于容纳种子;驱动风机能够向容纳腔吹风或向容纳腔吸风。本发明的净种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净种装置在进行扰种时会对种子造成伤害,且需要人工清种的问题,且适用性强、工作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55286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26123.2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G06V20/10 , G06V10/764 , G06V10/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障碍物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实时获取待检测图像;通过预先训练得到的障碍物检测模型的特征提取网络,对所述待检测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中间图像;通过所述障碍物检测模型的特征融合网络中的精炼卷积层,对所述中间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与所述待检测图像匹配的障碍物检测结果。本发明可以提高障碍物检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提高障碍物检测对复杂多变的适用场景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3635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0370678.8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华耘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条铺口大小可调的播种机。其中,若干导料组件沿左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个导料组件包括两片铰接的导料板;支撑架位于导料组件的下方,支撑端与导料板一一对应并与之相互抵接,连接端设置有贯穿第一隔板的连接杆,支撑架能够沿竖直方向相对第一隔板滑动;调节组件相对第一隔板与导料组件相背设置,调节组件包括螺柱,螺柱与第一隔板的支撑平台滑动连接,螺柱螺纹连接有轴套,轴套能够驱动连接杆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螺柱与支撑平台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使得螺柱具备沿竖直方向向远离地面一侧移动趋势。如此,导料组件能够通过调节组件主动或是被动的调节第一出料口的大小。
-
公开(公告)号:CN118556473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86227.7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扰种装置及播种机,其属于农业机械播种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扰种组件和风扇组件。其中,扰种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形成有充种空间,壳体上开设有卸种口,卸种口连通充种空间;扰种组件包括连接板、气流管和吹气部,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扰种孔,气流管内形成气流通道,连接板设置于卸种口和气流管之间,扰种孔连通充种空间和气流通道,吹气部设置于气流管的端部,吹气部能够向气流通道内吹入气体;风扇组件设置于充种空间内,风扇组件包括扰种风扇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连接扰种风扇,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扰种风扇旋转。播种机包括排种盘和上述的扰种装置。具有较高的扰种效果和充种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5286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1026123.2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G06V20/10 , G06V10/764 , G06V10/7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障碍物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实时获取待检测图像;通过预先训练得到的障碍物检测模型的特征提取网络,对所述待检测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中间图像;通过所述障碍物检测模型的特征融合网络中的精炼卷积层,对所述中间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与所述待检测图像匹配的障碍物检测结果。本发明可以提高障碍物检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提高障碍物检测对复杂多变的适用场景的适应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