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182205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173460.9
申请日:2018-10-09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固碳能力的红球菌及其应用。特别涉及一株具有诱导含碳矿物生成能力的红球菌(Rhodococcus sp.)201806YC01。本发明还涉及该红球菌生物合成含碳矿物的过程。本发明首次公开了红球菌具有固定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对于减缓大气“温室效应”,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4361262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410532492.9
申请日:2014-10-10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G06F1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基因调控网络的胡杨无性选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构建胡杨定位群体;根据胡杨定位群体进行外植体培养,并在培养的过程中获取胡杨生根能力的表型数据、转录组学数据、蛋白质组学数据以及代谢组学数据;分别根据胡杨定位群体的表型数据、转录组学数据、蛋白质组学数据和代谢组学数据定位胡杨生根能力的QTL、eQTL、pQTL以及mQTL;根据胡杨生根能力的QTL、eQTL、pQTL以及mQTL构建胡杨生根过程的基因调控网络,并根据基因调控网络定位胡杨生根能力网络数量性状位点nQTL;根据胡杨生根能力的nQTL进行胡杨无性选育。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能够有效地筛选出生根能力强的胡杨单株,提高胡杨的繁殖率,极大地促进了胡杨抗逆无性系选育。
-
公开(公告)号:CN103960128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138425.9
申请日:2014-04-0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培养胡杨离体组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胡杨带芽茎段接种于启动培养基,进行启动培养,以便获得胡杨腋芽;将所述胡杨腋芽转接到继代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以便获得胡杨小苗;将所述胡杨小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以便得到胡杨组培苗。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胡杨离体组织进行培养,诱导成功率和最终生根率非常高,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胡杨组培苗,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适合大规模、快速繁殖胡杨。
-
公开(公告)号:CN103069987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020011.1
申请日:2013-01-1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沃德兰特(北京)生态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淤基质装置及河漫滩植被恢复方法,淤基质装置包括竹筒做成的筒状主体,竹筒的上部去掉一部分侧壁,去掉侧壁的部分包上铁丝网,竹筒的下部的侧壁上钻若干小孔,竹筒的下端削尖。枯水季时在河滩上去掉上层大鹅卵石,将淤基质装置的下部钉入河漫滩中,露出上部,并将包有铁丝网的部分朝水流反方向,将湿生植物种子球或苗木挂在所述淤基质装置的内部。待河水涨水时,该淤基质装置淤积泥沙以及营养物质,枯水季时淤基质装置内的湿生植物萌发形成植被。成本低、对河滩扰动最小、能快速促进植物定居,具有简易廉价、可操作性、环保性等优点,易于推广示范。
-
公开(公告)号:CN101803617B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010139619.2
申请日:2010-04-01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豆科种子抗旱包衣组合物、包衣的种子和包衣方法,通过扭形球囊霉菌种、羧甲基壳聚糖、植物生长调节剂、膨润土和保水剂的联合使用,使得到的包衣种子及其幼苗具有显著的抗旱性,能够为豆科种子提供优良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微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5885848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1436583.3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杏丛生芽诱导增殖及生根的方法,属于植物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山杏组织培养过程中丛生芽诱导和增殖系数低、叶片易黄化脱落及生根率不高等难题,以山杏健康枝条为外植体建立初代无菌培养体系;通过改良基本培养基的组分及优化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诱导山杏丛生芽发生并进行快速扩增繁殖;进而通过复合生根剂诱导芽产生不定根,通过移栽驯化获得山杏再生植株。本发明实现了山杏植株的无性快速繁殖,可用于山杏优良品种高效无性繁育和工厂化规模化育苗。
-
公开(公告)号:CN114916381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706632.4
申请日:2022-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监测气体养分可持续循环利用的菌菇种植装置,包括:箱体、箱门、中控部、水箱、喷淋头、电机、转杆、培育盘、氧气监测器、二氧化碳处理模块、二氧化碳收集及存储箱;通过智能监测培育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菌菇所需高峰值时,自动收集菌菇生长代谢产生的多余的二氧化碳并存储,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其呼吸作用及子实体生长所需浓度下;不足时从存储箱供给,无需额外供给二氧化碳;另外菌菇呼吸作所需的氧气不足时,自动通风增氧,供给菌菇生长所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577108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052751.3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nventor: 朱清科 , 赵兴凯 , 李增尧 , 赵磊磊 , 张岩 , 吴宗凯 , 聂立水 , 秦伟 , 周泽圆 , 朱松 , 刘广亮 , 王蕊 , 卜楠 , 王晶 , 雷明军 , 李萍 , 赵彦敏 , 王露露
IPC: A01G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17/0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质极陡坡深植绿化方法,首先确定需要绿化的目标坡面,根据绿化的预期要求在目标坡面确定种植孔的数量和规格,并在目标坡面布设绿化所需种植孔的位置;然后根据布设的种植孔位置,垂直于坡面打种植孔,所述种植孔突破目标坡面表层土壤的干土层,打孔产生的表层土壤保留,以备后续步骤回填使用;之后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种植方法在种植孔中种植林木:包衣种子播种造林、容器苗植苗造林、长根容器苗植苗造林。在确保固坡护坡的同时,提高了植被保存率和植物生长的稳定性,有效地解决了土质极陡坡绿化工程稳定性差的技术瓶颈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091462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310020269.1
申请日:2013-01-18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 沃德兰特(北京)生态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水生植物耐淹抗冲性能的装置及方法,包括槽体、水生生物栽植系统,水生生物栽植系统漂浮在所述槽体内的水中;水生生物栽植系统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处设有流速仪,进水口处设有控制流速系统和计时装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槽体内的水相通;流速仪、控制流速系统和计时装置分别与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连接。采用流速控制系统控制水流速对装置槽内栽植的水生植物进行冲刷与过流能力实验,出口处测定经水生植物阻挡后流速,实验中记录植物倒伏数据,具有操作方便、设备体积小、装置内水流畅通的特点,可快捷准确用于水生植物相关的科学实验。
-
公开(公告)号:CN102405813B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110233952.4
申请日:2011-08-15
Applicant: 北京林业大学
Inventor: 朱清科 , 赵磊磊 , 张岩 , 秦伟 , 吴宗凯 , 聂立水 , 刘中奇 , 薛智德 , 赵荟 , 张宏芝 , 邝高明 , 王晶 , 谢静 , 常存 , 李扬 , 关立新 , 郑学良
IPC: A01G2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土区陡坡微地形造林方法,首先划分黄土坡面的立地类型,调查研究不同立地类型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困难程度,确定对应的主要植被类型;然后在相同立地条件的坡面内,调查局部微地形的数量和特征,并根据所述微地形的不同生境条件确定所述微地形内相应的乔木和/或灌木树种;最后根据立地类型和微地形共同决定的乔木(或灌木)树种比例和位置及植物群落结构配置进行林木栽植。形成仿拟自然生态环境的乔、灌、草配置模式,适合在气候干旱、植被生长困难的黄土高原陡坡营造人工林地,人工造林较简单、存活率高、保存率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