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14320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410828217.1
申请日:2014-12-25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IPC: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反射式成像高光谱观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镜头、狭缝组件、平面反射镜、前置球面反射镜M1、光栅M2、后置球面反射镜M3、电荷耦合元件CCD相机;镜头将光信号传输到狭缝组件,狭缝组件的入射光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预设值狭缝组件将光信号传输到平面反射镜;平面反射镜将光信号传输到前置球面反射镜M1,前置球面反射镜M1的入射角为预设值θ1;前置球面反射镜M1将光信号传输到光栅M2,光栅M2的入射角为预设值θ2,反射角为预设值θ2';光栅M2将光信号传输到后置球面反射镜M3,后置球面反射镜M3的入射角为预设值θ3;后置球面反射镜M3将光信号传输到CCD相机,CCD相机的感光平面与水平方向夹角为预设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55320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268657.1
申请日:2020-04-07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检测识别方法及装置,将无人机航拍图像数据输入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RCNN的网络模型,得到所述Faster-RCNN的网络模型输出的目标物体的准确位置;其中,所述Faster-RCNN的网络模型根据探测分类概率和探测边框回归对分类概率和边框回归进行训练得到。通过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结合无人机平台采集的图像数据,应用深度学习中的目标检测算法和训练特定深度的学习模型,实现目标物体的精确定位和识别,同时减少了复杂的图像预处理过程,检测效率高,检测精度高,实用性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及可靠性,能够快速检测识别目标物体。
-
公开(公告)号:CN106126920B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610464111.7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作物雹灾受灾面积遥感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S1:获取目标区域雹灾前和雹灾后的多光谱卫星遥感影像,并对所述获取的多光谱卫星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S2:提取农作物种植空间分布区域;S3:在所述农作物种植空间分布区域中选取样本区域,统计所述样本区域所有农作物像元的ΔNDVI的平均值和标准差σ;S4:根据所述平均值和标准差σ确定所述农作物的最优雹灾受灾阈值;S5:根据所述农作物的最优雹灾受灾阈值确定所述目标区域所述农作物的受灾面积。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农作物快速、准确的雹灾受灾面积评估,在提高评估时效性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作物雹灾评估的准确性与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609078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786197.X
申请日:2017-09-04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长势监测模型更新方法、传感器、服务器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采集作物的光谱数据;获取作物的长势参量数据;将光谱数据和长势参量数据发送至服务器,以供服务器根据光谱数据、作物长势参量数据以及作物种植分布图,提取不同作物类型分布区内的有效光谱数据和有效长势参量数据,并将有效光谱数据和有效长势参量数据输入到神经元网络进行机器学习,得到作物光谱数据和长势参量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映射关系。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长势监测模型更新方法、传感器、服务器及系统可以实现多个传感器观测数据的共享以及传感器中模型的动态更新,提高了模型的普适性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330798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410610626.4
申请日:2014-11-03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IPC: G01S13/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影像监测农作物播期的方法及装置,包括:在作物生长前期获取监测区域的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影像,对所述遥感影像进行极化分解,获取每一像素的极化参数;提取所述遥感影像中每个地块的边界,根据所述每一像素的极化参数获取所述每个地块中所有像素的平均极化参数;根据每个地块中所有像素的平均极化参数,通过播期监测模型反演每个地块的播期。该方法实现了大面积、快速准确监测农作物的播种时间,不仅有助于区域尺度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监测与预测,还有助于针对农田地块的不同播期制定相应的田间管理方案,更有效地指导农户进行调优栽培管理,对于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067116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17112.1
申请日:2015-07-15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IPC: G01J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画幅式成像光谱数据的拼接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采集画幅式成像光谱立方体数据,根据所述立方体数据中的三个波段,分别合成RGB图像;通过空中三角测量方法,获取所述RGB图像拍摄位置的POS信息;根据所述POS信息,建立像平面坐标与地理坐标的转换关系,根据所述转换关系对所述RGB图像的像平面坐标进行计算,获取与所述像平面坐标对应的地理坐标,并将所述地理坐标以多边形矢量的格式进行空间叠加。该方法避免海量成像光谱数据全部波段同时拼接问题,利用成像光谱数据所有波段空间覆盖一致性特点,仅拼接其中三个波段,破解了画幅式成像光谱仪几何拼接难题,为画幅式成像光谱仪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4050649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10265864.6
申请日:2014-06-13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N7/188 , B64C39/024 , B64C2201/024 , B64C2201/108 , B64C2201/123 , G01N21/25 , G01S5/0247 , G06T5/50 , H04N5/06 , H04N5/332 , H04N7/1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业遥感系统,在无人机上搭载遥感器、POS传感器以及数据同步装置,从而可以通过控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获取符合空间分辨率要求的图像,并根据POS传感器记录的位置信息对图像进行几何拼接得到较大区域内的农业遥感图像。同时,无人机平台可以同时搭载多个不同类型的遥感器,能够一次获取多种不同类型的图像信息。另一方面,本发明中,多个遥感器是在接收到采集触发信号后执行一次遥感图像的采集,这样能够避免遥感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降低了对无人机电源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1783538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010475902.6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IPC: G06V20/10 , G06V10/764
Abstract: 性和便利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小麦生物量的遥感估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待估算区域的生育时期类别,并获取待估算区域的植被指数;将生育时期类别的编码和植被指数,输入预设的全生育时期生物量反演模型,输出待估算区域的生物量;其中,全生育时期生物量反演模型,是将小麦所有生育时期类别的编码和对应的植被指数作为自变量,将已知的生物量作为应变量,进行线性拟合得到。该方法能适用于各自生育时期,在使用过程中无需不同的时期构建不同的模型,避免了模型太多并且不方
-
公开(公告)号:CN111582035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266245.4
申请日:2020-04-07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果树树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物候特征库获取历年关键生育期中分辨率卫星影像,并构建关键生育期中分辨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序影像,物候特征库是根据地物矢量训练集数据和多时相高分辨率NDVI时序影像构建;根据果园区域矢量对关键生育期中分辨率NDVI时序影像进行裁剪,获得历年果园区域矢量;根据物候特征库采用非监督分类方法对历年果园区域矢量提取得到历年果园区域二值化影像;并进行逆时序逐像元累加算法得到的果园树龄。本发明实施例避免了利用单年度影像树龄分类中无法考虑历史时期中自然灾害以及果树生长特征的短板,提高了树龄监测的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950573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100788.7
申请日:2017-02-23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激光雷达的玉米涝渍灾害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通过根据预先获取的玉米种植区域的LIDAR点云数据,得到所述玉米种植区域的玉米点云数据与地面点回波点云数据;根据所述玉米点云数据与地面点回波点云数据,得到所述玉米种植区域的冠层高度信息;对所述玉米种植区域的冠层高度信息进行涝渍灾害等级划分,得到所述玉米种植区域的涝渍灾害评估结果。该系统包括点云数据获取模块、冠层高度信息计算模块及涝渍灾害评估模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客观且快速地监测玉米涝渍灾害发生范围和受灾程度,为玉米涝渍灾情评估和灾后补救提供技术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