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休眠芽繁育再生植株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70052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43582.7

    申请日:2013-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稻休眠芽繁育再生植株的方法,属于作物育种技术领域。该方法取水稻带有倒1~倒3节点休眠芽的稻杆散播在育苗床上并覆土,或将所述的稻杆用植物激素浸泡,再散播在育苗床上并覆土,按水稻常规苗床育秧方法进行育苗和管理,待再生苗3叶~4叶期移栽大田。该方法能有效保存和繁殖获得大量特殊水稻材料如雌性不育、雄性不育等,解决了特殊材料不易繁殖的难题;直接利用杂种F1即可获得大量F1再生植株,有效降低水稻杂交制种成本和缩短育种周期,还能很好地保持其杂种优势;该方法用水稻地上部分带有倒1~倒3节点休眠芽稻杆用激素处理和不用激素处理的再生效率都极显著优于用稻桩直接再生,其方法简单易实施,便于推广应用。

    水稻雌性不育基因FST分子鉴定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54703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0910094987.7

    申请日:2009-0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雌性不育基因FST分子鉴定的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育种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取水稻总DNA,用特异性引物Gf1、Gr1、Jf1及Jr1进行PCR反应;加入3μl的loading buffer混匀上样6μl,用2%琼脂糖凝胶、1×TAE buffer、125V电泳40min;紫外透射仪上检测,依据电泳结果鉴定材料基因型。基因型为野生型的PCR产物分子量为395bp及663bp;突变型(雌性不育)的PCR产物分子量为298bp及655bp;杂合型的PCR产物分子量为298bp、395bp及663bp(或655bp)。本发明的效果用途能快速、有效鉴别水稻雌性不育基因FST。

    雌性不育基因FST用于杂交水稻育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58129A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申请号:CN200910094988.1

    申请日:2009-0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雌性不育基因FST用于杂交水稻育种的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中的育种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依照三系或两系法程序繁殖雄性不育系;水稻雌性不育系的繁殖可采用多年生宿根无性繁殖方式完成,或培育条件表达两用型的转基因雌性不育系,通过人工调控FST基因表达使雌性育性恢复,完成自身繁殖;制种时将雄性不育系及雌性不育系种植在同一田块中,花粉受体是雄性不育系,花粉供体是雌性不育系,雌性不育系花粉授给雄性不育系,收获种子为杂交种。本发明同时利用雄性不育(MS)和雌性不育(FS),构建“MS+FS”的制种模式,适宜机械化操作,杜绝了恢复系机械混杂,能加速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进程。

    粳稻不育系的高产繁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13520A

    公开(公告)日:2006-08-09

    申请号:CN200510010632.7

    申请日:2005-0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粳稻不育系的高产繁殖方法,属于种子生产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保持目前粳稻不育系的繁殖方法、繁殖地域、父母本的开墒方式、父本株行距、赶粉方式、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与常规方法相同,采用两期父本进行繁殖;父母本栽插行比为2∶14~22;母本株行距10~15cm×10~15cm;1~2粒谷苗栽插;繁殖田培肥父本;在母本抽穗5%和40%时,各喷1次“花期花时调节剂”,并且在母本抽穗5%和10%时,各喷1次“75%赤霉素结晶粉”。本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异交结实率,提高投入产出比,增加繁殖产量。

    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1种子纯度的分子鉴定方法及其专用引物

    公开(公告)号:CN103233069B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310138006.0

    申请日:2013-04-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1种子纯度的分子鉴定方法及其专用引物,该方法包括扩增模板DNA为叶片,用序列表所示的四对引物对待鉴定水稻的叶片进行PCR扩增,依据电泳结果,即可鉴定出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1种子中杂株数量,准确率为99%以上;还可对混杂株的真实性(基因型)进行了鉴定,确定杂株的混杂类型,能有效指导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母本保持系、母本育性回复株、籼稻以及籼粳杂交种混杂发生,为制备高纯度的杂交种子提供理论支持。其中一对引物还可以用于水稻材料的籼粳分化鉴定。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不受季节的限制,避免了田间形态鉴定的繁琐程序,鉴定成本低。

    水稻杂种劣势基因Hwc3(t)的分子鉴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90133B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310250116.6

    申请日:2013-06-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杂种劣势基因Hwc3(t)的分子鉴定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植物育种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提取水稻总DNA,用特异性引物WF1、WR1进行PCR反应;反应完毕后加入5μl的loading buffer,用1%琼脂糖凝胶、120V电泳40min;紫外透射仪上检测,依据电泳结果鉴定材料基因型。野生型材料(hwc3(t)/hwc3(t))的PCR产物分子量2928bp;突变型材料(Hwc3(t)/Hwc3(t))的PCR产物分子量为1153bp,突变型为含有劣势基因Hwc3(t)的材料。本发明方法能准确、快速、高效地鉴别水稻杂种劣势基因Hwc3(t)。

    水稻休眠芽繁育再生植株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70052B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310043582.7

    申请日:2013-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稻休眠芽繁育再生植株的方法,属于作物育种技术与繁育领域。该方法截取水稻带有倒1~倒3节点休眠芽的稻杆散播在育苗床上并覆土,或将所述的稻杆用植物激素浸泡,再散播在育苗床上并覆土,按水稻常规苗床育秧方法进行育苗和管理,待再生苗3叶~4叶期移栽大田。该方法能有效保存和繁殖获得大量特殊水稻材料如雌性不育、雄性不育等,解决了特殊材料不易繁殖的难题;直接利用杂种F1即可获得大量F1再生植株,有效降低水稻杂交制种成本和缩短育种周期,还能很好地保持其杂种优势;该方法用水稻地上部分带有倒1~倒3节点休眠芽稻杆用激素处理和不用激素处理的再生效率都极显著优于用稻桩直接再生,其方法简单易实施,便于推广应用。

    水稻杂种劣势基因Hwc3(t)的分子鉴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90133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310250116.6

    申请日:2013-06-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杂种劣势基因Hwc3(t)的分子鉴定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植物育种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提取水稻总DNA,用特异性引物WF1、WR1进行PCR反应;反应完毕后加入5μl的loading buffer,用1%琼脂糖凝胶、120V电泳40min;紫外透射仪上检测,依据电泳结果鉴定材料基因型。野生型材料(hwc3(t)/hwc3(t))的PCR产物分子量2928bp;突变型材料(Hwc3(t)/Hwc3(t))的PCR产物分子量为1153bp,突变型为含有劣势基因Hwc3(t)的材料。本发明方法能准确、快速、高效地鉴别水稻杂种劣势基因Hwc3(t)。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