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福寿螺卵巢细胞系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61417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95636.X

    申请日:2016-06-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5/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福寿螺卵巢细胞系的构建方法,属于淡水生物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它的步骤如下:配制细胞培养液;选取体重30?40克的雌福寿螺在无菌水中饲养;对雌福寿螺进行表面消毒;解剖福寿螺取卵巢组织;将卵巢组织用PBS清洗液清洗并剪碎;将处理后的卵巢组织接种于细胞培养瓶中;培养瓶置于5%的CO2培养箱内,28℃恒温培养;过夜后,再加入适量细胞培养液,将组织浸没;每隔5天吸出和换入等量的细胞培养液,直至扩展并增殖的细胞充满培养瓶。本发明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可重复地建立福寿螺卵巢组织细胞系,所需要的细胞培养设备简单,可操作性强。本发明是对水生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的重要补充,也为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免疫机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一种延缓褐飞虱抗药性发展的药剂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40485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40930.6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延缓褐飞虱抗药性发展的药剂及其应用,包括96.6%吡蚜酮原药和12%中生菌素原药,所述96.6%吡蚜酮原药和12%中生菌素原药分别通过有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分析纯(DMF)溶解后再通过蒸馏水稀释成LC50值为3.80mg/L的吡蚜酮溶液和LC50值为152.61mg/L的中生菌素溶液,将LC50值为3.80mg/L的吡蚜酮溶液和LC50值为152.61mg/L的中生菌素溶液按体积比配伍制成药剂。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褐飞虱对常规化学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导致化学防治效果明显下降的不足,提出一种防治褐飞虱的药剂及一种延缓褐飞虱抗药性发展的应用。

    一种高通量微流控菌株筛选装置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91512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510008990.1

    申请日:2025-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通量微流控菌株筛选装置,涉及微流控技术领域,包括微滴生成单元和微滴收集单元,所述微滴生成单元包括均同轴设置的内水相管、油相管、外水相管和出液管;所述微滴收集单元包括收集板,所述收集板内设有微滴进液口、微液收集腔和废液排放口,微液收集腔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捕捉微滴的定位凹槽,每个定位凹槽底部设有贯通至收集板底面的提取通道;所述出液管的微滴出液口一端插接在微滴进液口内;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单菌株分离、培养存在的通量低、易交叉污染和筛选假阳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快速对环境中采集的菌株进行单菌株的分离、培养和筛选的高通量微流控菌株筛选装置。

    适用于组胺检测的光热多模式传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2848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421118.2

    申请日:2022-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组胺检测的光热多模式传感检测方法,借助光热多模式传感检测装置与硒化铜偶联组胺抗体光热免疫信号探针实现组胺的快速高效检测,同时兼备T线颜色直观检测、T线温度检测及T线灰度检测三种组胺检测模式,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三种检测模式,择一选择或组合选择,可实现组胺的可视化半定量检测、光热传感定量检测和灰度定量检测的多模式。与传统ELISA的LOD值和灵敏度值相比,本发明光热传感检测组胺的相应值分别降低了91.00%,即由1.0μg/L降到0.09μg/L和89.62%,即由9.92μg/L降到1.03μg/L,检测限最低可实现0.09μg/L组胺检测,具有重大的转化应用价值。

    一种植物源与微生物源复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0524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09880.7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源与微生物源复合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蔬菜杀虫剂技术领域。所述植物源与微生物源复合杀虫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蒜汁10‑20%、鲜生姜提取物10‑30%、雷公藤叶提取物20‑50%、佛葵提取物20‑50%、活性化合物TetramycinZ 10‑20%,防腐剂3‑5%,其余为超纯水。本发明以大蒜、生姜、雷公藤叶、佛葵为主要原料,并对不同的原料进行配伍处理,综合制备得到杀虫剂对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72h内的田间杀虫率可达80%以上,效果显著。本发明有效成分皆属于植物源,来源丰富,对人畜无害,是一种适于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植物源杀虫剂。

    一种福寿螺低温耐受性相关的TPR1基因、编码蛋白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438092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43810.X

    申请日:2022-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福寿螺低温耐受性相关的TPR1基因、编码蛋白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快速、有效、重复性强,是对TPR1基因家族的重要补充。福寿螺为重要的入侵生物,本发明有助于开发新型生物农药,通过阻断福寿螺体内TPR1基因的表达来降低福寿螺的低温耐受性,从而达到控制福寿螺进一步向北入侵的目的。同时通过干扰本发明的TPR1基因的表达,可以显著降低福寿螺卵的孵化率,延长卵的孵化历期,从而降低福寿螺入侵的危害。本发明对福寿螺生物学、生态学、新型杀虫剂的研究与测定及福寿螺对低温耐受性的抗性机制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