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29512B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0810243901.8
申请日:2008-12-1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A01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来自于小麦品种望水白的PDR型的ABC转运蛋白基因及其所编码的蛋白质,属于基因工程领域。PDR转运蛋白基因(TaPDR1)的cDNA序列为SEQID NO.1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小麦PDR型的ABC转运蛋白基因及其所编码的蛋白质。该基因在小麦中首次报道,mRNA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受DON诱导增强表达;染色体定位信息显示该基因定位在小麦的5A染色体上;转基因实验证明该基因在拟南芥体内超量表达可以提高野生型拟南芥哥伦比亚生态型(Col0)对毒素DON的抗性。该PDR型的ABC转运蛋白基因可作为目的基因导入感赤霉病小麦品种,可以降低小麦籽粒中DON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770130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311087584.6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H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处理促进玉米单倍体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将玉米单倍体籽粒消毒后用无菌水清洗并晾干,加入种衣剂进行拌种包衣。将包衣后的单倍体籽粒放入垫有湿润无菌发芽纸的种子发芽盒内,再盖上润湿的发芽纸,于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培养36h后,每隔5‑6h观察一次单倍体籽粒的发芽情况,并挑出初生根长度大于或等于5mm的单倍体籽粒,装入垫有湿润发芽纸的发芽盒内并盖上湿润发芽纸,于8‑10℃的冷藏箱中处理7‑21天,结束后将芽苗移栽至育苗穴盘中,待生长至三叶期后再移栽至大田。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加倍成功率高,芽苗存活率较高且对植物和人体无毒无害,适用于规模化单倍体籽粒染色体加倍。
-
公开(公告)号:CN110106280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1910474381.X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Q1/6811 , C12Q1/684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同时检测小麦和百萨偃麦草染色体的寡核苷酸探针试剂盒及其使用方法。通过百萨偃麦草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成功开发出5个能在百萨偃麦草产生信号的寡核苷酸探针,通过与已经公开的小麦探针结合形成了包含13个探针的试剂盒,通过配制寡核苷酸染液,可以实现对小麦、百萨偃麦草及其小麦‑百萨偃麦草杂种后代染色体的批量准确鉴定,可以清晰区分全部小麦和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并产生高清晰核型,为小麦‑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工程提供了有利的工具,这种试剂盒组配的寡核苷酸染液可以循环利用,利于提高原位杂交的自动化和商业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1845499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63311.1
申请日:2010-05-0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追踪荆州黑麦染色体6RL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方法,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引物对是3对EST-STS引物中的任何一对,包括引物对CINAU145、CINAU450和CINAU895,其特征在于:这些标记可在荆州黑麦中扩增出与小麦不同的条带,并通过辉县红-荆州黑麦6R附加系和端体附加系中的扩增分析定位于6R染色体长臂,有助于在小麦背景中快速鉴定6RL上携有的抗白粉病基因,并用于标记辅助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01429512A
公开(公告)日:2009-05-13
申请号:CN200810243901.8
申请日:2008-12-1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A01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来自于小麦品种望水白的PDR型的ABC转运蛋白基因及其所编码的蛋白质,属于基因工程领域。PDR转运蛋白基因(TaPDR1)的cDNA序列为SEQ ID NO.1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小麦PDR型的ABC转运蛋白基因及其所编码的蛋白质。该基因在小麦中首次报道,mRNA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受DON诱导增强表达;染色体定位信息显示该基因定位在小麦的5A染色体上;转基因实验证明该基因在拟南芥体内超量表达可以提高野生型拟南芥哥伦比亚生态型(Col0)对毒素DON的抗性。该PDR型的ABC转运蛋白基因可作为目的基因导入感赤霉病小麦品种,可以降低小麦籽粒中DON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099681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1087577.6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H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紫杉醇加倍玉米单倍体的方法,包括种子消毒、种子发芽、切芽、紫杉醇处理、芽苗移栽等步骤,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紫杉醇进行玉米单倍体加倍,紫杉醇是可以口服的药,对人体基本无害,对人和环境无毒无害。与现行的化学法处理相比,本发明方法对处理的植物无害,不产生死苗和畸形苗,处理后的芽苗移栽后存活率很高,为育种节约了大量的宝贵的单倍体种子,提高了育种效率,也提高了单倍体染色体加倍成功率,并且还降低了对操作者的身体和环境的危害,减少了用工量、降低了育种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77013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087584.6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H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处理促进玉米单倍体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将玉米单倍体籽粒消毒后用无菌水清洗并晾干,加入种衣剂进行拌种包衣。将包衣后的单倍体籽粒放入垫有湿润无菌发芽纸的种子发芽盒内,再盖上润湿的发芽纸,于28℃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培养36h后,每隔5‑6h观察一次单倍体籽粒的发芽情况,并挑出初生根长度大于或等于5mm的单倍体籽粒,装入垫有湿润发芽纸的发芽盒内并盖上湿润发芽纸,于8‑10℃的冷藏箱中处理7‑21天,结束后将芽苗移栽至育苗穴盘中,待生长至三叶期后再移栽至大田。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加倍成功率高,芽苗存活率较高且对植物和人体无毒无害,适用于规模化单倍体籽粒染色体加倍。
-
公开(公告)号:CN11709968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87577.6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H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紫杉醇加倍玉米单倍体的方法,包括种子消毒、种子发芽、切芽、紫杉醇处理、芽苗移栽等步骤,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紫杉醇进行玉米单倍体加倍,紫杉醇是可以口服的药,对人体基本无害,对人和环境无毒无害。与现行的化学法处理相比,本发明方法对处理的植物无害,不产生死苗和畸形苗,处理后的芽苗移栽后存活率很高,为育种节约了大量的宝贵的单倍体种子,提高了育种效率,也提高了单倍体染色体加倍成功率,并且还降低了对操作者的身体和环境的危害,减少了用工量、降低了育种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85550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12279.8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泉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调控花青素合成的百萨偃麦草蓝粒基因及其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百萨偃麦草蓝粒基因为TbMYB4J基因或TbMYC4J基因;所述TbMYB4J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TbMYC4J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或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首次从百萨偃麦草的4J染色体上鉴定得到两个调控花青素合成的蓝粒基因TbMYB4J与TbMYC4J,并利用瞬时遗传转化技术明确了TbMYB4J与TbMYC4J基因不同组合对花青素积累的影响,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体系中颜色标记提供了依据和新的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227322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226440.0
申请日:2020-11-0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选育高硬度小麦的育种方法。根据此方法选育的小麦含有小麦‑黑麦易位染色体T5DL·5DS‑2RS,由于该易位染色体缺少了5DS所携有的硬度基因Pina和Pinb以及软质蛋白基因Gsp‑1,因此籽粒硬度显著提高,且蛋白质含量高,是选育类似硬粒小麦的普通小麦的新方法,公开的1个分子标记组合可以通过一次扩增同时准确区分T5DL‑5DS‑2RS纯合体、杂合体和无易位单株,利于T5DL·5DS‑2RS在高硬度小麦育种中的标记辅助选择与利用,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了新方法,属于作物遗传育种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