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93905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0599667.3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F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风建筑结构,其包括:导风板,导风板的底部的设置于地面,且导风板向上倾斜设置;导风板的底部的下方设有导风槽,导风槽包括进风区段和出风区段,进风区段位于导风板的背面一侧,出风区段位于导风板1的正面一侧,且进风区段和出风区段连通;立柱,立柱的顶部与导风板的顶部连接,立柱的底部设置于地面;以及挡风板,挡风板的末端与导风板铰接,以使挡风板可竖向翻转;挡风板位于出风区段上方且可封闭出风区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保证自身的稳定性又能保护列车安全的导风建筑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1255500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233589.5
申请日:2020-03-3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FRP板与蜂窝铝芯的长距离隧道通风隔板及工法,所述通风隔板横向设置于斜井内,将斜井分为上部的进风道和下部的出风道;通风隔板为FRP板与蜂窝铝芯组成的复合板,复合板由三层材料组成,上下面层为FRP面板,中间层为蜂窝状铝芯强化层,使用结构胶结剂进行连接;通风隔板下方为钢结构支撑龙骨架,上部为支撑悬杆。本发明采用斜井分隔式通风技术,利用承压效果好且自重轻的隧道通风隔板,解决长大隧道由于地形限制及设斜井时坡度等因素而引起的通风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400768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815097.0
申请日:2016-09-12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湿陷性黄土隧道浸水试验方法。针对湿陷性黄土隧道工程特点,研究合理的试验方法与场地湿陷变形正确的评价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发明在需评价的隧道场地地表及仰拱持续灌入足量的水,通过水分自由下渗使湿陷性土层达到饱和,发生湿陷性变形;通过布设的各类监测数据分析地层湿陷变形分布、水分运移情况及衬砌结构受浸水影响的受力变形情况,从而对黄土隧道建设场地以及隧道基底土层湿陷性大小做出评价。本发明能较为真实地反映黄土隧道建设场地在实际浸水条件下湿陷变形规律,能揭示地表大面积浸水及基底浸水情况下对黄土隧道受影响程度大小,从而为基底处理与否、衬砌结构合理设计等问题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7381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597422.1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体流动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面向流体流动试验的渐缩型入流进口结构及其试验方法。该结构包括稳流段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稳流段后端能够沿纵向、横向、垂向伸缩或展开的伸缩折叠式反弧段;所述稳流段与所述伸缩折叠式反弧段均呈相对两侧开口的管体状结构;所述伸缩折叠式反弧段的横截面呈圆形结构;所述伸缩折叠式反弧段的横截面积从靠近所述稳流段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稳流段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稳流段中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稳流板。本发明提供的面向流体流动试验的渐缩型入流进口结构及其试验方法的能够使流体流动平稳过渡且适用性较广。
-
公开(公告)号:CN11964138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76824.5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UHPC预制加固构件的隧道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现浇混凝土套衬存在施工工期长、施工质量难以保障的问题,金属波纹板或钢架加固结构存在耐久性差的问题。隧道加固体系包括固定在隧道衬砌内侧的UHPC预制加固构件;UHPC预制加固构件为单向弯曲的条状矩形板,由UHPC材料预制;多个UHPC预制加固构件沿隧道衬砌内侧环向拼接后,再纵向错缝拼接组成拱形体,拱形体的两侧底部固定在隧道内轨面横向两侧设置的墙脚基础上。本发明利用UHPC材料预制隧道加固构件,在隧道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施工方便快捷,质量可控性强,且加固构件强度高、质量轻、耐久性强,能极大提高既有隧道结构安全性,整治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4185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08034.1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地下热水渗出隧道温湿度场演化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隧道模型、分区加热装置、热水渗出模拟装置、温湿度监测装置和通风装置;分区加热装置覆盖在隧道模型的外壁,用于模拟高温围岩;热水渗出模拟装置位于隧道模型的内侧,喷洒热水至隧道模型内表面,用于模拟衬砌内表面热水渗出;热水渗出模拟装置具有热成像仪和激光测温仪,用于获得隧道模型的内壁温度场分布;温湿度监测装置设置在隧道模型内,用于测量隧道模型内的温湿度场;通风装置位于隧道模型内的顶部。本发明可以真实模拟高温地下水排放型隧道,以及隧道高温和渗水,可以根据隧道内温湿度场演化规律及时调整通风装置的通风参数,对隧道温湿度环境进行精确的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941211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125418.5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加强板加固既有线隧道衬砌的施工方法及施工结构,所述方法包括:局部凿除既有二衬墙脚位置混凝土,形成多个环向布置的隧道墙脚沟槽;将型钢龙骨基础置入电缆槽,将各个型钢钢架下部横向插入隧道墙脚沟槽;利用纵向连接管对最大跨至拱顶范围的型钢钢架进行纵向连接;利用纵向连接槽钢对边墙范围的型钢钢架进行加强纵向连接;在相邻型钢钢架的外翼缘内侧连接弧形的加强板,并提前在加强板内侧设置钢筋网;在加强板内侧的型钢钢架之间灌注混凝土。本发明中加固构件强度高,能极大提高既有隧道结构安全性,整治效果较好;加强板可以作为加固套拱的内模,也可成为永久结构保留,施工方法明显简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75716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51215.6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失稳碎裂岩地层的隧道掏槽式开挖方法。碎裂岩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中,分部开挖面积较大时容易发生溜塌。本方法于隧道拱部施作超前小导管,分部开挖顶部环向掏槽左部和顶部环向掏槽右部,环向掏槽左部和顶部环向掏槽右部位于隧道顶部,组成隧道拱部范围内的环向掏槽;使超前小导管后端裸露,前段嵌固于岩体,紧贴超前小导管焊接钢筋网,与超前小导管形成网架结构;之后分部开挖其余部分,并施做支护。本发明通过隧道拱部环向掏槽进一步缩小分部开挖面积,拱部超前支护与钢筋网片形成网架结构能够预防拱部溜塌,拱墙径向注浆能够预防边墙溜塌,隧道整体溜塌风险进一步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831304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70195.X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F111/04 , G06F111/08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属于隧道领域,涉及一种隧道辅助坑道智能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本发明方法主要操作步骤如下:根据隧道平面相关参数信息构建约束条件,通过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结合辅助坑道D维决策变量获取辅助坑道可行解;将多目标函数转化为适应度函数,利用适应度函数获取辅助坑道可行解的适应度,根据辅助坑道可行解的适应度获取辅助坑道最优解。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辅助坑道智能优化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可行解获取模块和最优解获取模块。本发明利用约束条件和多目标函数选出辅助坑道最优方案,效率高,复杂度低,操作简便,结合适应度函数,保证了辅助坑道线位选择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13821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210324222.3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5/16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围岩试样非均匀冻胀变形环境模拟装置及检测系统,本公开的围岩试样非均匀冻胀变形环境模拟装置包括两个温度模拟组件;温度模拟组件包括恒温管组,恒温管组包括多个沿围岩试样的径向间隔分布的恒温管;且沿围岩试样的径向,恒温管内的冷却液的温度递增或递减,相邻的两个恒温管之间的温差值处处相等;两个温度模拟组件中的恒温管在围岩试样的轴向上一一对应设置;在围岩试样的轴向上,两个相对设置的恒温管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不相等;且位于围岩试样的径向上的不同位置处的两个恒温管内的冷却液的温差相等。本公开的围岩试样非均匀冻胀变形环境模拟装置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出围岩试样形成非均匀冻胀变形时所处的隧道环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